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符經

《陰符經》的全文:

上篇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天有五賊,見之者昌:五賊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機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天人合發,萬化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火生于木,禍發必克;奸生于國,時動必潰。知之修煉,謂之圣人。

中篇

天生天殺,道之理也。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三盜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時,百骸理;動其機,萬化安。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日月有數,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盜機也,天下莫能見,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輕命。

下篇

瞽者善聽,聾者善視。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三返晝夜,用師萬倍。心生于物,死于物,機在目。天之無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風,莫不蠢然。至樂性余,至靜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氣。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時物文理哲。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故曰:沉水入火,自取滅亡。自然之道靜,故天地萬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陰陽勝。陰陽相推,而變化順矣。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違,因而制之。至靜之道,律歷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萬象。八卦甲子,神機鬼藏。陰陽相勝之術,昭昭乎,進于象矣。

《陰符經》素稱“古今修道第一真經”,其言深奧,其理精微,稱得上字字珠璣。書中有易、老、兵等諸家思想,既可當哲學書,也可當修身書來研讀。不論是在道教界,還是在學術界,都深受推崇。

沒有實踐的理論是空洞的,沒有理論的實踐是盲目的。理論和實踐,兩者同樣重要,不可偏廢。理論指導實踐,實踐反過來又豐富、加強、修正了理論,如此循環往復,以至無窮。

一個真正的得道者,由于進入了“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的境界。如果站在世俗的角度,更簡單一點說,我所理解的得道,就是指一個人徹悟了生命的意義與價值,知道自己的使命所在,從而執道而行,永無止息。像魯迅先生在他的作品《過客》里所描述的:“有聲音常在前面催促我,叫喚我,使我息不下。”這樣一種狀態,差不多就是一個得道者的狀態。

我命在我不在天。

快樂美滿的人生就是:“七成飽,三分醉,十足收成;過上等生活,付中等勞力,享下等情欲。”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道”是用來“行”的。行道的關鍵,在一個“勤”字,如老子所說:“上士聞道,勤而行之。”而《陰符經》作者講的是“執”,比“勤”字更有力。關于“執”,劉一明解釋說:“專心致志之為執,身體力行之為執,愈久愈力之為執,無過不及之為執,始終如一之為執。”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就是要人做好兩件事:想和做,兩者同樣重要,不可偏廢。光想不做等于空,光做不想是無用功。

想,看似簡單,其實最難。英國哲學家羅素道出了一個事實:“許多人寧愿死,也不愿思考,事實上他們也確實至死都沒有思考。”

人活著究竟是為了什么?相信很多人可能一輩子都沒想過這個問題,即使想過了,也沒有想明白,就這么隨波逐流、稀里糊涂地過了一生。但這個問題意義重大。一個人弄清了活著的意義,弄清了自己的使命所在,對自己的一生擁有了堅定的信念,他做事就有方向,遇到困難也不會輕易退縮,從而大大增加成功的可能性。很多問題看似簡單,但要把它想得徹底,想得通透,并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上篇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天有五賊,見之者昌。五賊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心,萬化生乎身。天性,人心;人心,...
    code_w閱讀 701評論 3 4
  • 陰符經注序 陰符經三百余字,其言深奧,其理精微,鑿開混沌,剖析鴻濛,演造化之秘,闡性命之幽,為古今來修道第一部真經...
    文龍1988閱讀 945評論 0 2
  • 《陰符經》全文: 陰符經 (舊題黃帝撰)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 故天有五賊,見之者昌。 五賊在心,施行于天。...
    文龍1988閱讀 1,176評論 0 0
  • 攝影:SHILO 設備:佳能7D
    一墨志閱讀 849評論 2 13
  • 340. Longest Substring with At Most K Distinct Characters...
    健時總向亂中忙閱讀 138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