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爺爺奶奶原是本分的農民,在成都猛追灣街附近種地。現在來看雖說是在成都一環內哈,但是那個時候都特別的窮,在一環,二環,還是三環種地并沒什么區別。就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在他們種田的地方,蓋了成都第一家游樂場——成都游樂園。他們被征了地,也理所當然就被解決了工作問題,成了這個游樂場最早的一批職工。
是的,我的爺爺奶奶是成都游樂園的職工,其實我們一大家子人都和這個地方或多或少的有所關聯。要不是職工就是在園內做生意的人。我爸媽當時在游樂園里開了一個照相亭,每天就給天南海北舉著剪刀手的人拍照。當然我也被要求擺了很多個剪刀手拿去當樣品。
我就出生在這樣一個令人羨慕的地方。這個坐落在府南河邊上的地方,被我烙印了大大小小無數的腳印。她見證了一座城市的興起,也見證了一個姑娘的成長。
成都游樂園已于2008年永久閉園了,現在那塊地皮上同時坐落著好幾家房地產的樓盤,那些從地面戳出來的高樓占領了這里。只在靠近成都電視塔的地方留下一小塊地成為了成華公園,保留了一小截翻滾列車的軌道。看著這個帶著藝術氣息的觀賞功用的軌道,我的喉嚨有點堵。我知道這節軌道曾經的位置是要到終點時的連續翻滾地帶,給乘客們最后驚喜的地方,它們曾經那么耀武揚威,多少的人因為經過這里,下來后吐得一塌糊涂。
時光往前推進十幾年吧,那時候成都沒有國色天香,沒有歡樂谷,只有這一座游樂園,是幾乎所有的成都人都會來的一個地方。2000年左右,成都著名的“黃旋風”的球員們來耍的時候被我爸看到了。楊紅櫻阿姨有本書里寫到他們去的游樂場就是這兒,因為楊紅櫻阿姨就是我們成都人嘛。當時超女很火的時候,粉絲后備團就在園里拉票。總之這是一個充滿一代成都人回憶的地方。
翻看小時候的照片,幾乎所有的照片的背景都是這里。我在嬰兒時期就坐在推車上被大人推在園里散步,稍微長大一點就開始探索這片充滿刺激的土地。我還記得我三四歲的時候(雖然很小,但是有模糊的記憶)每天中午要睡午覺,但是我爸媽的照相亭睡不下也比較吵,也不知道是誰想到了一個好辦法,我爺爺當時在高空觀纜車(就是現在的摩天輪)當票檢人員,他就把我放在纜車里讓我在里面睡覺(那時候票檢沒有現在嚴格,熟人刷臉就可以了)。每次我的那個纜車轉下來后,他就看我醒沒有,沒醒的話就不管我,看我醒了就把我放出來。所以我一點也怕高,有時候睜開眼睛往下一看全是像螞蟻的人。
當時我二爸招了一個標,就是青蛙跳(現在跳樓機的原型),園內有一些項目私人可以承包。當時為了招攬客人,我成天就坐在上面不下來,還要保持微笑。然后我二爸就指到我說,看哈,這么小的娃娃都可以坐的,好玩得很,大家都來試試。你們知道嗎,失重什么的對于我來說根本就沒有感覺了。你連續一個暑假每天在那上面坐個幾個小時,你也會沒感覺的。
后來在成都的歡樂谷試了試跳樓機。當時正值暑假人很多的時候,很多很多的娛樂項目前面都有很多的人,除了跳樓機。所以果斷去坐跳樓機。當時坐在我兩邊的是兩個為了在女朋友面前想要“蹦起”的人。四川方言,意思就是想要在女朋友面前展示自己的厲害的意思。可是他們運氣背啊,坐在我旁邊,我全程面不改色心不跳,還在高空欣賞美景。他們兩個高潮連連般的尖叫,弄得我都不好意思了。一下來就聽到他們的女朋友說,你看那個小妹妹一點反應都沒有,哪個像你們兩個嘛,叫的那么大聲。這時一個男生應景的吐了。這事不怪我吧。
一個游樂園的鎮園之寶一定是最兇猛的那項設備,比如說成都游樂園的翻滾列車。因為確實是嘔吐率最高的設備,所以有一定的要求,那就是只能是一米三以上的身高的人才可以乘坐。當時我大概是一二年級左右,已經稱霸除了翻滾列車外所有的設備,早就對它垂涎欲滴了。但是大人們都以我一米一的身高不夠拒絕了我,其實就是覺得我太小了。我哪里肯依,非坐不可,一副混世魔王的樣子,我從小就展現了女漢子的氣質啊。終于讓我坐了一回,說實話沒吐,但卻是還是挺有挑戰性的,于是我又坐了一回。
我還真敢說在只要在游樂場就沒有我不敢坐的設備,不管是多高多快。畢竟從小就打下基本功,內力深厚。當時我的親戚在哪個設備當票檢人員我就去坐著玩。還真是玩,一天坐個無數次。所有設計出來的刺激感在我這都沒有了。這大概就是我覺得在游樂場長大最大的樂趣吧。現在我很少去游樂場,一是因為沒有哪個地方可以取代成都游樂場在我心里的地位,二是確實沒有什么挑戰性。
寫這篇文章其實是有一點懷念的成分。最近的一個晚上我又夢見了這片樂土,還是原來的模樣,到處洋溢著年輕的微笑,不知道為什么眼角有點濕潤。
再見了,我的童年。
再見了,成都游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