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睡覺那些事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的早晨都是從中午開始的,因為長期熬夜,大約2:00上床睡覺,3:00了還沒睡著,快到4:00大概能睡一會兒,再過2個多小時天亮了,孩子要起床上學,老公要去上班,無論他們再怎么謹慎,再怎么小心翼翼,總是會發出窸窸窣窣的聲音,而我的睡眠一般非常的淺,一點兒聲響都能吵醒。

通常老公會先走,“嘭”的一聲關上門,走了。過個十幾分鐘,孩子再“嘭”的一聲關上門,“嘭嘭”兩聲完了,我知道那兩個家伙都走了,可以安心地接著睡了。

我就像曾經聽過的相聲《扔靴子的故事》中的老人一樣。那個故事你知道嗎?大意是這樣的:

一個老頭的樓上來了一個毛頭小伙子房客,小伙子每天大約夜里12:00點才能回來,回來就把他的大皮靴脫掉,扔在地板上“咚咚”兩聲,老頭心臟不好睡眠也不好,每天晚上都是等他“咚咚”扔完靴子了,才勉強入睡。

時間長了,哪能受得了!老頭忍無可忍,就上樓找小伙子,小伙子滿口答應:下次不這樣了。但到了12:00,小伙子回來了,“咚”扔下了第一只靴子,突然想起老頭的話,小伙子趕緊把第二只靴子輕輕地放在了地板上,誰知老頭一宿沒合眼,在等小伙子扔第二只靴子。

天一亮,老頭就上樓請小伙子卷了鋪蓋。

我最怕的就是上午有人打電話,要了我的命哎。如果上午要開會,我都會定個鬧鈴,否則真起不來。

這是我比較正常的狀態,不正常的當然就是那種整夜整夜睡不著的,睡前喝牛奶、泡腳都沒用,上床數羊,更沒有用!睡不著怎么辦呢!難受、焦慮,使勁揪自己的頭發。起床后,看到枕頭上的一根根頭發,自己也很心疼。

這大千世界吧,無奇不有!身邊就有一個睡睡眠質量非常好的人——老公。我只有羨慕、嫉妒,但不恨的份。

人家無論是在沙發上還是在床上,不管是有沒有枕頭,都睡得很香,很香。你看他坐在沙發上,手里拿著遙控器對著電視機按著,就是這樣的坐姿,人家也能睡著。

孩子小的時候,我晚上不在家,叫他哄孩子睡覺,我每次問他:孩子什么時候睡的?他都說:不知道。因為他先把自己哄睡著了。

有一年夏天的晚上,他在沙發上睡著了。我看他睡得很沉,就沒忍心叫他,那時候住在一樓,結果他就在沙發上睡了一夜,第二天渾身都是被蚊子叮的紅包,收獲頗豐。

有天夜里,我1:00多鐘回來,發現自己沒帶家門鑰匙,只好給他打電話,人家居然聽不見,而且手機就是放在頭底下的還美其名曰:就怕你打電話,才放在頭底下的。

還有更絕的。

偶遇小長假,如果是在家里,人家晚上7:00,甚至6:00,就上床睡覺了,睡到第二天早晨七八點,上午工作一會,吃完中午飯,繼續睡午覺,能睡到下午5:00。

他妹妹家小孩在我們家過了一天,就封這個大舅為“貪睡鬼”,我在家里尊稱他為“睡神”。

還不止這些,人家要是遇到個頭疼腦熱的,不吃藥也不打針,上床蒙頭大睡十幾個小時,醒來后就滿血復活了。

不知道你服了沒有,反正我服了。

辦公室還有一位同事五十來歲,那就更絕了。

人家旅游,比如說星期五出去,五、六、日三天能玩很多很多地方,為什么呢?白天只管玩,晚上坐夜車不用住賓館,在火車上睡一覺又到了另外一個地方,而且睡眠效果也是杠杠的,還省錢。

有時候在工作,他問我:版面都齊了沒有?我如果說還差1-2個,他說:那好,你慢慢看,我睡一會兒,好了叫我。人家走進辦公室的里間,大概不出3分鐘就鼾聲四起了。等版面齊了喊他,他出來說:我剛才睡著了,沒打呼吧?

我想,這可能也就是睡覺的最高境界了吧!

這又是一個我非常佩服的人。

睡眠是人體的一種主動活動過程,可以恢復精神和解除疲勞。國際社會公認的三項健康標準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充足的睡眠,其次才是均衡的飲食和適當的運動。

我們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如果一個人五天不睡覺,就拜拜了,可見睡眠有多重要。

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27%的人有睡眠問題。為了喚醒全社會對睡眠重要性的認識,國際精神衛生組織發起了一項全球性的活動——每年3月21日定為世界睡眠日。

 “世界睡眠日”的目的是要引起人們對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質量的關注,提醒人們要關注睡眠健康及質量。關注睡眠質量就是關注生活質量,關注睡眠就是關注健康。

失眠已經成為一個影響現代人健康的重要問題,它不僅影響人的情緒,甚至能影響人的免疫系統,更重要的是,失眠往往是身體潛在某種疾病的外在表現形式之一。

由此也衍生了一種職業,叫催眠師。催眠師主要利用催眠術來給病人治愈心理創傷的人。

很多著名的影星、體育明星、王室成員、企業家等都有自己的專屬催眠師。

去年曾看過一期《挑戰不可能》節目,作為評委的董卿和幾個觀眾上場接受挑戰——一只狐貍狗的“催眠之旅”。結果無一幸免,全部睡著。

有睡眠專家分析,如果一個人長期睡不好覺,就勢必會產生焦慮。愈焦慮愈難以入睡,惡性循環下去就會造成神經衰弱,最終可能會導致抑郁。

假如你現在已經睡不著覺,經常失眠,趕緊調整自己,心態積極,樂觀開朗。不要過度勞累,再輔以適量運動,或許就能有所改善。

為了健康,為了家人,請善待自己。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