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超越幸福和不幸
超越好和壞的至善
快樂和內在的平和之間有區別嗎?
是的??鞓啡Q于被認知為正面的情況,而內在的平和則不是。
我們是不是不可能只將正面的情況帶入我們的生活之中?如果我們的態度和思維一直都是正面的,我們就只會顯化正面、積極的事情,不是嗎?
你真的知道什么是正和負嗎?你對此有一個總的概念嗎?對于許多人來說,障礙、失敗、損失、疾病或任何形式的痛苦都轉變成了他們最偉大的老師。它教他們放棄錯誤的自我意象以及表面上的以小我為主導的目標和欲望。它給予他們深度、人道和同情心,它使他們更為真實。
無論何時,當負的事情在你身上發生時,在它下面都有著深刻的教訓,盡管當時你可能看不到。即使是一次短期的疾病或一個突發事件,都可能會向你展示生活中什么是真實的,什么是假的,什么才真正重要,而什么一點兒也不重要。從一個更高的角度來看,所有的情境都是正的。更為準確地說:它們不正也不負。它們就是它們的樣子。而當你完全接受本然——這是唯一明智的生活方法——在你的生活中就不會再有“好”和“壞”了,只有更高的善,包括“壞”在內的惡。然而從思維的角度來說,就有好和壞、喜和惡、愛和恨之分。
記住,我們在這里談論的不是幸福。比如,當你深愛的人去世,或者你感到死亡正在向你靠近,你絕不會感到幸福,因為這是不可能的,但是你可以處于一種平和的狀態。你可能會悲傷和流淚,但是如果你放棄了抗拒,在你的悲傷下面你就會感覺到深深的寧靜與安詳以及神圣的存在。這就是存在的彰顯,這就是內心的平靜,這種善沒有對立面。
如果是一個我能有所作為的情況呢?我怎么能在容許事實存在的同時,又去改變它呢?
做你必須做的事情,同時,接受它的存在。由于思維和抗拒是同義詞,接受事實會使你立即從思維中解放出來,并使你重新與本體聯結。這樣,做事的小我動機——恐懼、貪婪、控制、防衛或發展虛假的自我感——都將會停止活動。比思維更強大的智力因素現在會處于主導地位,所以不同質量的意識將會注入你的行動之中。
許多人在放棄抗拒和接受事實之前,似乎都得體驗大量的痛苦才會寬恕。只要他們接受事實,一個最偉大的奇跡就會出現:通過那些看似邪惡的東西,本體的意識被喚醒,痛苦轉變成了內心的平靜。世界上所有邪惡和痛苦的最終結果,就是迫使人類認識到他們超越名字和肉身的真正本質。因此,那些通過我們有限的知識面而被認知成邪惡的東西,其實是善的一部分。然而除非你寬恕,它是不會降臨在你身上的。如果你不寬恕,邪惡就不會被改變,它還是邪惡。
通過寬恕,即承認過去和現在的事實存在,轉變邪惡的奇跡不僅僅會發生在你內在,而且還會發生在你之外。在你之內和你周圍會出現一個強烈臨在的寧靜空間。任何人或任何事,只要進入這種意識狀態的領域,就會受它的影響,這些影響有時是有形的、立即的,有時則是無形的,在后來才會顯現。這樣,你消除了不協調,治愈了痛苦,驅散了無意識——而你沒有做任何事情,僅僅進入當下時刻,并保持當下時刻的臨在意識。
二,生命戲?。_突)的終結
無論何時,當兩個或更多的小我聚集在一起的時候,戲劇性事件就會產生。但是即使你完全過著隱居生活,你仍然會創造著你自己的戲劇性事件。當你為自己感到難過時,這就是戲劇性事件;當你感到愧疚或焦慮時,這就是戲劇性事件;當你讓過去或未來影響你的現在,你就在創造時間,創造心理時間——這些都是創造戲劇性事件的要素。無論何時,當你不尊重當下時刻,你就在創造戲劇性事件。
大部分人都會有他們鐘情的戲劇性事件。他們的故事就是他們的身份。小我控制著他們的生活。他們全部的自我感都投諸戲劇性事件中。甚至,他們對答案、解決和治療方案的探索——通常是不成功的——也變成了戲劇性事件的一部分。他們抗拒和害怕得最多的,就是戲劇性事件的終結。只要被思維控制,他們抗拒的和害怕的,就是從戲劇性事件中清醒過來。
