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整部電影的淚點,在周鐵男瘋狂向特派員磕頭求饒的時候。這顆子彈沒有打中他,卻打中了他的人格。他在之后性情大變,由一個硬朗的知識分子變?yōu)橐粋€畏畏縮縮的人。我很難過,我聯(lián)想到那些同樣在強權之下不得不低下他們高傲頭顱的人,一樣的令人百感交集。
知乎上有人說:“或許大部分英雄的塑造,僅僅是因為第一槍打中了。”但這個說法并不準確,因為英雄和普通人的區(qū)別就是英雄有勇氣迎著第一槍。英雄變成懦夫的原因不是第一槍沒有打中,而是沒有人愿意和他一起挨第一槍。如果那個教室的人和鐵男一起站在門口,那一槍打不打出去都沒有意義。我們作為看客和劇中的人一樣都是躲在英雄的背后坐享其成,從來不反省自己的懦弱,而是去苛責英雄為什么不再犧牲一次。
我還是挺喜歡周鐵男的,雖然他后來和孫佳說的那些話,看起來確實沒有血性。他說,現(xiàn)在和他們這樣硬碰硬是不行的,他要等到自己有能力的那一天。是,他變現(xiàn)實了,但這樣不好嗎?我想到了《滄浪之水》里面的池大為,他一開始也是這樣一個硬氣的知識分子,但是后來他面對自己兒子病情的無能為力,他發(fā)現(xiàn)自己那一套似乎在現(xiàn)實無法運轉,于是他暫時彎下了自己的腰,他是難得的,之后也直起了自己的腰。這是一種選擇——“作先合,然后引之大道”。
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做到,但是《驢得水》仿佛給了我一點希望。里面有一個角色,一開始是不討喜的,是特派員的秘書。他在長官底下做事,時刻維護長官,不輕易流露感情,關鍵時刻卻有人性的溫存。當一曼被剪花禿的時候,他眼里閃過淚花;當一曼險些被強奸的時候,他出手拯救。周鐵男未來如果是這樣的人也好,在強權之下,雖無力反抗,但沒能泯滅人性,仍然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
老話說,論跡不論心,論心世上無完人。這個世界上一定有英雄,一定有為了自己理想犧牲的人,你不是,我不是,也要允許別人不是,不要最后,血讓別人流,話由自己說。英雄隕落之后怎樣呢?隕落不可怕,隕落之后再升起,才是有韌性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