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當中,人人都會有嫉妒他人的體驗,只是存在程度上的區別。輕者,嫉妒深藏在自己的潛意識中,稱之為“心境嫉妒”或稱“暗妒”。重者,表現出對他人深惡痛絕的強烈情緒,謂之“激情嫉妒”或稱“明妒”,是一種猛烈的、爆發式的、難于控制的嫉妒之情。但是如果深入細致觀察也會發現,面對同樣的人和事,有些人會產生嫉妒心理,有些人則不會;一個人對某些人和事產生嫉妒心理,對另一些人和事則不會。其中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有先天的因素,但主要的取決于個人的心理素質和道德修養,也就是“三觀”正不正的問題。
1、自私自利。某單位一中層領導位置空缺,一副職認為自己任職時間較長,業務熟悉,成績也不錯(自我感覺),補缺應是十拿九穩的事。但上級經過考察、比較,從外單位提拔了一名優秀副職到該單位擔任領導。于是,這名副職由于人生觀方面存在偏差,認為新領導把自己的位置占了,影響了自己的提升,情緒一落千丈,因而工作上不支持、不配合,并在員工中散布消極情緒,說領導的壞話,有意拆領導的臺,結果搞得單位一團糟,自己也落個被開除的下場。這是比較典型的因自私自利思想嚴重而導致的嫉妒心理。利己主義的人生觀是嫉妒心理的溫床,利己主義者習慣以自我為中心,以個人利益為出發點來看問題,因而把自己的利益看得很重,把別人優于自己看成是對自己的威脅,把別人的成績和進步看成是對自己利益的損害,把別人的成功當成自己的“失敗”,自然而然就把自己和別人對立起來了。道德修養差的,還會采取一些卑劣手段去削弱、排斥對方。
2、心胸狹隘。 新員工張斌和楊華光都來自同一所985大學,性格活潑,語言幽默,在學校時就配合默契。單位領導在組織一些活動時,經常讓他倆上臺來一段,以活躍活躍氣氛,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可一名叫李江濤的員工卻一直表露出不屑的神情,顯得悶悶不樂。倆人表演完了,其他員工都報以熱烈的掌聲,而他卻私下嘀咕了一句“有什么了不起”。李江濤就是因為看到別人比自己強而感到心理難受,產生了嫉妒情緒。沒有豁達胸懷,不能容人之長,害怕他人進步,超過自己,是產生嫉妒心理的又一重要原因。
3、不思進取。嫉妒心理一般是因競爭而引起。嫉妒者往往看似不服輸,有上進心,實則是害怕競爭,對自己沒有信心,缺乏進取精神。前面講到的那位副職也想當上正職,似乎是有上進心的。但實際上,他沒有當上正職之后,不去認真分析查找原因,不努力創造成長進步的條件,而是“破罐子破摔”,實則是對自己沒有信心,對未來沒有信心,是上進心不強的表現。
4、虛榮心重。嫉妒是偏離了正確方向的自尊心,是畸形的自尊心,它把自尊理解為高高地凌駕于別人之上,只能自己超過別人,決不容忍別人超過自己。深層原因還在于虛榮心過重。負荊請罪的成語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說明。戰國時期,趙國宦官繆賢的門客藺相如因“完璧歸趙”有功,被拜為上卿,位于大將軍廉頗之右。廉頗感到很沒面子,曰:“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之大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之勞,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賤人,我羞,不忍為之下!”宣言曰:“吾見相如,必辱之。”可見,虛榮心過重是容易引發嫉妒心理的。在職場之中,這種現象也比較普遍。有的員工看到同時入職的同學、校友、同事被提拔,或者待遇比自己高,工作環境比自己好,感到面子上不好過,特別是想到在入職前大家的條件都差不多,甚至有的還不如自己的時候,感到會被人瞧不起,沒出息,因而產生嫉妒。
此外,個人文化水平低,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差,相互關系不好等也是導致嫉妒心理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