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龍的小說《多情劍客無情劍》中,上官金虹與李尋歡約定比武。
李去查看現場,被上官用一撮疑似林詩音的頭發擾亂心神,路途顛簸,心神不定,等返回來見到上官時,上官已殺了天機老人(兵器譜排名第一),信心滿棚,休息得很好。上官這邊身體、心態都處于最佳狀態,還有荊無命助陣。李尋歡身體疲勞不說,還得操心林詩音、孫小紅、阿飛。
但是李尋歡卻在如此不利的情況下,主動示弱,一擊必勝,殺死了上官金虹。這一刀也讓荊無命失去報仇的勇氣,變得像個白癡。
在兵器譜上,小李飛刀排名第三。
排名第一的是天機老人的「天機棒」,又名如意棒。排名第二的是上官金虹的「子母龍鳳環」。排名第四的是,郭嵩陽的「嵩陽鐵劍」。排名第五的是呂鳳先的「溫侯銀戟」。
但天機老人被上官金虹所殺,上官金虹又被李尋歡所殺。所以排名第三的小李飛刀最后反成了天下第一。
那么問題來了,小李飛刀的天下第一是如何煉成的?
2.
雖然沒有說明小李飛刀是如何練出來的,但在小說里,古龍卻寫了李尋歡的飛刀是如何精進的。
李尋歡有三個習慣,第一喜歡喝酒,第二喜歡咳嗽,第三雕刻。他幾乎在所有沒有緊急要務的時候都在用他的小刀雕刻人像——他念念不忘的表妹林詩音的人像。雕刻人像,就是李尋歡武功精進的辦法。李尋歡的助手只做兩件事,幫他擋住一般的壞蛋,另外就是幫他找硬木頭。所以李尋歡隨時隨地手里都有塊硬木頭,供他刻成小人兒。
為什么雕刻人像成了精進的方法呢?原因很簡單,把硬木雕刻成惟妙惟肖的人形,需要多少細膩的功夫,需要怎能腕力、收勁才能收放自如,需要調換多少種角度才能把人的細節刻畫出來。
故事的最后,大壞蛋上官金虹敗給了李尋歡。飛刀并不是直直的釘在上官金虹的咽喉上,而是自下而上射進去的。由此更加可以確定,李尋歡用飛刀雕刻人像就是他功夫精進的辦法。
為什么小李飛刀原本第三,后來卻成為天下第一?
因為李尋歡刀不離手,時時運用。雕刻美女嘛。
在這一點上,天機老人是做到了的。因為他的天機棒就是他的大煙袋,當然棒不離手了。而且據古龍描述,老人家抽煙都是在練功的。
在功夫精進上,上官金虹不如李尋歡和天機老人。子母龍鳳環肯定是隨身攜帶的,但是上官金虹的主要工作內容是管理金錢幫,尤其是管錢。他每天都要用許多時間在他的密室里算賬。但是上官金虹既然排名天下第二,就絕對不是懶漢。只要他開始移動就在練功,順便訓練出了冷血無情的頂尖高手荊無命。
另一方面,李尋歡危險的生存環境,也迫使他必須時時運用飛刀。
總有人想殺掉他,起初是“江湖第一美女”林仙兒,然后是上官金虹,最后是這兩個勁敵聯手。這兩個人不斷收買鼓動各種武林高手對付李尋歡。所以李尋歡始終生活在危機中,不斷有人跟他拼命。他的飛刀就總在實戰之中。有時單打獨斗,有時跟一群人打。
相比而言,上官金虹實戰的機會很少,下屬都會替他拼命。即便排名第四的嵩陽鐵劍,都是荊無命給殺死的,而無需上官金虹出手。
天機老人實戰機會更少。多年來排名天下第一,又神出鬼沒,所以沒有對手。所以當孫女求他出手替李尋歡迎戰的時候,老爺子死在了上官金虹手上。
3.
