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小姑子今天感嘆了句:以后過成怎么樣都不能離婚!
問她為啥?
原來外甥今年上一年級就被全托了,一個周接回家一次。不過隔兩三天小姑子就會去看看兒子,解解彼此的相思之情。昨天,到了接孩子回家的時候,小姑子接自家兒子呢,跟小外甥經常在一起的男孩兒哭的跟淚人兒一樣(這個小孩跟小外甥從幼兒園就一起玩,現在又在一個班,倆人形影不離,大家都認為是一對兒兄弟。特殊的是這個孩子父母離異,孩子跟著奶奶生活,爸爸一直在外打工)。平時小姑子去看兒子的時候,小孩兒就一臉羨慕,于是小姑子同情小孩沒有媽媽就一起都照顧了。昨天要接外甥回家,孩子的奶奶說是要回老家沒接走!
于是小姑子才會發出如此感慨,孩子太可憐了。
是啊,每當聽到這種事兒的時候都有一種感覺:最可憐最無辜的還是孩子!
(二)
朋友C是一名初中老師,她就總在感慨: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太關鍵了。
C目前帶的是所謂的實驗班,在這個班級的孩子性格都比較陽光開朗,也有調皮的,但是不討人厭。而她們同事的班級就比較普通,這些班里的孩子就容易出事兒,墮胎啦、自殘啦、抑郁啦都有,大部分都是家庭不健全的孩子。
有些孩子會因為聽到父母吵架要離婚,自己又沒有能力阻止,就拿小刀在自己的胳膊上一刀一刀的劃……
有些孩子會因為從小父母離異,稍微有人對她好點兒就開始早戀,如果分手了就各種走不出來,有的甚至會自殺……
一般來說,家庭不健全的孩子最普遍的就是自卑,干什么都畏手畏腳生怕自己做錯什么,別人不喜歡他(她)。但是他(她)們的自尊又超乎尋常的強,內心格外敏感,有時候普通的一句話就感覺受傷!
(三)
對于這些,其實我自己感受比較深。
大哥結婚有了孩子后沒多久就離婚了,大哥忙于生活打工,侄女一直都跟她奶奶(也就是我媽媽)一起生活的,而那時候我沒有結婚,可以說是看著我侄女長大的。
小時候跟侄女感情特別好,她在我跟前也有理慣了。自從我結婚有了孩子,就感覺侄女變了好多。
剛開始是到家里來的不勤了,來了之后看到桌上放的好吃的也不敢自己拿了,有時候非得我跟老公把東西塞她手里才敢吃。說話聲音越來越小,就像害怕別人聽到一樣。吃飯的時候也不太敢多吃,明明還沒吃飽,看到飯不多了就說不吃了飽了。
后來有了兒子,就更明顯了。想買個啥東西都不直接問我要了,還要拐著彎說想要。不太喜歡兒子,因為兒子總粘著我,讓她沒時間跟我撒嬌說話……
每次聽到爸爸媽媽還有大哥在我跟前夸說侄女越來越懂事了“每次去超市什么都不要,不亂花錢”,我就特別生氣。孩子這么小就這么懂事證明了家庭教育的失敗啊,孩子學會了壓抑自己的喜好迎合別人了!
有時候單單是看著侄女兒,我都想哭。孩子太可憐了,最可悲的是她的爺爺奶奶爸爸壓根兒意識不到這點!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
世上只有媽媽好,沒媽的孩子像根草……
媽媽對于一個孩子來說太關鍵了,母愛是一種除了親生母親沒人能給孩子的東西。
所以,希望我們這些成年人,無論是結婚還是離婚,都能多點責任心,解決孩子的日常生活,滿足孩子內心的情感需求,不要以為孩子有爺爺奶奶照顧餓不到凍不著就萬事大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