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結與悠的作曲入門講座(和弦進行篇 5-6)

更多優秀的國外作曲編曲教程請戳這里哦:作曲編曲相關講座資料翻譯整理

原文地址:初心者理結とハルさんの作曲入門講座


第25天:試著給旋律加上和弦進行吧

悠:在到目前為止的關于和弦進行的講座中,我們把重點放在了“只考慮和弦進行”上。但是,在實際作曲的時候,很多時候我們會遇到“給已經確定好了的旋律加上和弦”的情況。因此,接下來我會分別介紹為旋律加上和弦進行這一工作的3個要點。

理結:好的呢!之前我已經學習過給和弦配上旋律的訣竅了,這一次就是反過來了呢。

有很多秘訣都能讓和弦搭配上旋律

悠:在用和弦配旋律的時候,其實并沒有絕對正確或者絕對錯誤的說法。因此,我將要介紹的內容,我希望你能夠領悟到它“終歸只是創作和弦進行的幾個重點”這個微妙的出發點,只不過這些重點能夠讓旋律和和弦能夠流暢地相互搭配罷了。而且對于“是重視旋律還是重視和弦進行”這個問題本身,如果你在兩者之間選取不同的平衡點,也會導致配合旋律的和弦進行發生改變。

由于已經旋律已經存在了,因此是有一些限制的

悠:如果你是在旋律什么的都完全不存在的情況下來考慮和弦進行的話,那么無論使用什么樣的和弦進行都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如果旋律是已經存在了的話,那么你給旋律配上了適配度很差的和弦進行的話,那么和聲就會崩壞掉,整首樂曲的平衡也就不復存在了。因此,在旋律已經存在的請跨國聶查,就需要在考慮和弦進行的時候加上一些限制才行。旋律和和弦進行就如同小隊中的兩個隊友。它們相互之間如果過于地自由發揮的話,就無法協力合作了。換句話說,如何旋律和和弦進行能夠很好地相互配合,那么最終會產生極具魅力的音樂效果,這是兩者中任何一個都無法單獨表現出來的。

要點之一:最基本的就是在小節的頭尾相互搭配

悠:舉個例子,看看下面的譜例吧。

譜例1

悠:首先,在思考如何為旋律配和弦的時候,最為理論性的一點,那就是希望和弦進行能夠適配小節頭尾上的音。以上面的譜例為例,我們總結一下這條旋律的每一個小節的頭尾音的話,就是下面這樣子的情況:

  • 第一小節:do→la
  • 第二小節:re→sol
  • 第三小節:sol→mi
  • 第四小節:do→la

悠:我試著考慮了一下如何用它們各自的音構成的和弦來編寫和弦進行,于是想到了下面這3種和弦進行:

  • F→G→Em→Am
  • Am→G→C→F
  • Dm7→Em7→CM7→Am7

悠:不管是哪個和弦進行都讓人覺得很合適。希望你聽一下參考音源。

youtube播放地址:點我

理結:非常自然的感覺呢!只要讓旋律的首尾與和弦的構成音相配,那么就能流暢地統一起來呢。

悠:是這樣的。以這種思考方式為中心,和弦進行就會產生很多變化。

要點之二:搭配小節中最為重要的音

悠:接下來的一個思考方式,那就是為一個小節中最為重要的那個音搭配上合適的和弦進行。舉個例子,看看下面的譜例吧。

譜例2

悠:我們假設每個小節中各自具有最為重要含義的音是下面這幾個,來試著考慮一下和弦進行吧。

  • 第一小節:mi
  • 第二小節:sol
  • 第三小節:la
  • 第四小節:fa

C→G→Am→F

Am→C→F→Dm

Em7→Am7→Dm7→FM7

理結:由于最希望讓聽眾聽到的音和旋律徹底融合在了一起,因此讓人產生了相當合適的感覺呢!而除此之外的那些音則讓人產生了不搭配的感覺,這反而讓樂曲顯得有張有弛,這也讓人感到很不錯。

