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能觀察一個東西的時候,比如一本書。你能觀察一本書,因為你不是那本書,你跟那本書是兩個事物,所以你能觀察它。我觀察到鍋巴,嚼在嘴里,感知到鍋巴的滋味。那我和鍋巴之間真的存在了聯系,但是我和鍋巴不是同一種事物。
所以,你能觀察的任何事物,都不會是你。
你能觀察到自己的身體,說明你的身體不是你 。
你能觀察到自己的思想,說明你的思想也不是你 。
你能觀察到自己的記憶,說明你的記憶也不是你 。
那么你是誰,還有我是誰?
我不是記憶、思維、情緒、感覺、觀念…這些只是感知的訊息、生物信號和大腦的想象、理解。
暫停一下,我不是誰誰誰,我也不是好像誰誰誰……不要拿我跟任何人比,我不是誰的影子,更不是誰的替代品。
很多人都說:“要愛自己,你自己都不愛自己了,別人怎么會愛你”。但愛自己是什么意思?想睡覺了就去睡,想吃什么東西了就去吃,想罵娘就去肆意傷害別人嗎?這就是愛自己嗎?不停的滿足自己身體的需求、吃喝玩樂的欲望、以及永遠沒有止境的貪欲和幻想來放縱自己就是愛自己嗎?
很明顯不是這樣。
ego是不良情緒、是控制。代表小我、我執“我”應該是觀察、接納。需要自己悟的東西,別人給不了。
我在網上找了很多答案。比如:張德芬的《遇見未知的自己》中,有關于這個問題的闡述,“小我”是自我保護的一種方法,是你認為的自己。“真我”是真實的自己,而最能表達自己的卻是“潛意識”,也就是說,大多數人也是不大了解自己的。學著讓“小我”與外界溝通,了解自己的潛意思,會更好的了解自己。
也有人運用佛洛依德的的理論,或者“真正的我”是本我,超我,自我。具體解釋為:小我重利,重物質,重欲;大我重義,重精神,重控制;真我重道,重順,無可無不可。
還有這段文字,也是闡述的很明朗: “我”并不是我,我有真我和小我,而且更多時候是小我在控制著整個精神層面,我更多時候是任由小我控制著我們的喜怒哀樂.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任何事情本身并不帶任何情感,只有自己能給自己喜怒哀樂,學著對過去的事情臣服,放下,因為“我”并不需要那種種的不快情緒來支撐著,我是獨立存在的,不是衣服,也不是依附。
那,現在,你大約大概或者可能看清楚了嗎?
很多時候,自己的痛苦在自己心里,自己的幸福在別人眼里。你開不開心,高不高興,你自己最清楚,與別人無關,與七大姑八大姨無關。重要的是,你要知道自己是誰,你要知道自己來到這里的目的?人,不可能平白無故的來到這世間,一定是帶著某種特別的任務來的,你需要做的是,找到它,完成它,而“我”可以真正的幫助你了解你自己。
心里有著很多的壞情緒,潮水一般涌來手足無措,突然腦子里蹦出了什么亂七八糟的東西?額……影帝小倉鼠?還是蕭敬騰版的鸚鵡?還是頭頂西蘭花、面無表情的貓叔,哦,天,你的頭可真大!亦或是賊可愛賊可愛的博美犬俊介?其實我更喜歡會尖叫的小黃人。
在這個世界上,千奇百怪、特立獨行、不知所謂的生物充斥在我們四周,看得見的有很多,看不見的更多……看不見不代表不存在哦。
不用太介意周圍的人對你的看法,有時候你可能覺得你面臨了一樁冤情,四處痛哭流涕、小鳥依人似的叫苦,歇斯底里的喊冤罵娘,滿嘴的你大爺你妹你全家……其實一點用都沒有。不是有句話嗎?哭給自己聽,笑給別人看,這個才是人生。還有更深的意思,我們完全可以不去哭的,為什么要哭呢?為什么要讓自己難過?