當你完全接受當下的事實,你生活中的所有戲劇性事件就會終結。沒有人能與你爭論,不管對方多么努力都沒用。你不會與一個有完全意識的人發生爭論。爭論意味著你認同你的思維和觀點,認同你對其他人觀點的抗拒和反應。然而,你仍然可以使你的論點清楚而堅定,但是它們背后不會有反應的力量存在,沒有防衛和攻擊的存在。所以它不會變成戲劇性事件。當你變得完全有意識時,你就不會與別人發生沖突。這種沖突指的是與別人發生的沖突,和發生在你自己身上的沖突。當你思維的要求與期望和當下事實之間不再發生沖突時,所有的沖突就會停止。
三,生命的無常和循環
所有的痛苦都是小我創造的,都是由于抗拒而產生的。只要你處于這種狀態之中,你就仍然會受限于循環的本質和無常的規則,但是你不再將它看成壞事,它就是它。
通過承認萬物的本然,接受這些事實,你的內心會感受到一種深深的寧靜,超越好與壞的喜悅。這就是本體的喜悅,上帝的寧靜。
在形式的層面,有看似分離的生與死、創造與毀滅、生長與衰弱。這種情況到處可見:一個星球、一個身體、一棵樹、一朵花的生命循環,國家的政治體制、文明的興衰,在生活中個人不可避免的得與失。
當事情進展順利時,就是成功的循環;當事情變得糟糕時,就是失敗的循環。這時你必須放棄一些事情,以便為新事物的產生創造空間,為事情的轉機創造空間。如果你抗拒這些事情,你就是拒絕與你生命之流一起向前進,就會遭受痛苦。
在形式層面,每一個人遲早都會“失敗”,每一個成就最終都會化為烏有。所有的形式都是無常的。
如果認為向上的發展才是好的,向下的發展是壞的,這是不對的,只有思維才會這樣做判斷。生長通常被看成是積極的,但是沒有東西會永遠生長。如果任何形式的生長不斷向前發展,最終都會變成怪物或變得具有毀滅性。有衰退才會有新的成長。生長與衰老兩者相互依賴。
對于靈性開悟來說,向下的周期是絕對關鍵的。你必須遭受一定深度的痛苦或損失才會被靈性世界吸引?;蛟S成功對你來說變得空洞無意義,所以變成失敗。失敗隱藏在每一次成功之中,而成功又隱藏在每一次失敗之中。在形式層面,每一個人遲早都會“失敗”,每一個成就最終都會化為烏有。所有的形式都是無常的。
你仍然可以積極地、開心地表現和創造新的形式和環境,但是你可以不認同它們。你不需要它們給你一種自我感。它們不是你的生命,只是你的生活情境。
無常是萬事萬物的本質,也是你生活中將會遇到的所有情況的一個特點。
宇宙的循環本質與萬事萬物的無常性緊密相連。佛陀將此作為其教誨的主要部分。所有的情況都是高度不穩定的,都處于不斷的流動狀態,或者如佛陀所指出的,無常是萬事萬物的本質,也是你生活中將會遇到的所有情況的一個特點。它將會改變、消失或不再滿足你。
只要你的思維將某種情況判定成“好的”——不管它是一段關系、一份財產、一個社會角色、一個地方,或者你的身體——你的思維就會執著并認同它。它會使你開心,使你自我感覺良好,還會變成你的自我認同。但是沒有什么可以永遠存在。它要么改變,要么終結,要么向事情的對立面發展:昨天或去年被認為是好的東西,今天就突然或逐漸地變壞;過去讓你開心的今天可能讓你不開心;今天的繁華,明天卻變成了落寞;幸福的婚禮和蜜月變成了勉為其難的共存或不幸的離婚?;蛘咭环N情況消失了,而它的消失讓你不開心。當思維依賴的和認同的某個條件或情況改變或消失時,思維就不能接受這個事實。它會執著于消失的情況并抗拒它的改變。這種感覺就像是從你身上撕裂某個肢體一樣痛苦。
