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朋友在微信朋友圈發了個關于智能手機音控的想法,然后我就回復了他,接著就有了以下對話:
Q: 是否大多數人對音控功能有一種潛意識的隔離感,這種有缺陷的運用體驗根源在哪,如何改善?
A: 周圍全是人的時候對著手機說:給女盆友發信息說晚上加班不回家了,會有點尷尬吧-_-||
Q: 不是語音輸入,是音控,比如說汽車發動的時候只用坐在駕駛席上說“啟動”就能點火之類
A: 心理因素是一個原因。一是音控功能還沒有普及,周圍的人都是靠觸屏輸入信息、控制,突然來個音控,會有種脫節的感覺-_-|| ?而且雖說音控技術以前只在科幻小說啊電影里有,現在現實里有了這種技術,你對著手機說“關機”或者“啟動”的場景和小時候看奧特曼后大喊“變身”之類的有點類似(雖然喊了還是不能變身)。在就是技術本身。音控技術目前來說體驗一般(siri算是做得還可以的,不過還有很大空間)。說是智控,但真正能很好的控制使用的功能也就那么一些,不能滿足大多數時候的使用需求。還有就是使用環境的問題,周圍聲音嘈雜的話,使用也不方便,手機不能很好的分辨控制者和環境的聲音,這個需要靠改進手機設計,包括傳感器以及零件布局之類的,和聲控軟件算法。
Q: 人們的發聲行為本身就具備了一些必要條件,總覺得技術如果不能建立在某些前提的條件下就不能恰當地嵌入生活?
A:?還是需求的原因吧。在生活水平一般的情況下,智能手機不過是手機上加來部分娛樂功能。普通智能機的音控功能一般,蘋果又不是人人都買得起。這樣的話人們對音控功能的需求也不大
Q: 問題是它是否是種趨勢呢?他的未來是什么樣子
A: 假設經濟水平和音控的技術水平都達到一定高度的時候,音控功能的使用應該只受場合的限制。在方便接觸手機的時候,只考慮方便,如果觸屏控制和音控一樣方便,那么二者的使用人數估計差不太多。(我一直覺得用音控有種炫酷的感覺=ω=)。不過音控意味著需要說話,譬如“啟動”,“發短信”等等,如果周圍有人的話,那么不可避免的會被聽到。不管使用者意愿如何,周圍的人可能會有種“使用者正在告訴你他(她)的目前的行動”的感覺,使用者可能也有同樣的感受。對于一些注重隱私的人來說肯定是不樂意的。這類人估計只有在獨處的時候才會使用音控功能。對于一些不方便發聲的場合比如圖書館,也用不到。
之前的一些薄見,之后也倒沒怎么思考過這方面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