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話不多說,分享兩個簡單的runtime使用場景:
1、在存儲用戶信息的時候使用的歸檔和解檔;
2、替換系統方法。
歸檔和解檔首先我們明確的知道需要實現兩個協議方法:
解檔:
- (instancetype)initWithCoder:(NSCoder *)decoder
歸檔:
- (void)encodeWithCoder:(NSCoder *)encoder
一般存儲用戶信息我們都是在model里面進行操作(因為這里是用來寫用戶屬性的),通過KVC來進行屬性的存取。
不使用runtime進行歸檔:
[encoder encodeObject:self.userName forKey:@"userName"];
如果有太多太多信息要存儲這里我們就需要復制粘貼很多,所以這里使用runtime會方便很多(把類拿出去就可以直接使用)。
使用runtime進行歸檔( 導入頭文件是必須的):
class_copyIvarList(<#__unsafe_unretained Class cls#>, <#unsigned int *outCount#>)
這里的IvarList可以理解為屬性列表,后面的前一個參數為哪個類,第二個參數為屬性個數無符號整形指針(這里我們要傳一個地址)例如:
unsigned int count = 0;
Ivar *ivars = class_copyIvarList([AccountModel class], &count);
這里的返回值可以理解為一個指針數組(只是可以這么理解,其實不是,它就是一個Ivar類型)
這里我們獲取到了屬性個數,然后通過下標獲取屬性名,緊接著通過kvc進行歸檔
for (int i = 0; i < count; i++) {
// 根據下標獲取得到Ivar
Ivar ivar = ivars[i];
// 通過ivar_getName獲取屬性名稱(類型為char類型 c中的類型)
const char *name = ivar_getName(ivar);
// 將char類型通過utf8轉換成oc中的string類型
NSString *key = [NSString stringWithUTF8String:name];
// 然后進行歸檔
[encoder encodeObject:[self valueForKey:key] forKey:key];
}
在arc機制下釋放不了c 中copy的指針,所以這里我們需要手動釋放一下
free(ivars);
解檔:
解檔其實和上面代碼基本上就一樣了
unsigned int count = 0;
Ivar *ivars = class_copyIvarList([AccountModel class], &count);
for (int i = 0; i < count; i++) {
Ivar ivar = ivars[i];
const char *name = ivar_getName(ivar);
NSString *key = [NSString stringWithUTF8String:name];
// 反歸檔
// 這里根據屬性名稱作為key值來獲取value值
id value = [decoder decodeObjectForKey:key];
[self setValue:value forKey:key];
}
到這里歸檔解檔就完成了,(代碼直接復制到項目當中就可以使用的,不需要做任何修改)。
方法替換實例:
通常我們在發送請求的時候是這樣的:
NSURL *url = [NSURL URLWithString:@"xxxxxxxxxx"];
NSURLRequest *request = [NSURLRequest requestWithURL:url];
如果連接中帶有中文的時候這個請求就會失敗:
NSURL *url = [NSURL URLWithString:@"xxxxxxxxxx/你好"];
當URL中存在漢字的時候,給個提示,但是現在我不想在這里做判斷,因為假如說我程序中存在好多請求,我是不是每次遇到請求都要寫著個判斷來進行提示?所以我們來修改系統的URLWithString方法,給NSURL類做擴展,這里我們會發現,假如我們要重寫
這個方法的話,他是個構造類方法,還是要用到URLWithString,所以這里不能重寫它。
那么我們自己來構造一個方法
接下來我們要用runtime將我們自己的方法替換系統的方法,在替換之前,我們得知道我們在哪里替換,肯定是當程序一運行我們就編譯(比viewdidload先)就是load方法
// 首先介紹下這兩個方法:
// 這個是獲取對象方法
class_getInstanceMethod(<#__unsafe_unretained Class cls#>, <#SEL name#>)
// 這個是獲取類方法
class_getClassMethod(<#__unsafe_unretained Class cls#>, <#SEL name#>)
當然這里我們用到是肯定是類方法:
先獲取系統的方法(返回類型是Method):
Method urlString = class_getClassMethod([NSURL class], @selector(URLWithString:));
在獲取自己構造的方法(這里的類是NSURL,因為自己寫的方法是對NSURL類做的擴展)
Method ylurlString = class_getClassMethod([NSURL class], @selector(YL_URLWithString:));
替換方法:
method_exchangeImplementations(urlString, ylurlString);
這個時候就完成了,controller中的代碼一點都沒有改變,還是用的URLWithString:
但是這時候運行,程序會crash,因為我們會發現,在自己寫的構造方法中用到了URLWithString,當controller中運行URLWithString的時候,就會找到我們所構造的YLURLWithString,但是當走YLURLWithString里面代碼的時候,又會走URLWithString,一直這樣下去,造成了死循環,所以我們自己構造的方法當中應該將URLWithString改成YL_URLWithString
這樣就不會有問題了。
簡單的兩個應用場景,哪里說的不詳情或說錯的地方請諒解!runtime其實挺有意思的,但是感覺挺難得(畢竟是底層的東西),以后會更深入的去學習一下。
最后推薦一本學習runtime的書:Objective-C 2.0運行時系統編程指南.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