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準備在平遙停留一個下午的時間,誰知初始平遙,便深深地陶醉其中不能自拔,于是決定住下來,一任自己迷失在這個千年古城。
華燈初上,夜晚的古城彰顯了它的繁華,安祥而雍容。街道兩側商鋪鱗次櫛比,各色古玩、玉石銀器、精美的剪紙等琳瑯滿目,游客云集,摩肩接踵。店鋪的門楣上都高高懸掛著各式燈籠,燈光下,老瓦老墻,雕梁畫棟,木格門窗,整個街道,整座城池,仿佛明清時期的光陰被重重鎖住,只留下了一片古色古香的氣息。
看永隆號的漆器制作,滿室的漆器華美富貴,一件件作品,圖案細膩典雅,富麗堂皇,大的有屏風,柜子,小的有盈手可握的首飾盒等,精細華美,工藝考究。我看上了一件金色推漆龍鳳圖案的首飾盒,為在外求學的女兒買下來。
一張通票,包含19個景點,城墻、街市、票號、鏢局、當鋪、道觀、廟宇、縣衙署等。平遙古城民居,以磚墻瓦頂的木結構四合院為主,布局嚴謹,左右對稱,尊卑有序。
大家族則修建二進、三進院落甚至更大的院群,院落之間多用裝飾華麗的垂花門分隔,磚雕照壁,裝飾精美。
很多院落里都有盛滿清水的水缸和元寶形狀的石頭,據說有三個作用:一是美觀,二是防火,三是寓意財富。一座座精美絕倫,令人嘆為觀止的建筑,形成了山西獨樹一幟的“大院”文化。
走進日升昌票號,眼睛在當年的票據、賬房上游移,耳朵聆聽著票號的興衰榮辱。那樸實無華的青磚墻鐫刻著歲月風蝕的痕跡,滄桑中透露出三晉人民的果敢與智慧。
匯通天下的夢想在此醞釀,氣貫長虹,要想當年票號里的管理制度和經營理念,依然有許多值得我們去思考與借鑒的地方。歷史上的平遙,不斷地書寫著晉商致富的傳奇,每一個院落都打上了晉商睿智、勤儉和強韌的性格烙印。
雷履泰,這位氣魄十足的商界巨賈、日升昌的創始人,該是怎樣地意氣風發。他和毛鴻歲兩人的激烈競爭,反使山西票號業迅速發展起來,追尋平遙票號遠逝的風采,禁不住唏噓感慨世間滄桑。
漫步在城墻上,撫摸甕城老墻,猶如撫摸著古老的龜甲。四面巍峨的城墻拱衛出這一方獨立的天地,街巷規劃以靈龜樣式設計,城區分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蚰蜒巷,呈現著龜甲上的八卦圖容,經緯交織,主次分明。以市樓為中心,向四面八方鋪陳開去,街巷之間連貫縱橫,四通八達。
滿目的青磚灰瓦,精巧的飛檐雕壁,高聳的城墻市樓,鮮亮的燈籠金匾,規模龐大的建筑群,起伏跌宕,氣勢恢宏。街市縱橫,票號林立,商賈云集,時光仿佛瞬間倒流。
當年,客來商往,車水馬龍,人們便在這里交換日用物品,互通有無。耳邊仿佛聽到當年金戈鐵馬的廝殺聲,為防御外來入侵,城門把守嚴密,拒敵于甕城中,容不得外族南下侵擾。細數角臺與角樓,馬面與敵樓,以及平遙十大怪之一的“房子半邊蓋。”感受古人的聰明智慧與高超的建筑水平。
3000垛口,72座觀敵樓,那里曾經流傳著孔子3000弟子72賢人的佳話;給這兵家攻守戰爭之地染上了一抹書卷氣。高大的古城墻雄偉壯觀,墻體磚瓦斑斕,似乎在提醒它的悠久歷史和曾經歷的風風雨雨。
其實,平遙只需要黑白兩色就足以表現出他的韻味。
古樸和現代,只有一墻之隔,而我,就站在這時間的分界線上,品味著兩個時代交融的感覺。每一條蜿蜒的街道,都滲透著沉穩;每一塊斑駁的青磚,都浸滲著古樸。讓你在斑駁間透視它昨天的繁華,在陳舊里回味它厚重的歷史,在滄桑里解讀它的內在精神。
磚瓦是真實的,讓我觸摸到了歲月的蒼涼;城墻是厚重的,把我的心久久地絆住,讓人禁不住地回望、回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