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我特怕扔東西,于是養成了打掃剩菜、剩飯、剩水果的習慣。老頭和孩子走后,我一個人坐在餐桌前,吃著他們吃剩下的幾牙西瓜,聽著窗外的蟬鳴(也許是蟋蟀的叫聲吧!我一直不大清楚我所居住的城市是否有蟬的存在,但我的固執告訴我,蟬是更詩意也是更文藝的,所以,就當我在聽蟬鳴吧!),有了讀書的沖動。翻了半天書堆(我會把自己想看的書堆在臥室里,隨手看起來方便),一個月前買的幾本書都沒在家,想是在單位了。一個月的慌亂,即無暇看書也無暇打掃屋子。今天下午,難得的不用加班,老頭和孩子走后,一個人懶懶的看著天花板發呆,除了洗衣機的轟鳴,不想做其他家務,屋子就繼續亂著吧!
? ? 讀書總比做家務對我的吸引力更大一些。翻了半天,還是再次拿出林語堂的《蘇東坡傳》,沒有理由的喜歡上蘇東坡,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的。但我愿意相信,是從讀他的文字開始的。世界上注定會有些人在其他生命喧囂和熱鬧的時候,他是孤獨的。世間俗物太多,而靈魂的高貴者甚少,害怕孤獨的人寧愿選擇庸俗、選擇熱熱鬧鬧,這樣的選擇想是上天賜予的另一種福報吧。世間的人定是覺得蘇東坡是個孤獨者,一個靈魂高貴的人特有的孤獨,而我更愿意相信林語堂的話,愿意相信蘇東坡的內心充盈而快樂,靈魂的高貴、孤獨而不孤寂。
林語堂對蘇東坡的認可溢于言表:“蘇東坡是一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政治上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愛開玩笑的人。”讀到這兒,倏的想起年輕時讀過的“未出庭前三兩步,額頭已入畫廊間”以及蘇小妹回敬的“去年一點相思淚,今年方流到口邊”的兄妹調侃。想起“八風吹不動,穩坐紫金蓮”卻只因法印禪師的“一屁過江來”,想想這坊間的傳說,寄予民間百姓多少愛。也許喜歡蘇東坡,是從讀他的故事開始吧!
蘇東坡的一生,是本性自然的流露。在對生命的認知上,在詩詞的造詣和文學的創作上,在為官從政價值觀的體現上,他都是我愿意追隨的偶像。
這樣的節點上,讀林語堂的《蘇東坡傳》,于我有了大不一樣的味道。說多了,會遭人嫌棄的。用一首小詩結尾更能看出一個達者的心態。
【詩一首】:千載文豪一縷魂,
? ? ? ? ? ? ? ? ? ? ? ? ? ? 是非功過兩逡巡。
? ? ? ? ? ? ? ? ? ? ? ? ? ? 今朝幸有林家語,
? ? ? ? ? ? ? ? ? ? ? ? ? ? 續把英名留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