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讓你理解一下我們每天的訓練的高強度。有一天我的理療師羅杰給我做理療按摩,他是一個杰出的理療師,他告訴我一個他不知道從哪里得來的數據。當然他應該是在家里思考過這個數據的。因為我并沒有揮動我的手臂超過必要的范圍。他對我說:“你有沒有意識到從你開始游泳到現在,你游過距離,已經可以繞地球1.25圈。你每一條胳膊每一年要揮動396萬下。所以你的胳膊應該酸痛。”
我們用這么大的運動量的訓練,并不是讓自己健美的。我們只需要做1/10的這樣的訓練。就可以讓自己有出1500米世界紀錄的速度,你做如此大強度的訓練是為了克服最基本水平的人類DNA缺陷。無論你認為自己多么聰明,你也無法打破這個事實。那就是,在極度壓力下,我們所能發揮的,其實就是我們最差的訓練習慣。這與你是誰無關,在極度壓力下,你最差的訓練習慣所能發揮的,就是你能發揮的。如果你不是每時每刻以最好的狀態去訓練,當你處于壓力中,你就不能夠正確地發揮了。
我常常用飛行員來比較。幸好,澳洲航空公司讓他們的飛行員在模擬飛行中訓練數千個小時;不斷地讓他們發生碰撞意外;給他們各種各樣的所有各種各樣的挑戰和難題。這都是在真實飛行中絕對不會遇到的。但是他們還是不斷地撞擊他們,撞擊他們。直到有一天,這些飛行員已經如此有經驗,你再也不能撞擊到它們了。然后他們才把這些飛行員放到真實的駕駛艙里。讓他們搭載上數百人踏上旅途。而絕對不會隨便讓他們坐在駕駛室里說:祝你好運,不會有事情發生的;你會到達目的地的,我們在目的地見吧。
這就是我們在運動里所做的事情。我的1500米自由泳最差的訓練習慣是:快速出發,早早地設定節奏;保持這個節奏,直到游到終點。
我站在亞特蘭大的出發臺上,我迅速地出發,保持領先。當時,我沒有領先于所有人;有幾個選手當時有在我的前面,領先我大約10到15米;我和其他人差不多。每一次我嘗試要加速擺脫其他人,所有的人都會跟上來,黏住我。我以前從來沒有這樣游過,這種感覺,很難以想象。我不明白為什么我掌控不了局面,而這一直是我的比賽計劃。說實話,我開始恐慌了。我開始想:天哪發生了什么事情?我進不了決賽了;這樣的話,我肯定贏不了比賽;毫無疑問,媽媽不會再愛我了;科魯先生不會再和我說話了;贊助商們肯定拋棄我了,錢也沒了;有人會拿著槍指著我的腦袋說:你這個失敗者,而美國人會得勝。這個想法像滾雪球一樣,在我腦袋中越滾越大。到了最后,我居然做出一個決定,我不想參加決賽了。我想:我錯過了決賽,用我的后半生告訴別人,我當時身體不舒服,如果我去到決賽,一定會贏的。這樣肯定比進了決賽,而游了個最后讓自己無處藏身更合算。然后我想:干脆現在就悠哉游,希望沒有人注意到我,然后我默默消失算了。
我游完了比賽碰到墻壁,看著記分牌,看到自己的名字旁邊有一個“8”的數字。那個時候我的腦子一片混亂。天哪,我進了決賽,現在我該怎么辦?當我回頭看那次的游泳,其實什么都沒有改變;那個時候我腦子里涌現出如此強烈的情緒,試圖要加速擺脫對手;然后又慢下來,嘗試著錯過決賽。一切都沒有改變,這個結果正是我最差的訓練習慣所發揮出來的。我出發的時候速度不夠快,這是我犯的一個錯誤。于是我沒有早早地設置好節奏。但是即使我的大腦里充滿了那樣荒唐的想法,我最差的訓練習慣仍然在起的作用,并且讓我進入了決賽。
我不打算時間游玩半決賽到決賽三個小時30個小時所發生的事情,免得把你們給悶死。我無時無刻都在想著,我要拼命了,如果不拼,我的生命就要結束了,但現在我如何去贏得這個比賽呢?正式比賽之前大約三個小時,我在游泳池邊正接受著理療;我開始感到極度的緊張;我的心臟撲通撲通跳得厲害,冷汗直流。我開始覺得驚慌失措;對自己的不確定和懷疑,又開始來向我侵襲。到了這樣一個地步,以至于我對自己感到氣憤。我對自己說:這太荒謬了,你怎么能這樣呢?你贏得了世界冠軍、奧運冠軍,是世界紀錄的保持者。現在你要保衛你的榮譽。而你現在比你生命中其他任何時候都要緊張。你十歲開始學習游泳的時候,都沒有這么緊張過,這太可笑了。
那我十歲的時候我做什么呢。在運動中,你學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控制自己的情緒,這是很顯然的。如果你把所有的時間和能量都花在讓這些腎上腺素流淌過你的全身,當你站在出發臺上,你就精疲力盡了。所以,控制你的情緒,絕對是你學習的第一件事情。我記得當我是小孩子的時候,我不會這樣緊張,那個時候我通常會怎么做呢?當然是出去走走,聽聽音樂,和別人說說話,分散自己的注意力,直到自己冷靜下來。我曾經覺得我可以很好的游完1500米,為什么今天我突然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到呢?
我回想起小時候我建立自信心和自我肯定的方法。那就是,對自己說:我沒有比今天更有狀態的了;我沒有比今天更有力量的了;我的技術沒有比今天更好的了;我的經驗沒有比今天更豐富的了,等等等等。我這樣想得越多,就越意識到,我有著可以發揮的潛力。沒有110%打中的魔術子彈,你只能發揮到百分之百,或者更少。想到這些,我醒悟過來,我有著選擇。一方面,我可以繼續充滿著害怕和懷疑,這樣的比賽結果是絕對可以保證的;另外一方面,我可以像以前那樣,發揮自己最強的實力,只要我做到最好,那就對得起今天了,我不可能做得更好了。一旦我認識到這一點,之后的事情就容易了。我肩膀上的重擔神奇地消失了。突然之間我又成了那個做自己一直在做的事情的小男孩,只用沖出去,做得比上次一次更好就可以了。
在我的游泳事業當中,我學到的最明顯一刻是:我以為我比所有的人都好,以至于我忽略了所有人,并且把它看作是理所當然。于是我范了許多愚蠢的小錯誤。這些錯誤的是當你還是新手,充滿熱情,并且注意到每一件小事情的時候所不會范的。因為每一件小事情都關系重大。所以,當我站在亞特蘭大出發臺上,準備決賽的時候,我覺得我從來沒有比這個時候準備得更好的了。我只記得對自己說:來吧,讓我們去吧。(Come on! Let's Go!)
克倫·帕金斯《積極思維的力量》, 40'36''-47'40''
———————————————————
克倫·帕金斯(澳洲),奧運游泳冠軍,世界游泳冠軍。
Kieren John Perkins, OAM (born 14 August 1973) is an Australian former competition swimmer, four-time Olympic medalist and former world record-holder in three events. One of the world's best-ever long-distance swimmers, he won two Olympic gold medals in 1992 and 1996 in the 1500-metre freestyle, and a silver medal in 2000.
英文資料來源英語維基百科:https://en.m.wikipedia.org/wiki/Kieren_Perk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