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我以為總有一種性格是完美的,像我自己是內向型的,比較慢熱,不能很快融入群體。所以就認為外向型就是完美的存在,能活躍氣氛,能成為暖場王,即使初次見面也不會尷尬。
也許人就是這樣,面對自己不具備的品質,會有特別多的期待,甚至是向往。曾經想過改變或者迎合,可經歷過迷茫期后,想通了:與其給自己改變的迷失自己,也不快樂,還不如順其自然。
最近看《羅輯思維》時看到了下面的話讓我引發了新的思考。
“沒有任何一種品格是可以高枕無憂的。”
是的,沒有完美的存在,只有適度才是最正確的。
“一個人清高,就更要寬容,否則清高就成孤傲。”
清高對于現代人來說,我不知道是貶義詞還是褒義詞。清高在我的認知里還有點超凡脫俗的意思。過份的清高就有種世界都不入我法眼的感覺,當你沉溺其中,人和事都不能走入你的世界,你也就像孤傲越走越近。
人像邊緣走進而不自知就像走近墮落一樣。
“一個人仁慈,就更要果斷,否則仁慈就成軟弱。”
仁慈等同于善良和心軟。仁慈讓你在遇事時會先從感情角度出發,感情牽絆會讓你難以做出理智的判斷。首先你的出發點就是情感開始的,所以你的是非對錯觀從出發點就要受到很多的干擾。
干擾眾多,你也就難以果斷做出決策,這種左思右想的彷徨會讓你變得優柔寡斷。
當你變得優柔寡斷,各種事的牽絆會讓你變得力不從心,軟弱,逃避就會成為你最后的避風港。
人最可悲的是意識到了卻不改變。
“強大,就更要敬畏,否則強大生出暴戾。”
強大一直覺得應該是褒義詞,強大代表獨立。人格的獨立,行動的獨立都能讓你變強大。這些都是強大成長的過程。
當你強大了之后呢,你還是否保持自律的心態,是否對周圍的人都有一種敬畏之心,還是藐視周圍人的存在。
你對周圍存有敬意,會讓你意識到自己的渺小。你藐視周圍人,你會把自己凌駕于人之上。一旦有人違逆你的意愿,你必會心生報復之心,這種心態積蓄久了就會生出暴戾。
“富有,就更要節儉,富有易成奢靡。”
富有代表著金錢的充裕,充裕慣了你要發現自己是否自律,如果不自律你會陷入無窮無盡的消費怪圈。當你走進奢華的怪圈,會漸漸找不到純粹的快樂。凡事都可以拿錢換取,你找不到最初的真誠。
相反節儉的生活會讓你簡單而快樂,接近你的人不會思考你的身價多少,衣服多名貴,只是因為志趣相投,快樂并不復雜,看你怎樣選擇。
“博學,說話就更要粗淺,博學易成刁鉆。”
博學等同于睿智。我一直敬重睿智的人,同時也向往博學,渴望成為那樣的人。所以不知不覺就認為自己成為那樣的人就是完美的存在。
既然博學就不要講晦澀難懂的字眼,以示自己高人一等,這樣就有炫耀的嫌疑,炫耀只會讓人心生反感。反感只會讓人避而遠之。
當你能用自己的智慧由淺入深的解答別人的疑惑,別人對你的智慧是由衷的佩服。反之一味的用刁鉆的問題應對眾人只會顯示出你的失禮。
“尊貴,就更要謙卑,尊貴易生暴戾。”
尊貴等同于出身,等同于社會地位。你把自己置于什么樣的地位,你就有怎樣的心態。
你把自己置于普通大眾之中,你就會覺得你與別人一樣,沒有優越感,你就謙卑。
你把自己凌駕于眾人之上,你就覺得與眾不同,高人一等,那你的暴戾之心就會不斷滋長。
“凡一物,必有陰陽。”
凡事有好的一面,就有壞的一面。遇事切
勿心急,看問題切勿偏激,行事切勿猛撞。
愿我們共同成長。與他人更寬容,與自己更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