“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這句原話是柳青在路遙的這部《人生》里第一頁的一段話,至于柳青是哪位大人物,閱歷淺薄,不上網度娘下還真是不知道。
剛開始只覺得這段話很是熟悉很有道理,細細品味后方知其中的苦辣酸甜,許是這兩年漸漸地嘗到了生活的滋味后,再讀到這些詞句總感覺心里有股說不出說不清的東西卡在那里,摸不著,看不見,深夜時候卻能讓人有痛苦的沖動。
人生啊!人生,你究竟是個什么樣的東東呢?初讀路遙的《人生》時,看到封面便想里面寫著個是什么樣故事敢與人生兩字命名,畢竟人生太過寬闊,豈是小小一個故事一本書能描繪的完的。
巧的是在盛夏的一個暴雨連連夜晚里,就是以這樣的場景形式與路遙的《人生》相遇了,故事的開頭是一個陰云密布的場景,高加林趕著在暴雨來臨前成功的回了家,也成功的從一個教師變回了一個農民。
其中的緣故,高加林是知道的,高家村的所有人都是知道的;但所有人都習以為常了,這樣的事情不早就是這樣的了嗎?誰過著“高”的生活誰就能享受到高的東西,高玉德老漢說:人活低,就要按照低的來。”讀到這句話的第一反應異常激動,那些人把我們放低了還要我們去陪著迎頭含笑,這怎么可能呢!
書里面的高加林為此痛哭了,書外面的我眼角也已含淚,高加林的這次遭遇放到現在的社會不也是一抓一大把嗎?而此刻過著很低很低甚至是低到骨子里的我們不也是正在對著那些人迎頭含笑的嗎?我們也學些高加林那樣穿的破破爛爛,天天高強度的勞動,企圖以讓雙手被搞爛的行動來向高明樓那群人宣戰。
幸運的是高加林背后有個一直很愛很愛他的巧珍,時刻的關心著他哪怕此刻的他還未曾知道。
寒門難出貴子的我們正在苦海里掙扎,又有誰愿意陪我在這苦海里體味生活的酸甜苦辣呢,或是在岸邊等著我上岸呢。
人生是指在人而為人的階段所經歷的一切事情嗎?如果這樣算是人生的話,那過程中不管是遭遇到不幸還是遇見了幸福,所遇見的都形成了今生今世數十年的印記,并勾畫出一段段令人傷心流淚或感動興奮的故事。
感覺高加林的故事現在的自己特別的相似故而字里行間引起共鳴,為高加林感傷也為自己感傷。
24歲的鄉村人高加林自然是向往著大城市,與城里的黃亞萍相戀,過著充滿羅曼蒂克浪漫的生活。在高加林選擇放棄如同一塊金子的巧珍時,命運好似跟高加林開了個玩笑,在他邁出第一步走向大城市時,命運又把他拉回了高家村,重新安上一個農民的名號!
重新做回農民的高加林失去了深愛的巧珍,也是失去了理想情人的亞萍;在德順爺爺的安慰下準備重新開始生活的高加林還有些什么的經歷和故事,作為讀者不得而知了,但是還是會幻想著高加林后面的故事。
書本里的人物或成為另一個平行空間的人,在某些層面上與之對話、交流,訴說心里的苦悶。
不管是是事業上還是生活上,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很多人與故事里的人物并無不同,有人嘲諷有人跟風,有人相助有人善行;所有遇見的這些都將化為生活中的某個點某個片段。故事的最后高加林將再一次的以農民的身份開始新的一段旅程,好像又回到了雷雨交加的那天,高加林從學校趕了高家村。
人生的故事也許就是這樣毫無征兆的開始了,然后不斷地延續下去,既沒有規劃好的路線,也沒有提前確定的目的地;唯一的終點就是死亡之后沒人再記得世上曾有這個人存在過的痕跡了。
唯一不同的是高加林經歷過的我們也正在經歷,高加林的選擇及結果我們都知道了,那么我們在面對人生岔口時又會做何種選擇呢?其結果有將如何,是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還是一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