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店筆記閱讀心得(二)

繼續昨天的,還有一半沒有讀完

波士頓矩陣

店長舉了2個案例,用來分析
案例一,
店員管理,根據能力和意愿兩個因素,將店員分為4大類

有能力有意愿的店員,這類店員應當重用
有能力無意愿的店員,這類店員應當找出原因,多做思想工作
無能力有意愿的店員,這類店員應當加強培訓,多鍛煉,讓其變得夠能力
無能力無意愿的店員,這類店員應當開除

案例二,
做產品和價格規劃或者調整的時候,各個大類和小類應當相互協調,讓東西看起來高性價比,而且還賺錢。按照產品的競爭力強弱和利潤高低,可以分成四類:

競爭力強利潤高的產品,這類產品應當放在顯著位置,重點推薦,是利潤的主要來源
競爭力強利潤低的產品,這類產品是走量產品,用來平攤固定成本,也是用來拉開與競爭者距離的產品
競爭力弱利潤高的產品,這類產品成本一般比較低,往往是利潤的來源之一。也是為了與競爭者看齊的產品。
競爭力弱利潤低的產品,這類產品當然不會主動放店里,但是在運營過程中,有一些產品慢慢就變成了這類無競爭力無利潤的產品,應當主動淘汰。

運用波士頓矩陣的關鍵
在做決策時,一般都會遇到多個影響決策的因素,
1,找出其中最關鍵的兩個,這兩個一定是最關鍵的,是核心要素
2,按照這兩個要素的強弱分為4類,強強,強弱,弱強,弱弱
分類完成后,思路就容易理順,辦法就容易想出來。

行動與思考的關系

行動之前多思考,思考是永無止境的,一定要行動,行動之后也要及時思考,及時糾錯,邊行動邊思考

切不可一直思考,也不能盲目行動,要把我思考與行動的度

既要是行動派,也要是思考者

關鍵對話

《關鍵對話》這是一本書名,書中給了很多實際操作的案例,很實用
對話的兩個原則:
第一個原則是明確自己的對話目的,即我希望通過對話達到什么目標。
第二個原則是在對話過程中始終注意維護安全感,即讓對方毫無心理壓力地和你展開溝通。

做生意不能有假期病

開店做生意不比上班,假期對于生意人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如果假期人多生意好,一定要抓住機會

做一家80分的店

這個理論最有指導意義的地方是讓開店的人全面綜合的考慮問題,
第一步,梳理出開店最重要的因素:比如,產品,模式,位置,價格,團隊,宣傳 等等。
第二步,在各個因素中尋找平衡,假如你的產品不夠好,那么就應該找個好點的位置,位置也不行,那就起碼價格要有絕對優勢;有比如,你的位置定了,就是不太好,那么引入的項目就必須有競爭力,而且從價格上也要有殺傷力,如果都不行,那么就要求團隊宣傳能力非常強大,總之,你要知道你的店開起來要“最終等于80分”。
第三步,運用第二步的分析,會知道自己的優勢是什么,劣勢是什么,然后擬定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和運營策略,這個核心競爭力和策略就是為了確保店面能達到80分。
這也能回答很多人的疑問,比如,為什么一家店產品不怎么好,生意還很火爆呢?比如,為什么一家店的東西賣得如此貴,買東西的人還是絡繹不絕?比如,為什么一家店位置很差,但是生意就是秒殺同行?
答案很簡單,就是這些店的老板都做到了“最終等于80分”。

如何不復雜地開創一個項目

就是從眾多的品類中選擇一個品類做精做透,或者從一個品類下面眾多產品中,選擇一個產品做精做透。

比如專門做手工石磨豆腐,好處多多。這種項目有四個好處:

1,出品的人工極少,出單速度極快。店面運作效率非常高。豆腐做好之 后,只需要少量人賣就好了。
2,產品質量容易控制。因為是事先做好,不是顧客點單之后現場做,有時間把產品做到最好最滿意為止再呈現給顧客。
3,這種產品一般比較容易標準化,產品質量穩定,顧客滿意度高。
4,產品做好之后配送到店里,店面位置可以不用很大,不僅節省開店成本,而且擴張比較容易。