要點之三:搭配小節內數量最多的音

悠:此外,搭配上把小節內數量最多的那個音作為構成音的和弦進行也是一種有效的手段。這樣一來,旋律與和弦渲染出的氣氛就能嚙合到一起,這是很好的一件事。我同樣通過舉例來介紹一下這種方法吧。

譜例3
  • 第一小節:la
  • 第二小節:sol
  • 第三小節:do
  • 第四小節:re

F→C→Am→G

Dm→Em→F→G

Am→Am7→FM7→Dm7

理結:確實,能夠強烈地感覺到旋律與和弦的整體感,因此可以認為是具有統一感的樂曲吧,同時對于聽眾而言,就很容易了解到樂曲的世界觀。

要點就是旋律與和弦構成音是如何搭配的

悠:在這一講中,雖然我介紹了3個考察和弦進行的方法,但是它們各自是有共同點的。這個共同點就是“要讓旋律和和弦的構成音相互搭配”。

理結:確實,即便是在“使用理論來創作旋律 -和弦內音篇-”中,你也說過如果旋律是通過和弦的構成音創作的話,那么兩者就會相當地搭配呢。

悠:確實就是這樣的。話雖如此,在實際的創作中,全部用和弦的構成音來創作旋律這一點是不太現實的,并且創作的自由度也很低。不過,如果旋律和和弦的構成音太過不搭的話,在創作中稍微出點差錯整首樂曲的平衡就會崩壞掉,你想要表達的世界觀也就變模糊了。因此,在給旋律搭配和弦進行的時候,“旋律的哪個音和和弦的構成音相互搭配”這個問題,是最值得考慮的重點。在要和哪個音搭配這個問題上,并不存在絕對的正確和錯誤,雖說并沒有必要非得要相互搭配,但站在提高作曲的熟練度和精度的角度上來看,親身體驗這一概念也是很重要的一點。

總結

本次講座“試著給旋律加上和弦進行吧”

  • 如果是從零開始的考慮和弦進行的話,創作的自由度是非常高的,但是如果旋律已經存在的話,那么就會有一些限制。但是,只要能夠調和好旋律和和弦進行之間的搭配,那么樂曲的魅力就會一下子提升很多。
  • 最為理論性的一點,就是配上適合小節首尾音的和弦的方法。旋律和和弦進行會很自然地融合到一起。
  • 為一個小節中最為重要的那個音搭配上合適的和弦進行也是很有效的方法。讓你最希望聽眾聽到的音和和弦完全融合到一起是很重要的一點。
  • 搭配上把小節內數量最多的那個音作為構成音的和弦進行也是很好的一種方法。能夠讓人感受到旋律和和弦的整體感。
  • 旋律與和弦相互搭配的要訣,就是“要讓旋律和和弦的構成音相互搭配”。思考讓旋律的哪個音和和弦的構成音相配合這一點是很重要的。

第26天:創作意識到旋律走向的和弦進行

悠:“試著給旋律加上和弦進行吧”的第二彈,將會介紹以“創作意識到旋律走向的和弦進行”為主題的內容。

理結:在上一講中,介紹了在旋律已經存在的情況下,為旋律配和弦進行的三個要點呢。

悠:我認為在上一講中介紹的三個要點實用性非常高。但是,無論是哪一個要點,其內容都僅僅是局限于小節內部而完成的。對于一首樂曲而言,它是由若干個小節前后連接而構成的,因此如果光使用那三個方法的話,曲子就不會顯得整體而統一,常常會讓曲子聽起來感到很機械生硬。

橫跨多個小節來考慮和弦進行

悠:因此,首先我們來橫跨多個小節地考慮和弦進行吧。基本上,大多數曲子都是由4小節或者8小節形成一個局部的(譯注:此處指樂句),因此理論上我們會在這個范圍內進行考慮。在這一講中,已經寫好的旋律是這個樣子的。

