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落葉》文集里第?238?片落葉,希望你能喜歡,不為別的,只為這份堅持。
《顛覆平庸-如何成為領先的少數人》
知識體系:拒絕盲目學習,先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如何從零開始,3個月內出一本書
1、準備工作:確定領域,限定范圍
(1)你的經驗
成果型:你從工作和生活中積累的,恰恰是別人渴望的
(2)你的研究
只要你學習的東西,比別人先理解,比別人先實踐,你掌握的學習內容就對其他人形成了“信息不對稱”。而知識服務的本質,恰恰就是信息不對稱。
研究型:
1、選擇并研究有價值的話題;
2、采訪其他專家;
3、總結自己的知識;
4、成果出售,供其他人學習;
2、輸入
(1)主題閱讀
列書單:
每一本進行檢視閱讀;
建立基本的話題框架;
根據框架到各本書中找觀點;
甄別和篩選各本書的觀點;
主題內容確定;
(2)主題培訓
學習是最好的投資,你要是覺得,你花的這個錢后面賺不回來,你就根本不用考慮學。
(3)碎片收集
3、邊整理邊分享
(1)分享
a. 線上分享
b. 線下分享
(2)整理
a. 內容檢驗
b. 素材收集
4、輸出:把它們拼成一本書!
【老兵感悟】
寫書,估計大多數人兒時都有過這個夢想。在看到好看的小說的同時,都會幻想著自己有一天也能寫出自己腦海里的那些精彩故事。作家,跟科學家這兩種“家”,基本都只能作為大家的理想或者夢想,已經遠遠超出“目標”的范疇了。
不過,隨著現在自媒體的發展,各種各樣的平臺涌現出來,不說寫書吧,至少已經有了很開放的環境,提供一種渠道,讓你寫的字能夠很容易地被更多的人看到,這個在很久之前,還是不可想象的。
寫書,或者說寫字吧,在我看來,和分享一樣,都是一種輸出。輸入方法正如書中所說,有閱讀、有培訓、有碎片化的收集,其實思考、討論都可以算輸入的一種。
檢驗輸入效果最好的辦法就是分享,不管是線上的還是線下的,對自己都是一種鍛煉,但很多人屬于“內向”型的,不擅長在很多人面前分享,那寫作其實也是一種很好的檢驗方式。
在寫作的過程中,你會對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做一些梳理和思考,讓其更具有邏輯性和條理性,同時,因為你寫出來的目的是給別人看,也就相當于你要說給別人聽一樣,所以你會更注重正確性和合理性,剛開始的時候,也許你會覺得自己什么都寫不出來,或者逼自己寫出來的東西也很蒼白,而且過程會很痛苦。
不過只要你能堅持一下,你會越寫越順,越寫越覺得腦袋里的東西越來越少,你就會變得開始饑餓,開始會主動去找知識來填飽自己,不至于讓自己斷糧,讓自己沒有東西可寫。
剛開始的時候,其實你不必糾結于自己寫什么,題材也好,類型也好,內容也好都不重要,重要的就是一個“寫”。當你慢慢習慣了這種輸出方式,你再停下來回顧一下,看看自己最擅長的領域是什么,看看自己最擅長的領域里,哪一部分是別人有需求的,就針對這一部分,深耕下去,在這個垂直領域去輸出,當到達一定量的時候,有一樣東西自然而然就產生了,那就是“書”。
作者簡介:14 年測試 + 11 年項目管理 + 11 年團隊管理 = 一個測試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