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最早接觸到龕是小時候和外婆一起住的時候,外婆信佛,每天早晚念經(jīng)的時候我偶爾會在一旁看著,壁龕上供著幾尊菩薩,除了觀音菩薩之外我都不大認得清。
? ? ? 更令我定睛的是那壁龕,老實說,那不算是個太好的龕,周遭褪色發(fā)黃,脫落的墻皮,散落著的香灰,簡直可以說是個“poor龕”。但它仍把我吸引住了,在那時的我眼中,那是個能容納一切的神秘空間,我的所有玩具,漫畫,奧特曼光碟,只要放到那里,我也可以像外婆一樣,日復一日地信仰他們,熱愛他們,永遠不會改變,也不會失去。
? ? ? 于是我就造了一座龕。
? ? ? 最初放的是我想買的玩具,漫畫,還有未來當宇航員的夢想;可是沒有如我所愿那樣雋永,后來龕里的東西變成了我喜歡的音樂,雜志,足球,還有三天更新一次的夢想;再到后來龕里就換成了一些人一些事。唯一感到不變的就是這里面的東西一直在變和把東西放進龕里的那一刻覺得會永恒的荒唐想法,無論是經(jīng)歷了多少次流轉,這個信仰和初衷都沒有變過。
? ? ? 直到我發(fā)現(xiàn)原來每個人都有一座龕,并憑其神圣之意換取互相容納著彼此的權利,交換著情感和利益,輸出和獲取價值,在這過程中每個人都成了有意無意的騙子。
? ? ? 亞當·斯密對這種交易顯然有更深刻的看法:一個人追求私利的動機被一只看不見的手引導到一個與他的初衷風馬牛不相及的結果。這個結果并不總是貽害于與他的動機無關的社會。他在之后的《道德情操論》里更為其賦予了更高尚的內涵,以愛之名,如同神龕一般不可褻瀆。
? ? ? 如果說龕內的事物變化之快足以令人瞠目,那么最令人悲哀的是,有些一霎那熱愛到不可自拔的事和人,你都還沒放進龕里,就已經(jīng)城頭變幻大王旗。
? ? ? ?就好像你想學一首十分喜歡的歌,可是連歌詞都還沒記全,就已經(jīng)厭倦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