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去西藏,是將她作為最終的目的地,當你站在巍峨壯觀的布達拉宮前。你會被這座藏文化氣息濃厚的城市深深吸引,她就是拉薩,一座日光城。說她是一座日光城一點都不為過,剛剛到達西藏就見識到了,晚上8點多的時候,還未進入夜幕。
相比于人文氣息比較重的拉薩而言,我此行的目的更偏向于那些久違的自然景觀。換句話說,我此次的西藏之旅更多的是尋找自然創造的神秘美。當然,在途中也欣賞到了藏族文化的深蘊。
呃··好像角度不對,人民幣上的角度是在藥王山觀景臺上拍攝的。下圖:
大昭寺的背后
如果說又什么非要去的人文景觀,大昭寺不得不去。在去之前就聽說過,大昭寺有朝圣的虔誠的信徒,至于人們口中說的多虔誠,或許只有見了才知道。從早到晚,一直在那跪拜。如果你足夠幸運,在青藏公路上你會遇到這些朝圣的信徒。真的是從家一直拜到大昭寺。如果是一個人跪拜或許這不足以展示文化的力量,但是一群人就不一樣了。
或許你可能會有一個疑問?藏族人民都不用工作嗎?可能我們大多數人的藏族人民應該是比較貧窮的,應該是積極生產勞作的一部分人。但是,他們天天在這里搞信仰,不會餓死嗎?
其實,在沒去西藏之前,我對西藏的印象也是窮、偏僻。但是,到這西藏之后,真正的接觸到之后才發現,藏族人不窮錢,在他們面前我才是真的窮人。他們真正窮的是資源,生活上的各種物資。換句話說,他們生活的環境正好和內地相反,他們的精神生活很豐富,但是物質生活相當匱乏。最后導致一個現象:藏族人有錢花不出去。
伴隨著西藏的社會物質環境,也有一些旅游的原因。物價無比的高,特別是吃的、用的,一個內地一半大的饅頭都要1.5元,到了拉薩你才發現,窮的真的連饅頭都吃不起了。
跳過這個普及觀點錯誤的話題。
去西藏不能錯過的是那些自然景觀,如果沒有特殊信仰的人去西藏,我覺得朝圣目標應該是大自然。作為萬物的締造者,將朝圣目標作為大自然,一點都不過分。
OK !let’sgo !
羊湖、納木錯選擇一個去看就行了。我去的是納木錯,納木錯是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本來打算在納木錯夜晚看星空,但是由于天氣的原因就提前回來了。盜用一張圖:PS:白色牦牛,因為大部分牦牛都是黑色的,所以稱它為奇缺神牛。不要亂照相,和它合影要收費的。
從納木錯回來在西藏待了一天之后,就出發去了日喀則了。當然去日喀則的人大部分都是打算去珠峰的,由于前一天去納木錯報的旅游團,心里留下了些許的陰影。所以,打算和別人拼出去珠峰大本營。因為旅游團和自駕游那些人還是不一樣的,自駕游隨時都可以停車,欣賞美景,但是旅游車就不同了,把你拉到目的地就完成任務了。
拉薩到日喀則坐火車很快,兩個半小時,如果是自駕的話,差不多需要六個小時,中間還要翻過一座雪山。如果不翻雪山,走雅魯藏布江峽谷線的話,景色自然少了很多。
沿途的自然景觀也很美!
去珠峰大多需要在日喀則休息一晚,因為接下來會是一整天的顛婆。PS:因為318國道修路,去珠峰要繞行。第二天早晨,我去了一家藏餐館吃早餐——藏面。不過說實話,那面真的沒熟,不過湯和甜茶很好喝。PS:甜茶免費。接著收拾完東西,就上路了。繞行的道路上有一段無人區——高原荒漠,路特別難走。而且,限速兩個小時70公里,走了之后才知道,壓根不用限速。到了定日縣,回到318上,才算是看到了光明:
重要的事!重要的事!重要的事!