回到我們的主題:
——3個步驟,掌握世界上最簡單、最犀利的武功心法。
其實說白了,就是像李尋歡一樣“刀不離手”。
但是注意了:李尋歡雕刻的不是普通木頭,而是硬木;也不是隨隨便便去雕,必須得投入精氣神,刻得栩栩如生才行;最后,不是一年雕一次,而是隨時隨地都在雕刻,沒有性命攸關的大事都在雕刻。
普通人為什么是普通人?因為他們從來沒有對任何事情這般上心,細細雕琢啊。眼一睜一閉,一天就過去了。再一睜一閉,一輩子就沒了。但高手不一樣,他們已經形成了屬于自己的「高頻反饋閉環」。
「高頻反饋閉環」的三大步驟:
第一,必須精準反饋。真正的高手,勇于跳出舒適區,而不是低水平重復。他們會在每次訓練中挑戰自己的極限,進步與否、不足之處,一目了然。
第二,必須形成閉環。什么叫閉環?調節水龍頭——首先在大腦中對水流大小有一個期望,水龍頭打開后由眼睛觀察現有的大小與期望值進行比較,并不斷的用手進行調節形成一個反饋閉環;騎自行車——同理,不斷的修正行進的方向與速度形成閉環控制。“經驗 ->踐行 ->反思改進 ->再踐行”,這就是行動的閉環。形成閉環,才不會兩眼一抹黑的亂跑!形成閉環,才能積累出深厚的“內功”!
第三,必須高頻重復。如果說每次訓練,都有些許提高,那么你必須在短期內積累足夠多的訓練次數。一年完成一次,不叫高頻;一個月完成一次,也不叫高頻。最好是“拳不離手曲不離口”,最好如魯迅那樣“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寫作上”。
不信回憶一下自己能想到的高手,你會發現他們都深諳此道:
老頑童周伯通,被關在山洞里還可以玩得不亦樂乎,在干嘛?左右互搏,自己跟自己打架。玩就是練功,練功就是玩,左右開弓分心二用,練到最后輕輕松松一個頂倆。
核聚老師小時候身材瘦弱,總被欺負,他決定只要有空就去做引起向上鍛煉身體。一天8-10次課間休息,每次20個,一年下來做了幾萬次引體向上。后來有同學找他干架,他輕輕一推人家就倒了,輕輕一推人家又倒了。再后來,整個求學生涯就沒人再敢欺負他。
錘子手機羅永浩的御用PPT專家許岑,當初完全就是個PPT小白,做出來的效果被罵個半死。后來他一想,“哎,這TMD不就是視覺呈現嗎?”——于是強迫自己看任何東西都要和PPT掛上鉤,看電影、看廣告、看雜志,都是在學PPT排版設計,轉手就把人家的設計模仿下來。后來你懂的,靠PPT,許岑已經實現財富自由。
雞湯教主李笑來,文章影響力之廣,在整個中國都極為罕見。不過十幾二十年前,他寫的博客可是招了很多網友嘲笑的,語病、錯別字、詞不達意……各種毛病。是什么讓李笑來成為頂級高手?因為他抓住了寫作的本質——寫作的本質就是思考啊。李笑來這么多年,每天都在追尋高質量思考、每天都在記錄靈感碎片、每天把想法輸出為文字,每天寫作超過5000字。
小馬宋從一個鍋爐工成為中國最知名的文案人之一,是因為他把世界范圍內的數萬條經典廣告語背得滾瓜爛熟。每次創作直接和世界級作品對標,比拼優劣,長此以往,怎么可能不把自己訓練成世界級選手呢?
4.
那么普通人,如何創造一個快速上手,并且受益終身的「高頻反饋閉環」?
而且,天底下有那么多種技能,到底應該從哪一種開始?
有沒有一種技能,只要掌握之后,就可以像李尋歡那樣登上人生巔峰,徹底改變自己的工作、生活、學習狀態?
——有。這種技能叫“時間管理”。
做任何事情,你都繞不開的一個問題是:如何高效利用自己的時間。在哪里專注地投入,就在哪里收獲成長,這是亙古不變的鐵律。普通人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最不壞的選擇就是從「時間管理」開始。成為時間管理的真正高手,意味著你可以避免受到情緒干擾,防止開小差,保持旺盛的精神狀態。意味著你做事更快更好,凡事快人一步。意味著你可以擠出更多時間來思考、做事、練習,獲得全方位的提升。
時間管理技能和任何其他技能組合起來,都可以讓其獲得加成。運用時間管理,徹底改變自己的工作、生活、學習狀態,并不是什么難事。哪怕你完全不懂時間管理的技巧,僅僅利用好自己的假期,也足以讓你超越99.9%的人!
讓我們看看李笑來的故事:
大約從 1986 年開始,我很討厭過春節,很樸素的原因,就是覺得真浪費時間啊…… 那個時候,羅永浩就表示很不理解,奇怪我為什么一到過年的時候,就找個賓館躲進去 —— 這真是個怪人!其實很安靜的,一口氣可以好幾天安靜地想自己的事兒,看自己的書,睡自己的覺…… 多年后回望過去,最慶幸的是什么呢?16 歲之后,我再也沒看過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那東西比現在北京的霧霾還可怕。算下來,我比同齡人多活了至少一個多月了罷?