有時,我們會聽說有人由于錢財散盡或名譽不再而自殺。這是一些極端的情況。還有些人在遭受重大損失后便變得非常不開心或生病。這些人不能將他們的生命和他們的生活情境區分開來。我最近讀了一篇有關一位著名女演員的文章,她80多歲逝世。由于年齡的增長,她的青春不在,所以她每天都處于絕望和不快樂之中并隱居了起來。她同樣認同了外在的形式條件:她的外貌。首先,條件給了她一個讓她開心的自我感覺,然后條件消失了,她又變得不開心起來。如果她能與無形式和無時間的內在生命有所聯結,她就可以站在寧靜的地方,觀察并接受她外貌的變化。而且,由于通過她真本質的光亮,她的外在會越來越透明,所以她的美貌不會消逝,而是轉化成了一種心靈之美。然而,沒有人告訴她可以這樣。這種重要的知識還沒有被人們廣泛地接受。
事物和生活條件可以給你快樂,但它無法給你喜悅。喜悅是你內在寧靜狀態的關鍵部分。
***
佛陀教導說,你的幸福同時也是一種痛苦或不滿足。幸福與它的對立面是不可分的。這是說,你的幸福和不幸是一個整體,只是時間的幻象將它們分開了而已。
這不是消極,這只是簡單地承認事物的本質,從而讓你在余生中不再去追求這種幻象。但這并不是說你不需要再去欣賞、享受開心或美好的事情或情況,而是說不要通過它們去尋找一些它們不能給予的東西——身份認同、永恒和滿足的感覺,這是挫折和痛苦的成因。如果人們都開悟了,并不再通過事物來尋求他們的身份,整個廣告業和消費社會就會瓦解。你越是用這種方式去尋找幸福,它就會越多地逃避你。外界的事物不會永遠地滿足你的需求,它們只會暫時地和表面上地滿足你,但是你也許要多次體驗這些失望后,才能認識到這些事實。事物和生活條件可以給你快樂,但它無法給你喜悅。喜悅是你內在寧靜狀態的關鍵部分;它是你的自然狀態,不是努力就能獲得的。
許多人永遠都不會意識到,在他們所做的、所擁有的或所取得的任何成就中都沒有“拯救”。那些認識到這一點的人通常會感到厭世和抑郁:如果沒有東西可以給他們真正的成就感,那么他們還有什么可以去為之拼搏的呢?當你領會了這一點,你離絕望只有一步,離開悟也只有一步。
接受生活的現實就是活在一種恩典、安逸和輕松的狀態里。這種狀態不再取決于事情的好壞。
一位佛教徒告訴我:“過去20年來,我學到的所有東西可以用一句話來總結:凡生者必滅?!碑斎凰囊馑际牵何覍W會了不去抗拒本然,學會了接受當下,學會了接受萬物無常的本質,因此我找到了寧靜。
接受生活的現實就是活在一種恩典、安逸和輕松的狀態里。這種狀態不再取決于事情的好壞。這看似自相矛盾,但是當你不再依賴事物的外在形式之后,你的生活狀況、外在形式就會有很大的改善。你認為能讓你快樂的人、事或情境,現在,在無掙扎、無努力的情況下來臨了,你盡管去享受、欣賞它們。當然,所有的這些事情仍然會消失,循環不止,但是當你不再依賴這些事情時,你就不會恐懼失去。你的生活就會充滿安逸。
從外在世界獲得的幸福永遠不會深刻,它只是你本體喜悅的蒼白的反映;只有當你進入無抗拒狀態時,你才會找到內在的寧靜。本體會讓你超越思維的兩個對立極,將你從對形式的依賴中解放出來。即使你周圍的所有事情都瓦解倒塌,你仍然能感到內心的深深的寧靜。你可能無法快樂,但是你的內心卻很平和。
【換句話說,就是你來到世間所經歷的有事,無論快樂或悲傷,無論成功過喜悅的生活情境……都是幫你找尋自我,認識自我,意識到本體的自我探索過程】
四,利用和放棄消極心態
所有內心的抗拒都是各種形式的消極體驗。所有的消極心態都是抗拒。這樣說來,這兩個詞幾乎是同義詞。消極心態包括煩躁、沒耐心、暴怒、壓抑、怨恨、自殺性的絕望等。有時,抗拒會引發情緒的痛苦之身,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會使你產生強烈的消極心態,比如憤怒、抑郁或深深的悲哀等。