了解顧客需要什么

站在顧客的立場上來思考,而不是僅僅滿足顧客的需求,但市面上沒有類似的產品時,顧客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但是站在顧客的立場上思考,借助自己的優勢,可能會打造顧客需要的新產品,或者是對原有的產品做出改進,做出超出顧客預期的產品,帶來更好的生意。

開店應該讓沉沒成本盡量小

什么投入最容易成為一個店的沉沒成本,是固定投入,比如裝修投入,設備投入,轉讓費。這就是為什么我強調一個店應該小而美,“小”就會讓沉沒成本盡量小,“美”會讓沉沒成本盡快被覆蓋。
想想,你的沉沒成本是什么?

開店之前,算算保本營業額

啥叫保本營業額呢?
固定成本/毛利率

固定成本:每天睜開眼睛,不管開不開門,每天必須交出去的錢
毛利率:產品賣出去的毛利率,比如產品成本6元,售價10元,毛利率40%。

假如每天固定成本1000元,那么保本營業額=1000/40%=2500,也就是說,每天需要賣出2500元才能保本,超過2500元才能盈利。如果平均每單售價10元,最少要賣出250單才行。

降成本就是賺錢

成本越低,毛利率越高,凈利潤越大,就越掙錢

降成本有幾種方法,如下:

第一,技術降成本。就是通過改變工藝或者配方來降低成本。比如,一個菜品之前你用5種原材料,后來經過改進,只用3種原材料就可以了,而且味道更佳,成本由10塊錢降低到5塊錢。這種方法就是技術降成本。
第二,采購降成本。就是不停的壓迫供應商降低成本,不斷的選擇新的成本更低的供應商。簡單直接。
第三,管理降成本。調整工序流程降成本,提高每個人的勞動效率,比如以前店里需要10個人才能忙得過來,現在經過梳理和調整,只要7個人就可以完成任務,那么3個人員工資就瞬間變成利潤。
調整產品結構降成本也是屬于管理降成本的一種。

當營業額不變的情況下,省下來的成本就是利潤。當然,降成本不能以犧牲產品品質和減低效率為代價,如果成本降下來了,顧客體驗也下來了,那很有可能就得不償失了。

盈利能力就是店的生命力

盈利能力,一定程度上看,就是凈利潤率。代表一個店的生命力強弱。
第一家店轉讓之后,我停擺了近一年,除開研究產品,也在想方設法如何提高下一家店的盈利能力。
第一,產品必須少,毛利必須高。
第二,產品必須能標準化,能批量生產。
第三,產品要必須事先做好,并且能存放。
第四,店面必須小,營業額/租金應該在8-10倍以上。
第五,外帶為主,所以產品需要方便打包和攜帶。
第六,產品搭配必須能有協調效應,而且簡單易操作。
這六點看上去是產品問題,模式問題,其實背后的思考邏輯是成本問題。
第一,產品少不僅管理成本低,而且會讓采購成本降低。
第二,產品標準化,能批量生產是為了節省生產中心的的人員成本
第三,事先做好,能存放是為了保證出單效率,提高了店面單位人員的接待效率。能存放是為了保證浪費最小,第一天賣不完第二天還可以賣。
第四,店面小,租金相應會低,不做堂吃,不需要一個店員來收拾垃圾,節省一個店員工工資。
第五,產品搭配協同保證店員最快的出單效率。
第二個店雖然小,但是凈利潤最高的時候達50%多。得益于前面說的六點不僅提高了毛利率,更提高了凈利率,也就是盈利能力比較強,生命力比較強。
當然,降成本是一個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過程,我現在也還在降成本。但是如果開店前,成本方面不做頂層設計,后期降成本很可能就不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活命。

以上是金玉良言,是店長總結的精華,值得反復看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