1995 年,我大學畢業。幾乎從畢業那一天開始,我變成了別人眼中的工作狂 —— 因為我沒有休息日,我每天都在工作,春節也不例外。
《托福核心詞匯 21 天突破》最后的突擊成稿,就是在 2003 年的春節完成的。
《把時間當做朋友》最初一稿,還叫《管理我的時間》的時候,是 2007 年春節……
2008 年年初,我和朋友合伙開了個留學咨詢公司,在數碼大廈租了個辦公室,交完房租,就是裝修,花不了幾個錢。裝修差不多了,就春節了。于是大家都去過年。等他們回來的時候,我已經在這期間接了幾個客戶,講了一小期班,收上來的錢已經使得公司產生了盈利。
2010 年春節,一口氣在兩周內整理完《人人都能用英語》,以及《把時間當作朋友》的修訂……
2013 年年初,我和兩個小伙伴組建了 Knewone,網站上線后沒多久,就是春節。他們倆一個去了香港,一個去了柬埔寨,度假。我在家里充當客服…… 等兩個小伙伴回來,網站的流量已經沖進 Alexa 全球排名 5 萬以內了。
修訂這段文字的時候,是 2016 年春節,大年初三。這幾天正在整理《新生 —— 七年就是一輩子》的文稿…… 其實整理工作遠比寫文章難多了。
你知道一年有多少個節假日嗎?很多人還真不知道,也沒好奇一下去查過。算上周末雙休日,一年下來,“法定節假日”大約 115 個。從 1995 年,到現在 2015 年年底,算 20 年罷。115 × 20 = 2,300 (天)也就是說,這些年下來,我比別人多了 2,300 個工作日。我多做了很多事情、做了更多事情,這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5.
我不知道李笑來是如何堅持不過節假日,但我有自己的時間管理「高頻反饋閉環」。
它的名字叫——“2小時攻略”(原理和操作方法詳見前文:讓你效率升級的「時間管理」5大狠招)。
具體做法是:
1)在手機上用備忘錄/便簽工具記錄自己的每個2小時“時間開銷”。讓自己知道“時間都去哪兒了”。
2)每個2小時都要完成“計劃、行動、檢查、反思”的閉環。2小時的開頭,寫下計劃;快結束時,檢查成果;根據時間利用率,反思不足之處。
3)所有的時間都要從我的“2小時攻略”上過一遍。從早晨醒來,到我睡覺;從工作日,到周末;從專心上班,到打游戲或者看電影……所有的時間都有記錄。
看完這個方法,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是:這個人腦子有病!正如看上面的許多大神,周伯通左右互搏,許岑在任何地方學習PPT,小馬宋背下幾萬條廣告文案……你心里想的可能也是:“好像很厲害哦~”,卻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真的去做到。
然而要形成「高頻反饋閉環」,你必須付出這樣的代價。沒有人隨隨便便、輕輕松松就成為絕頂高手。
王陽明說,“在一事一物上磨”。你必須在所有事情上磨礪它。你必須時時運用,用心琢磨。
你最好把它融入生活,沉浸其中。
而且根據軍哥半年來的實踐發現,它真的不難。每個2小時抽幾分鐘簡單記錄計劃、標注、反思,很難嗎?如果一不小心忘記記錄了,花1分鐘回憶一下,補上前一個2小時的時間開銷,很難嗎?
這個方法并不難。但只要在用它,就相當于我每時每刻都在“雕刻”,都在練武功,都在精進自己的時間管理能力。無非就是抽幾分鐘記錄一下而已,但是我心中逐漸形成了一個“時間坐標”,學會了凡事提前準備,做事情越來越井井有條。
它并不復雜。管好自己的每個2小時,就管好了每一天。一個2小時攻略中的經驗,完全可以沿用到下一個2小時、沿用到明天的同一段時間。這一次的反思所得,比如怎樣避免開小差,怎樣防止過度計劃任務,完全可以運用在之后的每一次。
它反饋精準且及時。每個2小時過完,事情做成還是沒做成,一目了然。是專注投入還是在開小差打醬油,騙不了自己。每一次我都在嘗試用2個小時,達成更多的任務、達到更好的效果。于是我的每個2小時,都變成了挑戰自己的極限,都是在挖掘自己的潛能!
它越用越鋒利。因為它的“閉環”路徑很短。別人一個月才反思一次:“我怎么感覺自己效率這么低呢?”、“我突然發現自己這個月沒做什么事情哦?”——而我一天8個“2小時攻略”就完成了8次閉環。一個月我走過了240次閉環,運用了240次時間管理技能,優化了240次時間利用方式,怎么可能不比別人更高效?
