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在租住的房子,是一棟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建造的老樓房。樓道逼仄昏暗,墻面上貼滿了通下水道、開鎖,甚至是包小姐的小廣告。有一次,竟然瞥見了一張落款時間是一九九八年的手抄廣告。因為年久,盡管政府去年給樓體外墻穿了“衣服”,加了一層苯板,但房子住起來仍然不暖和。
個偶然的機會,我發現一位本土作家跟我住同一個單元樓。我住六樓,他家住在三樓。我對這位作家是仰慕已久的。盡管他在國內文學界知名度不是很高,但他的很多作品接地氣,有擔當,給人鼓舞,發人深省。更為難得的是,在國內“天下文章一大抄”的烏煙瘴氣下,他始終堅守真我,堅持原創,并且多年來筆耕不輟,耕作出了不少膾炙人口的文章,一些作品還曾被搬上了大熒幕。
然而,我第一次去他家“拜訪”的時候,竟然被他家里的簡樸震驚了。對,是震驚。
那天晚上,我在家里看新聞。他打電話給我,問我有沒有稿紙。有的話,能不能給他拿幾張。他說報社跟他約稿,稿子催的急,他家里的稿紙剛好都用完了。我說有,馬上給他送去。掛了電話,一邊翻找稿紙,一邊心想:報社約稿,直接在電腦上寫不就得了,既省時省力省稿紙錢,又不必親自跑去報社送稿,而且也方便報社那邊的編輯排版。這年頭,不用電腦用稿紙,總不至于是這樣一位作家家里連一臺電腦都沒有吧?
我下樓敲開他家的門,將稿紙遞給他。從他家的門口向里只一瞥,五六十平方米的房子一覽無余。原本就不寬敞的屋子,地上又放了些盆盆罐罐桌桌椅椅,角落里還放著幾棵大白菜青蘿卜,顯得整個屋子就更狹小不堪了。屋里的裝修很簡單,甚至可以說有點簡陋。家具不多,大多都老舊了。電視機和洗衣機看起來都像是上個世紀末的產品。我沒有看到他家里有電腦,也許有,只是我沒發現吧。
他請我進屋坐坐,我假說有工作沒做完,說是改天再去登門拜訪。上樓的時候,心情很是沉重。
一位優秀的作家,他讓那些演繹他作品里角色的戲子在臺前風光無限,賺得盆滿缽滿,自己卻蝸居在那樣一個幾十平方米的小房子里,跟滿屋子的蘿卜白菜一起,一住就是幾十年。我不相信他會不希望住進一間寬敞些的房子,給自己和家人的身體多騰出一點活動的空間。但現實是,與他所創造出的巨大精神價值相比,他那極不對等的微薄收入,大約只能維持他蝸居的生活現狀。
一邊是耗費作家幾年、十幾年或者幾十年時間艱苦創作,換來幾萬或者十幾萬的稿酬,一邊是戲子幾天或者幾十天照章演繹,卻動輒百萬千萬薪酬。這難道不值得我們這個社會去深思嗎?
其實,在追隨文學事業的道路上,名利雙收的人畢竟少之又少,更多的人還是在積攢著三五十元,最多不過一兩百元的稿費,聊以度日。這一點都不夸張。很多寫過不少優秀作品的作家,在報刊上刊發一篇稿子,就是這樣一個價格。甚至一些報刊連這樣的賣白菜價都不肯出。用了你的稿子,那是看得起你。
而在文學之外,哪個領域不是都一樣,那些站在幕后的真英雄往往都寂寂無聞。
前些天,我國醫學家屠呦呦獲得了二零一五年度諾貝爾生物學或醫學獎。老實說,此前我并不知曉這樣一個人,即便她在過去幾十年里,為一百多個國家拯救了無數人的生命。對此我感到敬仰,對此我感到羞愧。網上有一篇題為《屠呦呦的半個客廳與黃曉明的2億婚禮》的關于她的網帖,讀完頗有些共鳴?;蛟S對于屠呦呦來說,未必買不起半個客廳。但一個戲子尚且可以毫不眨眼地從自己的薪酬里拿出兩億元人民幣辦一場婚禮,相比之下,一位幾十年默默如一日,為國家為世界人民貢獻卓著的英雄,她那點收入實在是少得可憐。而更可憐的是,有多少這樣的幕后英雄,到死都不曾被人知曉。
這是如何的悲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