小我相信通過消極心態可以操縱現實,得到它所想要的。它相信通過消極心態,能吸引好的情境或消除不好的情境?!镀孥E課程》(A Course in Miracles)正確地指出,無論何時,當你不開心時,你其實是抱有一個無意識的觀點,就是你的“不開心”會買到你所想要的。如果你的思維不認為這種不開心會對事情有所幫助的話,它為什么還要去創造這種不開心呢?當然,事實是,消極心態沒有任何作用。它不但對事情沒有幫助,反而是阻礙;它不會消除不利條件,而是讓不利條件持續不散。消極心態的唯一“用處”就是加強小我,這就是小我喜歡它的原因。
地球上只有人類才有消極心態,其他的生物不但沒有消極心態,而且也不會像人類一樣去侵犯、毒害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
一旦你認同了你的某種消極心態,你就不想放手,同時你在無意識的層面還會抗拒積極的變化,因為你無意識地認同了自己是一個抑郁、憤怒或不開化的人。所以,你就會忽視、拒絕或破壞你生活之中的積極方面的事情,因為它會對你的身份認同產生威脅。這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但是它也是一種病態的行為。
消極心態完全是不自然的,它是一種心理污染。地球大自然的毒化、毀壞和積累與人類集體思維中的消極心態有很大的關系。地球上只有人類才有消極心態,其他的生物不但沒有消極心態,而且也不會像人類一樣去侵犯、毒害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你看到過不開心的花朵或有壓力的橡樹嗎?你是否遇到過抑郁的海豚、自尊有問題的青蛙、無法放松的貓、充滿仇恨或怨恨的小鳥?那些偶爾表現出這些消極心態或神經質行為的動物,是因為它們在與人類親密接觸的過程中被人類影響了。
我與幾位“禪宗大師”生活過——它們是貓。鴨子也教給過我重要的心靈課程。
請觀察任何一種動物或植物,讓它們教你如何接受現實,向當下臣服。讓它們教你如何獲得本體意識,教你成為你自己,使你變得更為真實。讓它們教你如何生活,如何面臨死亡,而且無懼生死。
我與幾位“禪宗大師”生活過——它們是貓。鴨子也教給過我重要的心靈課程。請在冥想狀態下觀察它們。你會觀察到它們是何等寧靜,何等安逸,何等完全地進入當下時刻。它們是如此的完美,這只有無思維的生物才能做得到。偶爾,兩只鴨子會發生爭斗——有時是無明顯原因的,或者因為一只鴨子闖入了另一只鴨子的領域。這種爭斗通常只會持續幾秒鐘,然后這兩只鴨子就會分開,向不同的方向游去,并用力扇動幾下翅膀。接著它們就像沒有發生過爭斗一樣繼續和平地在水上游泳。當我第一次觀察到這種情況時,我突然認識到通過扇動翅膀,它們在釋放多余的能量,因此這些能量不會蓄積在它們體內進而變成消極的東西。這是自然的智慧,它們很容易就能這樣做,因為它們沒有思維,不會將不必要的過去記在心中,并從中獲取身份感。
消極的情緒不會包含重要的信息嗎?比如,如果我經常感到抑郁,這可能是我的生活出了問題的信號,并且這可能會迫使我去觀察自己的生活并做一些改變。所以我需要傾聽我的情緒在告訴我什么,而不是把它看成消極的東西。
是的,消極情緒的重復出現有時的確包含著重要的信息,疾病也是一樣。但是你所做的任何改變,不管是與你的工作、愛情,還是周圍的環境有關,這些改變都是表面上的,除非你的改變是在意識層面發生的。當你有了一定的臨在意識,你就不再需要消極心態來告訴你,在你的生活情境中還需要什么。但只要消極心態存在,就要利用它,將它作為一種提醒你變得更為臨在的信號。
我們該如何阻止消極心態的產生?當它產生時,我們又該如何去擺脫它呢?