6.
世界上最偉大的法則,叫做“復利”。
每天改善1%,持續一年可以達到什么成果?問題的答案是:37。也就是說,如果你能每天進步1%,一年后的自己將比現在強37倍。
其實不需要強37倍,哪怕你比普通人強個三、五倍,都足以支撐你你成為專家、管理者、成為領袖,讓人愿意追隨和信賴。
每個領域的前20%的人,攫取了這個領域80%的財富和資源。如果你真的能夠比普通人強37倍,那么進入前20%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你沒有理由平庸。你不可能默默無聞。你絕不會過著窘迫的生活,絕不會像那些屌絲一樣感覺人生沒有希望。
但是你必須記住:復利效應的收獲,在后期。
(這句話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
1)如果每次進步一點點,那么前面大部分時間的成長都不明顯,甚至可以說非常緩慢。
2)但是最后的那段時間,你獲得的是“指數級”、“爆發式”的增長。
回到我們的主題上來。
基于復利法則的規律,如果你對「2小時攻略」感興趣,如果你也想成為絕世高手。那么我這兒有5點忠告:
1、開始得越早越好。
別說自己沒時間,別說你沒心情,別說等下次。
“2小時攻略”這樣的方法,越早學會,越早開始,你的收獲期就越快到來。
越早開始,你后期的增長速度就越驚人,“一天一個樣”,每天都在收獲驚喜,讓身邊人只有望塵莫及、望洋興嘆的份。
反之,等幾年之后再想起來這件事,你就追悔莫及了。“感覺自己錯過了全世界……”
2、不能中斷。
“2小時攻略”,周末也必須記錄。
如果你周末中斷,以后工作日也會找理由中斷。但是中斷的結果就是,復利效應也中斷了。也許你前期的積累就前功盡棄。
這不是危言聳聽。花一周時間的“2小時攻略”記錄,養成的時間感、計劃性、作息規律、有條不紊,周末兩天放縱一下,包你全忘光,分分鐘又恢復到毫無條理的混亂狀態、又要從頭開始建立習慣。
即使前期你非常不適應,感受不到明顯進步,也不能中斷,不能放棄。上面說了:1)如果每次進步一點點,那么前面大部分時間的成長都不明顯,甚至可以說非常緩慢;2)但是最后的那段時間,你獲得的是“指數級”、“爆發式”的增長。堅持下去,突破前期的痛苦和黑暗,才能得到后期的巨大收獲!
3、反思要深刻,踐行要徹底。
獲得更高的增長率,非常重要。每次10%,和每次100%的成長,結果天壤之別。前者十次僅增長2.59倍,而后者十次竟然增長到1024倍。
上面說,“一個2小時攻略中的經驗,完全可以沿用到下一個2小時、沿用到明天的同一段時間。這一次的反思所得,比如怎樣避免開小差,怎樣防止過度計劃任務,完全可以運用在之后的每一次。”——這就是提升增長率的關鍵。
所以我們必須做出深刻且有效的反思,甚至主動學習時間管理方面的書籍、課程,不斷地提升效率、消除干擾、學會并聯(幾件事同時做)……這樣隨著我們多次“2小時攻略”的運轉,經驗的累積,你會迅速成為效率達人,時間管理高手!
4、刀不離手。
如同上文所說,同樣的時間內,最好完成更多的“閉環”。
我們要創造一種沉浸其中的氛圍,讓自己時時刻刻都能運用這個技能。
放在“2小時攻略”上,我建議你從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覺,都要記錄。
一天記一兩次,你就只有一兩次的收獲。一天記八次,你就有八次的提升機會。
每個人都得對自己的人生負責。所以這不是“對自己狠”,這完全是愛惜自己的表現啊……
5、能做到的人真的不多,但你最好做到。
擁有「高頻反饋閉環」的人不多。能“刀不離手,時時運用”的人更是寥寥無幾。
——但這是好事。
一件事情有用,但是大家都在做,都能做到,就顯不出價值來。
一件事明明很有道理,非常犀利,但是別人都不相信、做不到,你做到了,于是你脫穎而出。
end。
文/劉慕青城
你好,我是軍哥,筆名劉慕青城。某公司策劃總監。專注個人成長和效率提升,通過訓練已達到30分鐘讀完一本書。目前正在堅持5點早起,工作之余保持日更寫作、每天訓練演講、30分鐘keep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