自駕游去珠峰千萬不要忘記辦理邊防證,如果忘記了,就只能在邊防站原路返回了。邊防證辦理不一定要在拉薩,日喀則也可以辦理。切記如果是個人辦理,進藏憑據一定要有,一般來說就是進藏火車票,如果你拼車進藏,估計就能難辦理了。
需要材料:旅游局證明、身份證原件、身份證復印件。
過了邊防證就到達珠峰大本營自然保護區了,進保護區要買門票。進了保護區之后,你才認識到什么是真正的盤山公路。還好找的司機是一個專門跑珠峰的老司機,經驗豐富。翻過一座山之后,路就好走多了。
珠峰大本營腳下有一個村莊,我們剛到那個村莊就被一群羊攔了下來。接著就跑來一個藏族小孩子。你們到了去珠峰大本營15號帳篷,去就給你們便宜。那個小孩估計也就12,3歲,但是普通話說的很標準。到了珠峰大本營已經晚上10點了,從早上11點出發,經歷了11個小時。
到了珠峰大本營,瞬間出現了一群人圍在你的車旁邊。這些人都是在大本營開帳篷的人,他們并沒有惡意。還好我們在來的路上知道有15號帳篷,就跟他們說:我們已經訂好帳篷了。這樣他們才慢慢的散去。我們找到15號帳篷,進去之后發現是一個15,6歲的藏族小女孩。我們問,你們老板呢?她用很不標準的普通話說,她就是。當時,我們幾個人都驚呆了。
然后,和她討論了一番價錢之后,就決定住在15號了。之后,我們就跟她交談一些其他的事情。但是整個交談過程并不流暢,因為語言的問題,她只能聽懂一些常用的普通話。在交談的過程中,從里屋里面又走出來一個5,6歲的小女孩,她說是她的妹妹。
夜晚的珠峰大本營很冷,我在出發前還特意看了一下珠峰大本營的溫度。發現這個天氣預報很不準確,別人都帶了羽絨服和租的大衣。而我只帶了一身秋裝,但這絲毫不影響我去看星星和銀河。
運氣不錯,看到了夢寐以求的繁星和行星帶,就是沒有辦法將它拍下來和大家分享。
晚上睡覺的時候,帳篷里面也不是很暖和,但是湊合湊合也就過去了。早上起床,珠穆朗瑪峰上面很多云,但是隨著太陽的升起,云也漸漸的散了,之后也就見到了它真實的面目。
可能從照片里面看,珠穆朗瑪峰離我們很近,但是好像還有幾十公里的樣子。看著它的原型,很是好奇那些登山的人怎么爬上去的。
到了早上10點多的時候,就返程回日喀則了。到了日喀則幾乎下午7點多了,但是天依然很亮。接著第二天就走峽谷線會拉薩了。
在返程的路上還遇見了下雪天:
八月飄雪,也算是增加了自己的見識。
放兩張火車上的圖片,紀念一下我們的相聲哥,四十個小時的硬座,有他歡樂不斷。
一本正經的說相聲,都不準笑!坐他對面是捧的,他負責逗。
感想:
在沒去西藏之前,對西藏還是有很多錯誤的認識的。值得慶幸的是,這次西藏之旅修正了很多錯誤的認識。其實,這次西藏之旅有遺憾,就是沒有到西藏小江南——林芝耍上一番。或許,只能等到以后走川藏線的時候,還彌補這個遺憾。其實,在西藏這些天也有很多的感觸。特別是到了珠峰見了那位藏族小姑娘之后,感觸還是蠻多的。
記得司機李大哥曾經在車上跟我們說過,之前他走川藏線來西藏的時候。總是會在成都買上很多鉛筆文具盒,每到一個村莊如果碰見藏族小朋友,都會送上一些給他們。其實,這些東西都很便宜,但是很無奈的是,在藏區的很多地方,這些東西是一些孩子沒見過的。比如說那位珠峰大本營上的小女孩。
其實,在西藏重男輕女的思想還是很嚴重的,男孩可以在家上學,女孩就必須要出去掙錢。哪怕是到了適齡的女孩,大部分都不能如愿以償的上學。或許你會有一個疑問,孩子都去掙錢了。家長在干什么,或許大概在朝圣他們心中的神吧。可能這也算是一個輪回,過去他們的生活方式應該就是這樣,到了他們孩子這一輩,雖然有些改變,但是意義不大。
在藏區,你可以隨處可見“教育改變命運”等等諸如此類的宣傳語。但是,不得不提的是教育資源少的確實可憐。在從珠峰回來的路上,看到珠峰腳下那個村莊的人送他們的孩子去上學。我順手在地圖上搜了一下,最近的學校竟在百公里外的定日縣城。
其實,在我們到達珠峰大本營15號帳篷的當天晚上,還發生了一件事。那個藏族小姑娘一直盯著我們一起拼車的一個姑娘的衣服,問她這是不是羽絨服。和我們一起的姑娘說是,然后那個藏族小姑娘就問她賣不賣?當時,我們車上的人都很驚訝。可能,這在我們內地算是一件奇葩的事情。那位藏族小姑娘說,可以原價甚至加價購買。因為她這一輩子也沒穿過羽絨服,而且她特別想擁有一件自己的羽絨服。
當時,和我們隨行的那個小姑娘心就軟了下來。說等到明天走的時候,可以給她。因為她家是福建的,這件羽絨服也是她來珠峰前,在家里買的。回到家也用不著了,干脆就送給她了。那位藏族小姑娘很開心,隨后又從脖子上取下來一塊蜜蠟,說是用蜜蠟換羽絨服。當時,李師傅就對和我們隨行的福建小姑娘說,收下吧,如果是真蜜蠟,能值很多錢,假的,也值不少錢。
可能這種商品交易方式,很像很久之前的那種商品交易方式。但是,在交易的背后,我們看到的是什么?文明社會下,因為地理環境的影響帶來的不公平現象。或許,今天對于我們大多數人來說,電商已經很發達了。今天,我們可以不用出門購得一件羽絨服,但是對于那位藏族小姑娘,需要靠原始的交易方式,才能獲得人生的第一件羽絨服,而且還是一件二手的。
社會發展帶來的商業文明應該是普世文明,這種普世文明應該惠及到更多的人。不管他身在何處,都應該享受到社會發展帶來的福利。對于藏區人來說,我認為政府對他們許諾應該是:保持信仰,提升物質。
同時,我也希望電商平臺可以不僅僅為了PR宣傳,真真切切的為藏區的人們做些事情。因為傳統的零售渠道,在藏區生存的可能性不大。但是,電子商務就另當別論了。
或許看到這里,你才會慢慢理解為什么題目是行至遠、心至善。另外藏區可以說是保持最好的最后一塊凈土,請不要亂丟垃圾。
附:
西藏旅游注意事項:
1.高反多數大多是心理反應,盡量保持一個好心情,這樣可以減緩高反癥狀。
2.進入西藏的第一天,盡量不要嘴饞去吃肉,因為地理的原因,消化系統沒有完全適應。
3.西藏有些地方需要辦理邊防證才能前往,去之前一定要查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