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和薰衣草

by escapingzizi

我們家后面是新加坡最出名的文藝小區——中峇魯Tiong Bahru,這里是最靠近市中心的“郊區”,也是歷史最悠久和最昂貴的“郊區”之一。當我們第一次來到這片社區的時候,立馬就愛上她了。

1

“美人窩” Mei Ren Wo

Tiong Bahru

Tiong是福建話里面的“塚”,而Bahru是馬來語里面“新”的意思,所以合起來是新公墓的意思,這是當年在中國城Chinatown舊公墓之后開辟的公墓,起名的時候融合華人和馬來人文化習慣,一般都是兩種語言的混合,一直到1920年代,這邊布滿了密密麻麻的墓碑。

聽起來怪嚇人的,一點也不文藝。

直到1925年因為衛生環境太差,市民要求整改,于是當時的殖民地政府便開始進行改造。建筑風格采用了結合了現代直線條和馬六甲海峽地區居下鋪上居(shop-house)的店屋設計。最大的特征是圓角的陽臺、平的屋頂以及外掛旋轉樓梯,還有天井、地下儲藏室以及騎樓。

SHOP-SHOUSE at Tiong Bahru
外掛旋轉樓梯
圓角陽臺平屋頂

有趣的是中峇魯住宅區的很多街名都用了最早的華人開拓者的名字命名,像Chay Yan (橡膠大王)、Tan Chay Yan(慈善家)等等其他著名南洋華商。

可以說這是新加坡政府負責的公眾建屋計劃的最早例子,如果對比1950年后新加坡政府建的祖屋,大家肯定覺得,這是名副其實的文藝社區啊,因為之后建的祖屋有一個形象的名字——火柴盒。四四方方、五顏六色,當年我還是學生的時候最來這邊真的好不習慣,因為基本上所有的房子(當然不談那些私人住宅)長的都一樣,經常找不到回家的路。

新加坡租屋


所以你看了,一定會感受到Tiong Bahru深深的文藝氣息。

在二戰之前,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住得起中峇魯的,這里是當時的上流階層的住宅區,而且還是很多有錢有勢的人保養情婦的地方,所以當時這里被稱為“美人窩”。

后來隨著戰后人口增長,這里越來越多人集居,所以上流階層住宅區的美譽因此也消失了。隨著經濟發展,來越來越多人,尤其是年輕人搬離這一片老區住到現代的私人公寓去,但中峇魯一直保留著老社區文化和珍貴的建筑風格,尤其受到年輕的西方嬉皮士的青睞,越來越多文藝青年選擇在這里生活。

我在懷孕期間,每天晚上飯后都會挺著大肚子在這一片寧靜的社區里散步,周末會來吃brunch(早中餐),到了現在每天早晚都要在這里走兩遍送廣廣去幼兒園,見到最多的是新加坡老人家以及年輕的老外住在這片社區。

這里有很多出名的咖啡店和餐廳:

forty hands、P.S Cafe、Open Door Policy、Tiong Bahru Bakery、Chapter 55、The Orange Thimble、IKYU、Plain Vanilla Bakery、新海山海鮮、春滿園粉絲螃蟹等等

最近我們剛去了Plain Vanilla Bakery喝咖啡吃brunch,Sense of Life第二期就給大家分享——

有娃了,誰說不能繼續文藝呢?


2

薰衣草咖啡店 Plain Vanilla Bakery

早上10點多11點前正是吃brunch的好時候,我選了那家一直很想嘗試的Plain Vanilla bakery,咖啡廳的整體設計一看就很吸引人,重新裝修的shop-house門口掛了一個木頭秋千,而騎樓部分擺了一張很寬大的桌子還有兩張木質高桌擺放著各種展品。

