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黃巾軍起義與桃園結(jié)義
桃園結(jié)義
《三國演義》的開篇之作,就是黃巾軍起義,劉關張?zhí)覉@結(jié)義,出世后組織軍隊進行鎮(zhèn)壓,在人們中間廣泛流傳,津津樂道。在真正的歷史中,黃巾軍起義到底是什么樣子?有沒有桃園結(jié)義?這些事件撲朔迷離,弄亂了事情本相,混淆了視聽,本章就來講講這些事情。
? ? ? ? 一、桓靈二帝的腐朽統(tǒng)治
荒淫的漢桓帝
歷史的車輪演進到東漢后期,封建“王朝周期率”再一次露出了猙獰笑容。而這一切的出現(xiàn),都源自于東漢的兩個帝王漢桓帝劉志和漢靈帝劉宏。早在漢和帝時期,外戚竇憲獨攬大權(quán),漢和帝聯(lián)合宦官,成功鏟除了外戚集團,恢復了皇室權(quán)力。為表彰宦官,漢和帝開始了歷史上宦官封侯的“創(chuàng)舉”,使宦官得以進入政治舞臺。漢桓帝就是由宦官支持登上政治舞臺的,漢靈帝則是在外戚扶植下才得以繼位。外戚與宦官集團是封建統(tǒng)治階級中最腐朽最沒落的勢力,兩股勢力明爭暗斗,交替執(zhí)政,漢朝的國運也就走到了盡頭。諸葛亮的千古名篇《出師表》,對后主劉禪教導說:“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二帝)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