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間煉養一途,雖然典籍如山、方法萬千,宗教信仰自由、門派林立,皆為追達幸福健康而設。
至于回歸真如本性、成仙得道成佛作祖等等,則是了悟其道后的終極結果!
然如果不通取舍之道,不具備養生之道內涵所需素質,雖窮經皓首、習法無數,付難計之財力物力人力,臨了終無歸處。
這一內涵素質,不過【舍得】二字爾爾!
所謂【舍得】者,實無所舍,亦無所得,是謂【舍得】!
【舍】指失去、了卻、放下等等;
【得】指得到、收獲、把握這般。
【舍得】為矛盾一對、陰陽一體,乃對立統一如太極般循環往復,生生不息的客觀存在。
【舍得】既是一種圓融處世的哲學,亦是一種為人自在與否的藝術。
【舍得】猶如水火、天地、日月、雌雄一般的相生相克,相輔相成,共存共榮于蒼穹之間,包含了萬事萬物運行的所有至理。
【舍得】乃修道的密法,成功的鑰匙。百年人生,亦不過就是一舍一得的重復循環而已。
古之“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故事,以及“吃虧是福”的典故和成語,便是對【舍得】二字的簡約闡釋。
【舍得之道】,實為“舍得舍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之智慧般若!”
既然為道,當以老子《道德經》“為學日增,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硅鎳之座右銘。
【舍者】~乃舍棄心中的那份執念:
名聞利養、毀譽稱頌、認假為真,執我如此而已……
【得者】~乃得吾本有之真人佛性:
如來如來,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棄我得一而已……
作為志力于修身養性有所成就的行者,如若一味凡心處事,起心動念皆計較付出與回報的豐厚多寡、成功失敗、患得患失。非旦難悟道之真諦,反而與道背弛,可謂“差之毫厘,繆以千里。”
【舍得】是一種暗合了煉養大道精髓的不二法門。
道家之【金丹】乃【舍得】之藥!
儒家之【明理】亦【舍得】之仁!
佛家之【舍利子】更是【舍得】之晶!
大凡修道有成者,無不以【舍】為主,【得】為輔。
古圣云:“求而得之者,物也!不求而得之者,道也!”
這句話為世間眾多求道者,指明了一條回歸那清凈無染、不生不滅永恒之家的正確方向。
又諺云:“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亦是參悟【舍得】奧義真言。
凡世間【物】者,皆有“成住壞空”、“消溶湮滅”之時;而虛無【道】者,則有“常樂我凈”、“亙古不滅”之效!
吾人之所以諸苦臨身,難得自在。綜其總因,皆可歸結為“得之不易,舍卻更難”所致!
古圣先賢們竭盡所能地著書立說,留存典籍,其良苦用心,無非教導人【舍卻】物我凡心,證悟【得道】大覺自在!
然而【舍得】二字雖易寫易認,實踐起來卻甚難甚行。
首先需要行者在觀念上明了【舍得】的真正意義;其次在日常生活中謹言慎行,躬身實踐,使之力求符合道的要求。久久行之,行之久久,終將有成!
比如“舍卻痛苦,獲得解脫!”“舍棄煩惱,獲得歡樂!”“舍去疾病,獲得健康!”“舍卻執著,獲得逍遙……”? ?
【舍得】二字,其義如斯,其奧如斯,其獲如斯,了了分明,能【舍】之者,【得】恒樂矣!
2017年9月27日於美茵茨 菩提精舍 覚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