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八戒的前世今生:北斗星神下凡?

《西游記》里的豬八戒,本來是玉皇大帝手下掌管天河水兵的天蓬元帥,因醉酒調(diào)戲嫦娥被貶下凡。哪知錯投了豬胎,成了豬頭豬腦的模樣;又因為好吃懶做還貪圖女色,經(jīng)常被孫悟空戲弄。這是民間流傳的豬八戒的前世今生。


其實在道教神系里卻遠非如此。《中國古代星宿揭秘》一書中從星宿的角度解讀了民間傳說的神仙形象,書中記述,天蓬元帥是紫微大帝駕前四大天將之首,三頭六臂,身長五十丈,統(tǒng)領(lǐng)神兵三十六萬,堪稱道教第一護法天神。

如果深究其身世,會發(fā)現(xiàn)這位叱咤風云的神將正是北斗星神的化身,《道教會元》中有多處提到天蓬元帥與北斗七星的關(guān)系。

北斗星神下凡為何會變成豬,難道僅僅是投錯了胎嗎?《西游記》第八十五回,豬八戒曾經(jīng)自我介紹說:“巨口獠牙神力大,玉皇升我天蓬帥……一嘴拱倒斗牛宮,吃了王母靈芝菜。”如此看來,這天蓬元帥“巨口獠牙”的外貌,如果不是豬的話,也絕對不能算是個人。

而拱倒斗牛宮,糟蹋王母娘娘的菜園子,分明就是豬的習性和覓食特點。難道天蓬元帥、北斗星神原本就是豬不成?

這就需要深入探究道教文化中的神仙體系了。道教中有位女神叫斗姆元君,她共有九子,老大紫微大帝,老二勾陳大帝,其余七個兄弟就是北斗七星。這位斗姆元君四面四首,可以想象是怎樣一種怪異的面容——其中有一面竟然還是豬臉。

佛教中也有位護法女神叫摩利支天,三頭八臂,也有一個獠牙吐舌的豬頭。這位女神顯然和豬有扯不斷的淵源,她身旁常有一頭野豬陪伴,她的車輿更是有七頭豬拉著,而這七頭豬就代表了北斗七星。


元雜劇《西游記》中,豬八戒的前身就是摩利支天手下的御車將軍,也就是從那些豬演變而來的。只是后來到了吳承恩筆下,豬八戒的前世變成了天蓬元帥。但不管怎么說,豬八戒的前世都和北斗及豬脫不開關(guān)系了。

書中還講了另一則北斗和與豬的故事。唐代《明皇雜錄·補遺》中記載:唐代密宗高僧一行也是著名的天文學家,備受玄宗推崇。有一次,一行恩人之子因殺人入獄,恩人向他求救。

一行很為難,后來終于想出一個點子,命人在渾天寺內(nèi)騰出一間屋子,搬進一口大甕,并吩咐兩個心腹仆人攜布袋,躲藏在一個荒廢的園子中,等有東西出現(xiàn)立即捕捉。

二仆按計行事,到了傍晚,竟然捕獲了七頭小豬。一行大喜,將豬裝入甕中,蓋上蓋并用泥封好,然后用朱筆在上面寫了一些梵文。第二天一早,一行被召入宮中,玄宗告訴他,太史官說昨夜星空中不見了北斗七星,問他如何解救。一行勸玄宗大赦天下,用盛德之舉感動上蒼。玄宗依之,恩人之子也得到了赦免。

第二天傍晚,太史奏說見到了北斗第一星,到了第七天,北斗七星全部重建于天。而人們回到渾天寺揭開藏豬的甕蓋時,甕內(nèi)已經(jīng)空了。


這個故事雖然荒誕不經(jīng),卻進一步揭示了北斗與豬的關(guān)系。其實六七千年前的紅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和河姆渡文化,就存在著豬崇拜與北斗崇拜的跡象。一些刻有豬的器物,可能與北斗或星象有關(guān)。《春秋說題辭》曰:“斗星,時散精為彘,四月生,應(yīng)天理。”“彘”即豬,散精為彘,即其精靈為豬。豬孕四月而生產(chǎn),這個數(shù)字對應(yīng)四季,所以說應(yīng)天理。

斗是一種舀酒器,在這種器物出現(xiàn)之前,人們是怎樣稱呼北斗的呢?《山海經(jīng)》中有“司彘之國”的記載,即觀測彘星定季節(jié)的國家。故一些學者認為,在石器時代,人們就認識了北斗,并學會了用它定季節(jié)的方法,只不過那時候并不把它稱為“斗”,而是稱之為“彘星”。


可見,北斗星神、豬、天蓬元帥以及豬八戒之間確實有著千絲萬縷的復雜關(guān)系。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