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這種說法對不對,如果要換一種說法的話,那就是我學不會去迎合這個世界;或者說,我還是堅定做那個自己,最初的那個自己。
前幾天過生日,我知道這是一個除了親人以外,鮮為別人知道的一個日子。果然誠我所料,沒有人知道,說不上失望,但說一點失落都沒有,那肯定是假的。
其實隨著年紀越大,對生日的渴望就越少了,除了給父母打打電話,陪家人吃吃飯,好像就沒有了其他欲望。而那些朋友,各自忙碌著,你不找我,我也不找你,偶爾心血來潮,嘮嗑幾句,我覺得就很好了。可是無心人就怕碰見有心人,就像我妹非得給我訂個蛋糕,逼得我不得喊幾個朋友來幫忙吃,可是呢!我朋友約了女朋友看電影,給拒了。后來沒辦法,只能陪著我妹一起吃頓飯,逛逛街。
回想起來,今年應該過得最寒酸的一個生日吧!但是我覺得挺好的,只是因為蛋糕的緣故,兩個人吃又吃不完,丟了又浪費。最后沒法了,只能讓同事一起幫忙吃了,這下倒好,被老板知道我生日了,于是被拉去KTV嗨了一宿。
其實我這個人并不是特別喜歡熱鬧,或者套用我說的另一句來說,有點不正確的。“人是群居動物,都喜歡熱鬧,只是這個熱鬧要看是跟誰。”我就是這樣,不喜歡跟那些不同道的人,牽涉太深,因為我覺得浪費太多的口舌,別人未必能夠理解你。我想這句話對于很多人來說,一定是心領神會。
或許生命就是這么一個過程,打磨拋光,于世融合。可是總是有人不一樣,或蹦噠,或戛然而止,總是想彰顯得有多么與眾不同。其實在我看來,這種并不是真人意義的獨特。
什么才是真正的獨特?如果用一個詞匯詞匯來形容,我覺得最貼切的應該是“匠人精神”。
何為“匠人精神”?匠人精神,是指匠人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匠人們喜歡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享受著產品在雙手中升華的過程。匠人精神的目標是打造本行業最優質的產品,其他同行無法匹敵的卓越產品。概括起來,匠人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創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用戶至上的服務精神。
上面的說法是比較官方的說法,換做系列的話來講。當今社會心浮氣躁,追求 "短、平、快"(投資少、周期短、見效快)帶來的即時利益,從而忽略了品質靈魂。因此更需要工匠精神,只有這樣才能更長遠,更持久的發展。于我而言,這是我鍥而不舍的追求。不管前路是坎坷還是忐忑,總有一份熱愛,應該問心不問人。
前幾天泡圖書館的時候,看到了一句話。
“二十歲到三十歲是決定你人生的十年”
這句話讓我心生感慨,因為現在的自己,真的是沒有錢,沒有地位,沒有事業,只有欲望。總以為自己一身才華,可以持才傲物,其實不過是一個俗氣的屌絲,一事無成的家伙。
夢雖存高遠,腳卻無實土。
也許和我一樣的人很多吧,像他們一樣?按部就班?循規蹈矩?是啊,我怎么敢想,我是絕對不能接受這樣的自己的,可是我又有什么更好的辦法呢?
人生而就是有差別的,有人含著金鑰匙,也有人含著金手指,也有人被上帝親了一口。公平嗎?不公平,可是我們又能怎么辦呢?我們只能這樣安慰自己,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無數次站起,無數次跌倒。現實就是這個會凸的刺鋪成的平面,我們在上面滾,只有經歷了那種錐心之痛,你才會懂得它多么的骨感。
可是在無數次屈服之后,依然也沒能找回自己。很多人總跟我說,我們必須迎合這個世界,犧牲一些無謂的自我,其實是值得的。可無數次嘗試,我反而變得更加的懷疑,不確定。我還是我嗎?
我從來就是一個不喜歡將就的人啊,可是這樣的人,注定了一生都是不會安生的。可是那又怎樣呢?至少我還是我自己啊。
畢竟,人生而就是來這人世間體驗一遭,不給自己找點樂子,豈不是很乏味?
寫了有一段了,才推出來,我大概就是如此之人吧,喜歡折騰,不安分。我一直追尋的,我也許就是這股折騰勁吧!這個世界,我還是不太想去迎合,因為我有自己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