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20,10誰上誰下?

今天要說的70,20,10不是年齡,也非球員號,而是一條著名的人才發展規則:對于成人學習,有這樣一個推薦配比,在工作中學70%,向他人學20%,正式學習10%。自小魔走上誒趣啊之路始,這條規則如影隨行。

昨個一活動上,引導師問在場的“你們覺得現在7/2/1里,哪個比重增加?”“On job training!”“哪個減少了?”“課堂!”底氣十足。事實真是這樣嗎?

這是一份發布于2015年的全球領導展望報告,無論是實際分布還是最佳實踐都跌破了大家的猜測:20/10都有所增加,反而是70下降了。奇怪嗎?有點——請自行腦補此刻讓你去正經危坐地聽老師講課,簡直分分鐘會周公;不奇怪嗎?是的,因為我們在當下。

當下是什么?當下已經不是信息爆炸可以形容了,知識更替的速度從原先的幾十年一個突破,到十幾年,到幾年;從漸進式的,到破壞式的,到毀滅式。

而工作中學習有兩個非常重要的基礎:1)底層架構的相通;2)知識有穩定性和延續性。借助已有基礎知識結構,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屬于拾遺補缺。這就好像同一個底盤上,把車身拉拉長、縮縮短,把車頂拍拍扁、墊墊高,這些都是可以根據市場的喜好,容易實現的。可要是想把轎車底換個SUV底的,呵呵......

在當下的風口,正式學習的逆襲在于它 1)能夠幫助我們快速重建底層知識結構;2)靠譜的正式學習過濾掉了海量泡沫,節約大量時間。小魔被從地球發射到了火星,啥都不一樣了,一臉懵。此時發射前貝爾突擊補課的“火星生存術”如潮水般浮現在腦海中,噌噌地就安營扎寨起來,那趕腳,倍爽~~至于要過得滋潤,抱歉,這不在貝爺職責范圍內,請在火星的生活中自行摸索。還有非常重要的第3點,周公哪是現在這些高科技手段的對手?如今的課程設計,越來越強調趣味性,游戲化,社區化,課堂甚至成為了非常重要的社交場所。網絡課程的出現,就算躺在床上也能上課,世界各地的課程隨便挑。

養家糊口者,工作是學習需求和動力的最佳來源之一,因而容易出效果,又節省時間,所以以往占據了70部分。此番占比的變化,與其糾結誰上誰下,不如探究如何能將不同方式更好地結合:工作帶來問題,課堂搭建基礎,從他人處求取經驗,再回到工作中應用檢驗、以點帶面,碾壓一片問題。

小魔不奇怪占比,就奇怪為啥沒有“自學”呢?你可以抱怨領導沒有安排有挑戰的項目,可以嫌棄H(uai)R(en)的課程low,可以挑剔導師沒水平,自己安排的學習必定靠譜了吧,而這也恰恰是最重要的內在驅動力的體現!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