譜例1

悠:我采用上一講中介紹的那些方法來為這條旋律組織和弦進行,決定使用“Am→F→Em→G”這個進行。我們馬上來聽聽旋律和伴奏合到一起的效果吧。

youtube播放地址:點我

理結:這樣子依賴絕對說不上不好,但是總讓人覺得哪里有些不充分,或者說讓人感到氣氛沒有高漲起來。尤其是最開始的2個小節聽起來還不錯,但是和后面的2個小節并沒有很好地連接起來,讓人產生了不搭的感覺。

明確哪個地方希望聽眾關注到

悠:大概就是你說的這樣。要說為什么會產生那樣子的印象,這是因為“到底想要聽眾關注哪里”這一意圖并沒沒有通過和弦進行反應出來。作為一種嘗試,如果我想要讓聽眾關注第三小節頭部的那個“mi”音的話,那么采用下面這樣的和弦進行又如何呢?

譜例2

悠:這個和弦進行是“F→G→C→Am”。只有第一小節是沿襲了“搭配小節內數量最多的那個音”這一原則,而其他小節并非如此,配合伴奏聽一下吧。

youtube播放地址:點我

理結:樂曲從最開始的2個小節往后發展,到了第3小節的頭部的時候感覺很順暢地銜接起來了。此外,最后的Am小節也是如此,表達的情感不斷地加深,并且讓人感受到向后連接的傾向。

悠:我在創作這一段樂曲的時候確實就是這樣子考慮的。雖說第二小節頭部的“do”原本和G和弦的并不是很搭配,但是由于它的首音和第一小節一樣,同時第一小節的和弦是F和弦,因此G和弦能夠表達出情緒上升的感覺。而第二小節的尾音“fa”到第三小節的首音“mi”,能夠把1-2小節產生的不安定的氛圍給安定下來。……嘛,要解釋的話,還有很多理由,這里也就不再多說了。這一次的和弦進行,一言以蔽之,那就是“放棄1、2小節,在第3小節決勝負”,說到底也就是這樣了。

理結:也就是說,在考慮和弦進行的時候,并不是以小節為單位,而是應該以樂曲的局部為單位,進而根據樂曲整體的構成來考慮才行。

悠:正是如此,比如,即便在某個小節中旋律和和弦的組合并不協和,但是如果將其作為之后樂曲展開的鋪路石來使用的話,那么就極具效果性了。首先明確“到底要讓聽眾關注哪些地方”,然后再思考和弦進行以靈活運用這些地方——這種思維方式也是很重要的。

在配和弦之前腦子中就要有樂曲整體的世界觀

悠:要以樂曲的局部為單位,從而進一步從樂曲整體的構成出發來考慮和弦進行的話,首先有個前提,那就是必須要對于“要完成什么樣的樂曲”這一點事先有個明確的印象。

理結:意思就是……“要以什么樣的音樂氛圍·世界觀,來決定A段、B段之類的旋律構成之類的東西”,對吧?

悠:就是這個意思。不過在實際的創作過程中,創作出來的東西會和事前考慮的東西大相徑庭的情況也是很多的,因此只要大概心里有數就行了。不過,由于這些事前所做的思考,是“縱覽全篇”的基石,因此如果心里已經有方向了的話,那么就能夠很容易明確哪些部分需要聽眾關注,同時就能夠創作出有張有弛的、具有很高完成度的樂曲來的。

總結

本次講座“創作意識到旋律走向的和弦進行”

  • 一首樂曲,是由多個小節構成的。如果單獨地把1個小節的旋律抽出來為其搭配和弦的話,那么曲子就不會產生完整感,就會顯得機械生硬。
  • 基本上大多數樂曲都是以4小節或者8小節作為一個局部來組織的,因此我們首先來考慮這個局部的旋律走向吧。
  • 在考慮和弦進行的時候,我們并不是以小節為單位,而是應該以樂曲的局部為單位,進而根據樂曲的整體構成來考慮,其中有一些小節是可以被拋棄的。
  • 首先有個前提,那就是必須要對于“要完成什么樣的樂曲”這一點事先有個明確的印象。樂曲的世界觀和旋律的構成之類的只要大致心里有數就行了,因此在具體創作前事先把它們給明確好吧。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