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結束了,從小就有軍旅夢的妹妹,毅然決然的報了零批次某軍校,我看了一下錄取的比例,男女比例是50比1。我看著每天為了去軍檢不玩手機不看電視電腦的她,都有些心疼了,為了這么一個小概率的東西去拼,我也是挺服氣。
不過我也時常聽到她抱怨,為什么給男生這么多的名額,這不是赤裸裸的歧視嗎?男女不是平等的嗎?
一開始,我也覺得這不公平吧,女兵不比男兵差吧,況且很多工作貌似女兵才更適合呢。沒必要限制男女比例的招收名額吧,這一個女生的名額肯定是被搶走了的吧,哪能輪到我那天真的妹妹呢?
目前來說,這種限制其實真的是不可避免,軍隊畢竟是要維護國家安全的,是守護國家大門的衛士,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今天,你我能舒舒服服的在上班工作學習,而不用擔心飛來的戰爭橫禍,全依靠他們。這么重要的地方,即使是體制內,也要遵循市場的規則。
我不是說女性影響了戰斗力,不是這樣的。我們也有一些增強這個隊伍戰斗力的女性,她們付出了更多,變得更加優秀。但是事實是這是極少數的。這個其實不怪我們的女性,只能說目前我們的制度和文化決定了這一現狀。
或許是文化的原因,我們的男女訓練標準是不一樣的,女性的訓練標準總是低一個等級,可是戰爭不管你是誰。訓練與實踐的脫節不可能容忍數量上的龐大,這才導致了女性比例的減少。市場是擇優的,體制有可能是歧視的,這種矛盾造就了這種現狀。
社會能給予女性考生的福利,不是給她們以保護,降低訓練標準。能不能把男女生的考生名額比例限制給取消掉,其實是取決于我們制定的訓練標準。那么,規則的制定者們,你們憑什么認為女性需要這樣的保護,又如何確定這樣的歧視不會扼殺眾多優秀的女軍官呢?
為了不讓每一個巾幗英雄的夢想被扼殺,請少一點歧視。
同樣的邏輯,很多表面上的“保護”,卻造就了事實上的傷害。提高最低工資,看上去是保護了最底層人民的工資,但其實是造成了更多的失業;延長產假,表面上是給女性謀取了假期福利,但事實上降低女性在職場競爭力……
這樣的保護造成的是不成正比的傷害,這種保護,其實就是變種的歧視。人本來就有強弱,在市場經濟下不能過多的希求絕對利益的公平,而是在社會提供的公平的規則面前同臺競技。
最終結果還沒有下來,希望她和無數的“她”能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