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決策的第一個障礙是,思維狹隘。我們傾向于問自己簡單的問題,而不是正確的問題。比如說我們會問自己,該不該和誰分手,而不是問自己該如何改善關系。
第二個障礙是,我們往往習慣于對某些狀況作出迅速判斷,然后尋找支持這一判斷的信息,而不是了解全面的信息。這種習慣被稱為證實傾向。比如說你支持某個人,你會更愿意看到他正面的信息。這個問題的麻煩在于,你可能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其實是在捏造事實。
影響決策的第三個因素是,情緒。
書中講了上個世紀英特爾的故事。英特爾曾經是世界上唯一的存儲器制造商。后來他們團隊內部開發出了新的產品,微處理器。而存儲器是他們利潤的最主要來源。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的時候,英特爾在存儲區域行業的地位,受到了日本公司的強烈威脅。日本公司的市場份額翻了一番。公司的管理層分了好幾派,損失也越來越大。雖然微處理器的業務迅速增長,但是存儲業務帶來的損失逐漸拉低了公司的利潤。
被內部爭論搞得疲憊不堪的格魯夫和摩爾討論存儲器業務時,格魯夫忽然問,“如果我們被公司辭退了,董事會選上的新總裁他會怎么做?”
放棄存儲器市場從現在來看非常正確。然而在當時卻是非常不容易。存儲器是英特爾的發家之本。格魯夫的這個決定遭到許多同事的強烈反對。歷史遺產和內部的政治斗爭,使得決定無比艱難。
當我們面臨艱難抉擇時,我們的情感和情緒會攪和進來。我們會重溫那些爭吵的場面,眼前閃過那些面紅耳赤的面龐。
影響決策的第四大因素是,過度自信。
我們自以為對未來很了解,但事實并非如此。1961年,有一個四人組的搖滾樂隊去試音,邀請他們的是英國兩大唱片公司之一。結果他們被拒絕了,被拒絕的理由是,“樂隊組合已經過時了,尤其是四人組的吉他樂隊已經終結了”。這個有四個男孩組成的樂隊叫甲殼蟲樂隊。
調查顯示,如果醫生對某個診斷感到非常確定時,有40%的可能他們是錯的。
總結一下。
決策包含四個階段。面臨選項,分析選項,作出選擇,和得出結果。
每個階段,都有一個阻礙因素。
面臨選擇時,思維狹隘,限制了你的選擇范圍。分析時,你又傾向于選擇有利于自己結論的信息,這叫證實傾向。作出決定時,情感和情緒又會使你做出錯誤的判斷。針對結果,你對未來的走勢可能太過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