如我所說,通過完全進入臨在狀態,你就能阻止消極心態的產生。但是,請不要氣餒。在這個世界上只有極少數的人能持續保持意識的臨在狀態,但我相信,這些人將會越來越多。無論何時當你注意到某種消極心態在你內心出現時,不要將它視為失敗,而是視為一種有用的信號:“快保持警惕,遠離你的思維,進入當下時刻。”
擺脫消極心態的另外一種方式是:通過把你自己想象成是透明的,讓引發反應的外部因素穿過你,進而使它消失。
赫胥黎在晚年對靈修非常感興趣,他寫了一本小說——《島》(Island)。這本書描寫了一個男子由于船失事而被困于島嶼中,從而與世隔絕。在這個島嶼上有一種獨特的文明,島上的居民有著與外界不同的健康心智。這個人注意到的第一件事就是,一些彩色的鸚鵡在樹上棲息,它們似乎在不斷地說:“注意,此時此地。注意,此時此地?!敝笪覀儾胖溃@些島上的居民教鸚鵡說這些話,好不斷地提醒自己保持臨在的意識狀態。
所以,無論何時,當你感到內心產生了消極心態時,不管是由外界因素、某個念頭還是不知道的原因引起的,把它看成一種提示:“注意,此時此地,請保持警惕?!奔词故亲顬檩p微的煩躁也有其意義,也需要覺知和觀察,否則它們將會積累起來,變成未受觀察的反應。如我之前所說的,一旦認識到你的內在不需要這種能量,并知道這種能量毫無意義時,你就能夠放下它。請確認你已經完全放下了。如果你不能放下它,請接受它的存在,并將注意力集中在那個感受上。
擺脫消極心態的另外一種方式是:通過把你自己想象成是透明的,讓引發反應的外部因素穿過你,進而使它消失。我建議你先從小事開始練習。比如你在家里安靜地坐著時,突然街道上傳來汽車的警報聲。這時憤怒產生了,但是憤怒的目的是什么呢?沒有目的。那你為什么要創造這種憤怒呢?你沒有這樣做,而是思維在這樣做。它是自動的,完全無意識的。為什么思維創造它呢?因為思維相信,抗拒,也就是你經歷的消極情緒或不快樂的某種形式,也許可以消除你不喜歡的這種情境。這當然是幻象。思維所創造的抗拒,在上述例子中就是你的煩躁或憤怒,比它原來試圖去解決的那個肇因還令人討厭呢!
當有人對你說一些粗魯或攻擊性的話時,不要產生消極的心態或做出無意識的反應,像防衛、攻擊或退縮,而是要讓它從你身上通過。
所有的這些都可以轉化成靈修的途徑。把你自己看成是透明的,而不是一個固體的肉身。現在,允許噪聲或任何造成消極反應的東西穿越你。這樣,它們對你的內心來說就不再是一堵堅固的墻了。如我所說的,從很小的事情開始練習,比如汽車的警報聲、狗叫聲、孩子的啼哭聲、交通堵塞等。不要在你的內心建造一堵堅固的抗拒之墻,而總是讓那些你覺得它們“不該發生”的事情來敲打你。試著讓它們穿越你。
當有人對你說一些粗魯或攻擊性的話時,不要產生消極的心態或做出無意識的反應,像防衛、攻擊或退縮,而是要讓它從你身上通過。不要去抗拒,就沒有人會受到傷害。這就是寬恕。這樣,你會變得堅強無比。如果你愿意的話,你還是可以告訴那個人,他或她的行為是令人無法接受的。這樣,那個人不會再有力量來控制你的內心狀態,而你擁有了自主權,不再受制于人,也不會被你的思維所控制。不管是汽車的警報聲、粗魯的人、洪水、地震或你所有財產的損失,這種抗拒機制都是一樣的。
五,如何處理倆個處在不同層級現實的人
現在展現在我們面前的世界,如我所說的,很大一部分是人類小我思維的反映??謶殖蔀樾∥一孟蟛豢杀苊獾慕Y果,而這種小我幻象是由恐懼主導的世界。就像夢中的意象是內心狀態和感覺的象征一樣,所以我們的集體現實很大一部分是恐懼的象征性表現,也是積累在人類靈魂中沉重的消極心態的象征性表現。我們與世界不是分離開的,所以當絕大部分人從小我幻象中解放出來時,這種內在的變化將會影響所有的生物。你將會實實在在地居住在一個新的世界之中。這將是全球意識的轉變。佛教徒說所有的樹和草最終將會開悟,說的也是這個真理。圣保羅說:所有的生物都在等待人類的開悟。我將他的話理解成:“宇宙在急切地等待上帝之子的出現。”圣保羅還說:“直到現在,整個宇宙像分娩一樣痛苦地呻吟?!彼猩锞驮诘却@一刻而得到救贖,而即將誕生的是一個嶄新的意識,以及新意識所勢必反映出來的新世界。