不要去責怪別人、怨恨別人,其實,事情的發生與他人無關。
人的大腦和心,是一個很搞笑的組合。雖然兩個人是鄰居,但是,有時候兩個家伙一旦短路不合,那身體就會做出一些違反自己本意的事情。比如,一件事的發生,心已經明白,等待思考。但是大腦卻已經先行下了指令,依據什么?依據的是昨天和以前的經驗。我們常常為概念所束縛,常常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我們被及時發生的事物所刺激而不知所措時,ego便在我們身邊出主意,設圈套,道貌岸然的走向最中心的位置,指點江山,唾沫飛揚,但那是真正的你嗎?不是,絕對不是。那只是一個代言人,抑或,只是個太監,不是我們的本尊。
很多人看到這里不屑一顧,嗤之以鼻,那明明是我們自己心里想的啊,我這樣做,怎么可能不是我們的本意呢?
但是親愛的你告訴我,你到底是誰?你連自己是誰都沒有搞清楚,你難道覺得你眼里看到的就全是真實的?你難道覺得你腦子里想的就是你真正的想法?真的是很悲哀的事情,在這個世界上很少人覺醒,太多數人都在沉睡,被法則所制約,被歷代相傳的道德所束縛,被不知道誰出臺的概念所迷惑。我們永遠在一個一個的圈子里不停地轉,永遠走不出那個圈。
傳統告訴我們要循規蹈矩、謹言慎行。
體制告訴我們不要挑戰權威,不然你會死的很慘。
法則告訴我們只有按照它的意志,你才可以生存。
很多人很多人一輩子辛苦操勞,唯唯諾諾、戰戰兢兢、步步驚心的走完短暫殘缺平靜的一生。他們沒有留下任何東西,他們只給子孫后代留下一個思想,那就是按照歷代傳下來的方式去生活才能好好地生存下去。
讓愛經不起考驗的,不是距離,而是懷疑。
讓這個世界的齒輪滾動的也是懷疑。
一個小小的人兒,對現實中的事物產生了懷疑,于是他便陷入思考、不可思議的好奇心,接著,腦子里產生了一個不經意的念頭,就是當下的這個念頭,便成就了無數令人驚嘆的發明與創造,世界,也因此而進步和發展。這就是人,作為茫茫宇宙中的渺小的一個物種,而產生的巨大的能量。
所以我們要明白,人的歷史文明發展的進步,不是繼承傳統,因循守舊,而是去創新、創造。我們的思想被束縛,無法展開手腳,當創造性、獨立性被抹殺,那我們跟流水線的機器也沒有差別了,我們只是機器,我們只是載體,我們的思想是別人的,不是我們自己的。
但,請你不要誤解我的話,不要用這個作為借口去做一些傷害別人或者給別人帶來痛苦的事情。歇斯底里、性情乖張、殘忍、妒恨、惡毒的惡作劇……不屬于創新的范疇。
很多人老是問:為什么呀,到底是為什么啊!
沒有為什么,一切都是很自然的發生,不要覺得是別人的問題,因為為什么這種事會發生在你身上,所以歸根究底,還是你的問題哦。
為什么是你踩到西瓜?為什么是你中獎?為什么是別人搶走了你的女友?為什么是你得到了這份工作?為什么你有張不爭氣的臉也就算了,連個爭氣的心都沒有?難道你什么都沒有嗎?錯,這些你都有,你擁有并且可以擁有你想要的所有的一切,但是你卻不明白,不理會、不去行動、不懂的思考、不懂去感恩、不懂得用旁觀的眼光去看自己,任由ego牽扯自己的情緒,而意志就在于情緒的撕扯中消弭殆盡,看到這里,你還會怨恨與遷怒別人嗎?
現實中,我們可能無法做一些很偉大的事,但是我們身邊有很多珍貴的東西都是免費的,比如空氣、世間、陽光……我們可用這些做很多很多小事,很美好的事情,讓自己很開心的事情。你覺得一個滿腦子煩惱和擔憂的人會獲得幸福嗎?一個事事算計想著如何去占便宜,如何去害人的人會輕松嗎?一個老是擔驚受怕,滿腦子執著于善惡的人會讓自己快樂嗎?
