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是經濟學里非常底層的一個基礎概念,可以說是經濟學大廈的基礎之一。我們可以簡單的把成本理解為“代價”,你做事情的成本就是你付出的“代價”,寬泛的講,成本的應用范圍遠遠超出經濟學領域,生活種處處皆是選擇,選擇就要考量,考量的就是成本。
生活中常聽到一句話:不要看一個人說什么,要看他做什么。這句話背后的本質就是在說成本,說什么是沒有成本的,做才有,多數父母樂于言傳而不是身教,因為身教成本高啊,言傳只需要動動嘴皮子就行了。
我們做決策時,什么人的建議值得我去聽呢?就是那些成本比你高的人的建議,一個決策好了,能讓他受益,如果不好,會讓他受損,這個時候,他的決策會相對嚴謹和靠譜,但是如果無論什么決策對于他本身的結果沒有好壞之說的話,你是很難指望他們做出靠譜的決策來的。我從來不認為人性經得起考驗,反正都沒有什么明確的利益掛鉤,好跟我沒關系,不好也跟我沒關系,那么我會做什么選擇?隨便什么都行。?在利益面前,許多建議和決策都會有所偏頗,人性就是這樣,只有有得失之心的時候,才能反映你內心最重要的東西啊。沒有利益得失說的話都是站著說話不腰疼。謝國忠和牛刀喊了喊了十幾年房價跌,就不能聽,要看看人家做什么,做才反映的是內心深處的想法,話誰都會說,圣母婊說的話比誰都漂亮,德國那么多人抗議政府遣返難民,做道德圣母很過癮,如果政府要求每個家庭都要安置幾個難民,顧及抗議的還是他們。?不談錢的時候都是好的,談到錢了一般就比較嚴肅了。錢本身從來不代表什么,但是他代表基本的態度,成本是一個人說話是否真心的很重要的衡量標準,很多大V有百萬粉絲,用了一個很簡單的辦法來篩選出那些人是鐵粉,就看他們給不給錢唄。
這個結論可以推論出很多各種邏輯,比如企業全員持股的方式進行利益捆綁,企業好大家都分紅,企業經營的差大家一起扛,只有如此,大家才能互相信任,因為相互捆綁,同時分享未來。碰到別人給我推薦書也是一樣的,我只問你讀了么,如果你也讀了,我會考慮一下,如果你自己都沒讀,我就當耳邊風了。
成本的考量并不一定要經過深思熟慮,很多是下意識的,比如突然發現不遠處有一只老虎,本能的拔腿就跑,根本不會再思考下一步怎么辦。去年北京司機毆打順豐快遞員的事情鬧的沸沸揚揚,網上有人用打人者脾氣不好來替他開脫,這種理由很欠罵,哪里有什么脾氣暴躁的說法,如果對方是一個從賓利車上下來的西裝革履男士,這位大叔別說動手打人了,恐怕罵的勇氣都沒有,他要考量罵人的后果,這種考量只需要不到一秒鐘。
成本才是真正考驗人性的東西,如果你跟一個朋友借錢,他還能毫不猶豫的借給你,這樣的朋友要珍惜,因為他愿意為你付出成本;如果你要感謝你生命中的貴人,要用需要耗費成本的行動去表達出來,不要嘴皮上說一聲謝謝,不要讓真誠的感謝變的過于廉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劉德昌 ?2017年1月14日 ?于合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