Shop-house里的咖啡廳


門口展品桌

往里面走就是咖啡店的主體,咖啡、蛋糕、餡餅還有各種文藝生活居家用品等,都在這里出售,而移步左邊是有空調的喝咖啡的房間。

Plain Vanilla Bakery 各種好吃餐點
店里面買的各種東西

有植物的種子還有各種小工具和生活用品

帶著娃娃,很難想象能夠文藝起來,去之前我想的是——

會沒有兒童餐椅嗎

小孩的吵鬧會影響其他讀書寫字的咖啡客嗎

肯定是手忙腳亂地喂食而且會弄到一地的狼籍

萬一娃娃“唔唔”,空氣里除了咖啡味還會有粑粑的臭味

有育嬰室方便鏟屎官嗎

這一切,都跟文藝無關

所以很難怪很多人有了小孩之后都覺得能夠選擇的餐館和聚會場所少了很多因為多了很多限制,最舒服最輕松的選擇就是在家了。

但是那天陽光普照、微風習習,想想國內的同胞們正被霧霾困在家里,我沒有理由不出去擁抱和享受閑暇的美好時光啊,所以帶著廣廣,約上朋友去門了。

竟然讓我很意外的是,這家咖啡店除了文藝地不要不要的,對于有小孩的客人來說,簡直太貼心了,除了提供了很多兒童椅(不少餐廳都缺)、還有小桌椅給娃娃畫畫看書、還有小木馬等等。

最讓我激動的不是這個,而是那天喝咖啡的小小室內廳里加上我們的竟然有6個小孩,年齡從4個月到2歲半之間都有,心里面一下子就不擔心只有自己家小猴影響公共秩序了。旁邊那個碩大無比的木桌上好幾家人在聚會,有小孩了,他們依舊該喝咖啡該聚會,一點不受影響。我想應該有很多爸爸媽媽帶著娃娃來喝咖啡聚會店里面才會有這么多貼心的準備。

看著那個爸爸胸前背著幾個月大的寶寶,一邊幫妻子安頓老大一邊享用自己的咖啡以及跟朋友聊天,沒有半點麻煩的意思,臉上卻是幸福享受的笑容。

你上一次去咖啡廳喝咖啡是什么時候呢?

我們一直呵護著小寶寶,生活習慣的改變都是為了讓我們更好地適應我們的肉坨坨,但我后來覺得我們應該更努力讓小寶寶融入我們的生活,我們帶他們一起感受屬于我們家庭原本的生活樣子,不是一成不變,而是更幸福的模樣。

新加坡特別適合親子游,如果大家來這邊旅游了,記得來這里看看哦~

該喝喝該吃吃,少一些講究,多一些享受。


3

薰衣草和閨蜜Vanilla and Friendship

Plain Vanilla Bakery咖啡廳的頂上掛滿了薰衣草干花,留下的是淡淡的紫色,沒有香味。

其實我不愛薰衣草的味道,但是它在我的記憶里有著很特殊的地位,因為她代表著說走就走、友情、自由和陽光。

那一年還在博三,精神上受到的壓力快要觸及警戒線,飛機起飛前的10分鐘,我不知道我是怎么去到飛機的候機室的,出于對人性的考慮,我沒有把沒看完的paper放到旅行包里,但是我的腦子除了殘留的學術問題,剩下是一片空白,沒有做任何旅游攻略、也沒有來得及臨時抱佛腳買旅行書,就這樣像個呆子一樣開始了我的第一個歐洲行。

我邁出腳步的勇氣是因為跟我同行的是我最要好的閨蜜,她不僅是蛋糕師還是旅行達人,所以想著抱大腿,我就出發了。

到法國普羅旺斯看薰衣草的想法,就像電影里訴說的那樣幻美。

我們去的那年,法國特別熱,薰衣草提前收割了,感覺有點遺憾。雖然沒有趕上薰衣草田最旺盛的時候,但我們依然玩的很開心。我們在阿維翁(Avignon)及周邊玩了好幾天,一直在尋找最美的薰衣草田。

Venilla 薰衣草田

最開心的不是在薰衣草田里拍照,最開心的是我們坐在石頭城的公路邊的石階上,俯瞰著下面的薰衣草田,拍下了最喜歡最有紀念意義的照片——雖然沒有遇到想象中的那片甜膩的紫色,但是這是我們兩人認識20年以來第一次最開心的旅行。

我們一起走過
腿快斷了~

我們還去了塞南克修道院,看了那片傳說中的薰衣草田。

塞南克修道院

我們想,以后等我們都有小孩了再來一次家庭旅行,說著這些話的時候,肯定不會想到在3年半之后的今天,我的小娃娃竟然已經14個半月了。

詩和遠方,其實并沒有那么遙遠,害怕的是忘卻,那是最遠的時光。

我想我腦海里對薰衣草的memory已經anchor在跟閨蜜的旅行里。

有了寶寶,肩上的責任和各種不便和麻煩,不應該成為被生活選擇的借口,有了寶寶,我們繼續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

喝個咖啡,都能讓我想起那么開心的回憶,好贊哦。

- end -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