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熬的不是夜,而是生命

生活方式不斷多元,越來越多人加入到“夜貓族”行列。上網、聊天、玩游戲、搓麻將……夜生活的節目可謂豐富多彩。然而近來,幾起因多次熬夜而暈倒、死亡的報道見諸報端,引發很多人對“別用生命來熬夜” 的感慨。

晚睡已成普遍現象

很多人已經將入睡時間推遲到晚上11時以后,上網、看電視劇、打游戲、刷微博微信等,都成了晚睡理由。

微博上,有3萬多人表示自己經常因為復習和加班熬夜,有1萬多人說自己天生就是熬夜族,早了睡不著。網絡另一項“熬夜健康調查”顯示,超五成網友表示經常或一直在零點后入睡,18.2%的人超過凌晨1時才睡。

缺覺、睡多了,對身體都不好。“睡眠時間VS死亡危險率”的函數圖顯示,睡眠時間在6.5小時-7.5小時之間,死亡率最低,少于6.5小時或者高于7.5小時之后,死亡危險率都大大增高,尤其是睡眠時間超過9.5小時或少于4.5小時,死亡危險率翻倍。

我們晚上睡覺是充電,白天是放電,如果晚上只充了50%的電,白天還要釋放100%,那50%從哪兒來?就得從五臟借。有一句話叫“晚上不睡叫耗傷陽 氣,早上不起叫封殺陽氣”。早早起床,只是在起床的那幾分鐘有心理矛盾,稍微一活動就會感覺不那么困了,體內陽氣隨著你的活動升起來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熬夜等于慢性自殺

“晚上11時不睡是不要臉,晚上12時不睡是不要命!”

長期缺乏睡眠,會令人皮膚暗黃粗糙、免疫能力下降,加上熬夜都是久坐不動,增加了早早患上心血管疾病、高血壓、中風、糖尿病等疾病的可能,同時還會導致 失眠、健忘、易怒、焦慮不安等癥狀。為什么道理大家明白“夜貓族”卻不見少?原因在于大家都感覺死亡的威脅似乎離自己還很遙遠。

“在生死臨界點的時候,你會發現,任何加班,給自己太多壓力,買房買車的需求,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時間,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買車的錢給父母買雙鞋子,不要拼命去換什么大房子,和相愛的人在一起,蝸居也溫暖。”這是因乳腺癌晚期去世的大學教師于娟用生命寫下的感悟。

于娟曾經說過,癌癥這個名詞她從來沒有想到會和自己聯系在一起,在她看來,她得乳腺癌的概率是如此之小:“第一,我沒有遺傳;第二,我的體質很好;第 三,我剛生完孩子喂了一年的母乳;第四,乳腺癌患者多是45歲以上人群,我當時只有31歲。”

但是現實就是這么殘酷,于是,她寫下了《病中日記》:“回想 十年來,我基本上沒有在晚上12時之前睡過。學習、考那些現在看來毫無價值的證書、考研是堂而皇之的理由,與此同時,聊天、網聊、蹦迪、吃飯、K歌、保齡 球、一個人發呆(號稱思考),填充了沒有堂而皇之理由的每個夜晚。所有醫生都建議人們從晚上11時左右開始上床睡覺,次日1至3時進入深睡眠狀態,好好地 養足肝血。

圖片發自簡書App

熬夜的高“成本”!!

胃腸道問題。熬夜的人,剝奪了胃腸道休息的機會,導致消化性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功能性消化不良、腹脹、腹痛等。

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熬夜時人處于緊張狀態,得不到放松,造成血管收縮異常,血壓比正常人高,容易誘發高血壓或者加重病情。

提高患癌風險。熬夜會讓內分泌激素水平紊亂,使得細胞代謝異常,影響人體細胞正常分裂,導致細胞突變,提高患癌風險。

奪走好視力。熬夜等于是超負荷用眼,對眼睛的傷害不僅僅是變成“熊貓黑眼圈”,更重要的是,長期熬夜、超負荷用眼,導致視力功能性減退。

失眠抑郁。熬夜傷身也傷神,許多年輕人晚上不睡,白天發困,出現神經衰弱等問題,嚴重的甚至會導致抑郁癥的發生。

皮膚嚴重傷害。不規律的睡眠及壓力,會影響內分泌代謝,造成皮膚水分流失,容易導致皺紋出現、皮膚暗淡、長暗瘡、黑眼圈加重等,尤其是上完妝后情況會更糟。

如何應對熬夜

晚睡但按時進餐。晚睡的人飲食不規律,不按時用餐,導致消化功能出問題。

晚睡不“晚洗”。皮膚的作息時間是在22時—23時進入晚間保養狀態。“晚睡族”這段時間要進行皮膚清潔和保養。熬夜后,最好的保護措施自然是“把失去的睡眠補回來”。如果做不到,午間10分鐘小睡也是十分有用的。

喝足夠多的白開水。熬夜身體會很缺水,熬夜過程中要注意補水,可以喝枸杞大棗茶或菊花茶,既補身體又有去火功效。

宵夜營養好消化。宵夜要以能被快速分解為葡萄糖的糖類食物為主,輔之以含蛋白質、維C豐富的面條、雞蛋、菜花、苦瓜、酸棗、山楂等食物。常熬夜時,白天也同樣要加強營養,盡量多攝取一些魚肉、蛋類等有營養的食物。

多去戶外走動。新鮮的空氣有助于身體健康和精神愉快,也是擺脫熬夜后萎靡狀態的好辦。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