請別把因果混淆起來。你主要的任務不是通過創造一個更好的世界而獲得拯救,而是從形式認同當中解放出來。這樣你就不會受限于這個世界和它這個層次的現實。你就能在未顯化狀態中感覺到你的根,因而你也就不會執著于顯化世界。你仍然可以享受這個世界上稍縱即逝的歡樂,但是你不會再害怕失去,所以你不需要依賴它們。雖然你能享受感官上的歡樂,但是你不會再渴望感官體驗,因為這種渴望是經過心理滿足和“喂養”自我而持續尋求成就的。你會接觸到一些比任何的歡樂、所有顯化出來的東西更無限偉大的東西。
這樣,你就不再需要這個世界了。你甚至不需要它有所改變了。
只有這樣,你才會開始為創造一個更好的世界做出貢獻,為創造一種不同層次的現實做出貢獻。只有這樣,你才能感受到真正的慈悲,才能真正地幫助別人。只有那些超越世界的人才能創造一個更好的世界。
你可能記得我談到過慈悲的二元性,它是對必死性和不朽性之間聯結的覺知。在這個更深的層次上,慈悲變得具有最廣泛的療愈作用。在這種狀態中,你療愈的影響力不是來自你的行為,而是來自你的本體。不管他們是否意識到了這一點,與你接觸的每一個人都會被你的臨在意識和你散發出來的寧靜所影響。當你完全臨在而你周圍的人表現出來的卻都是無意識行為時,你不會對他們做出任何反應,因為你不認為那是真實的。你寧靜的影響力如此廣闊、深遠,以至于那些不處于寧靜狀態的東西都會消融于其中,就像它們沒有存在過一樣。動物、樹木、花草將會感受到你的寧靜并對此做出反應。你通過你的存在,通過展現上帝的寧靜來教導大家。你變成了散發出純意識的世界之光,進而在“因”的方面消除了痛苦。你也從這個世界上消除了無意識。但是,這不是說你不會通過你的行為來教導別人,比如說,指導別人如何從思維認同中擺脫出來,認出自己的無意識模式等。但是你的本質比你所說的、所做的更為重要。認識到本體的重要性,而在“因”上面下功夫并不是要排除慈悲表現在你行為上的可能性。當你遇到一個饑餓的人向你要面包,而你又有時,你將會給予。但是當你給出面包時,即使你們的互動只是片刻間,真正重要的是去分享存在,而面包只是一個象征。在這過程中會有更深層的療愈發生。那一刻,就不會有施舍者,也不會有接受者。
【要先尊重自己,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別人。要先讓自己意識到本體,感受到來自本體內在真實的喜悅,寧靜和平和,才能真正做到慈悲,真正關愛季節他人。所以從內在需求來說,先利己才能再利人】
但是應該是沒有饑餓和饑荒的呀!我們應該如何去創造一個不存在饑餓、暴力等邪惡事情的更美好的世界呢?
所有的邪惡都是無意識的果。你可以減少無意識所帶來的果,但是你不能消除它們,除非你消除了它們的因,因為真正的變化發生在內在,不是外在。
如果你覺得要用愛的召喚去減輕世界的痛苦——這是一個崇高的事業——那么請記住不要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外部事情上,否則你將會遇到挫折和絕望。如果沒有人類意識的深刻變化,世界所遭受的痛苦將是一個無底洞。所以不要使你的同情心變得片面,在對別人痛苦、匱乏的同情、幫助別人的愿望,以及對所有生命的永恒本質,乃至所有痛苦的最終幻象深刻了解之間,請找到平衡。讓你內心的寧靜流入你所做的任何一件事情上,這樣你就會在因和果上同時發揮作用。
當你在阻止完全無意識的人毀壞他們自己、別人、地球以及將痛苦加諸公眾之上時,這種做法同樣有效。記住:就像你不能與黑暗抗爭一樣,你也不能與無意識抗爭。如果你試著這樣做,事物對立的另一面就會得到加強。你就會被其中一個對立面所認同,你會創造一個敵人,并把你自己拖入無意識狀態之中。無論如何請確保你的內心沒有抗拒,沒有仇恨,沒有消極力量。耶穌說:“去愛你的敵人?!边@句話當然是“不要樹敵”的意思。
一旦你在“果”的層面下功夫,就很容易讓自己迷失其中。你要保持警覺,要深深進入臨在狀態。但你仍需以“因”的層面作為首要的焦點,以開悟的教化作為主要目的,以和平作為你給予世界的最珍貴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