正是因為你過分的去執著什么是善與什么是惡,并且賦予了諸多的復雜的情感,所以你的心里永遠都是沉甸甸的,永遠都無法自在。
借鑒一段影評吧:世界總存在二元性,總存在臨界點。人的意識形態會存在什么樣的臨界點呢?難以逾越么?就如電影《逆世界》一般,你踏入另一端便是受烈熱灼燒,偏體鱗傷,當再返回自己的世界則會受本世界的排斥,就如男主角從海里回到自己的下層世界一般,冷,不光是身體,心靈也是。
遠遠望去一個事事以做善事爭先的人或者是一群爭做善事的人,看到善事和好人,滿口的稱贊。看到覺得不好的事情與惡人,馬上震怒不已,立即跳將出來大聲呵斥唾罵,甚至出現了很多污言穢語(指個別的人)……于是當下,這個人滿心、滿腦子、整個身體都是垃圾,都是負面情緒的寄存地,因為他過多的去抑制了自己內心的“惡”,無法釋放,無法宣泄,為什么會這樣,因為他害怕惡,他怕自己受到惡的引誘而失去控制,因為害怕,所以拼命地壓抑與隱藏和唾罵,恨不得遠遠離開。像一個犯了偷竊罪名的小偷,珍寶永遠無法見光,而內心的丑惡與負罪感、愧疚感卻與日俱增,唯唯諾諾卑怯的躲在潮濕的沼澤中,散發著腐爛的黑氣……但是,有沒有深入的想過這個問題?黑暗與光明、美與丑、善與惡…相互依存,沒有絕對的光明,也沒有絕對的丑惡。我認為如果萬物永遠生活在光明之下,24小時被太陽照耀,這絕對不是一件好事,而且,還是一個絕大的災難。
太過于執著善與惡、罪與罰、美與丑,內心劃分了明確的界限的人才是最痛苦的,好像一把利刃,一半海水,一半火焰,格格不入。因為無法站在全局看待事情。就好比一個為了拯救饑餓母親的孩子,去偷了一塊面包,看客們永遠不會去看背后的故事,一哄而上、唾液橫飛、萬筆戳心:他是個小偷,他就是壞孩子,太壞了!一定是的,于是孩子被定義被唾罵被毀滅。看客酒足飯飽,淋漓盡致,還覺得自己伸張正義,做了件大好事,洋洋得意。這是好事嗎?這是病態的,這是社會的悲哀。我不認為這樣的人能帶給別人幸福,因為他自己心里都很痛苦、陰暗,如何去拯救和幫助別人呢?一個心里不幸福的人,即便是有陽光照在他身上,也照不到他的心里,能使他快樂的只有自己。我們不能任由情緒去牽引我們、控制我們。不要去可以躲避或者回避回避自己內心的“惡”,而是要理解他、正視他、面對他,告訴他:我才是你的主人。從而,善與惡合二為一,此時的我們才是完整的,相對公平與公正的。
OK,我以上所說,有的人可能不認同,不過我從未想過一定讓別人信服,這是我自己的觀點,你需要的而是看清事實,而不是被表面現象所迷惑,不要讓ego阻礙我們獨立思考,你要站在它身邊,才能看得清楚。當我們看清了,就不會輕易的對某個人或者他的行為去定義是好是壞,而是客觀的去看待這個問題。
告訴自己,時刻告訴自己口下留情、手下留情,因為很可能以為內一個未經證實的謠言、誤會、不負責任不計后果的跟風的謾罵而永遠毀了一個生命人或者一個家庭。
這個世界存在著豐富的情感,所以,萬有引力,這實在是個偉大的定律,我們身邊所有的一切都是我們自身吸引而來。一切的悲傷、幸福、災禍、快樂、劫難、滿足……全部是由于我們自己吸引而來,你沒有理由去怨恨別人,憎恨別人。因為故事的主角是你,事情的發生也是與你有關。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菩提。我們舉手投足,一呼一吸之間,已經構架了偉大的宇宙。
一棵草、一塊石頭、一張照片、一杯水、一首歌……都與我們產生了偉大的聯系,千絲萬縷的聯系,我們可能覺察不到。但是,“我”一直在觀察、在接納。它們看似默默不語,看似巍然不動,但是這世間所有的一切都是有生命的,我們的情緒它們統統感知的到,它們也已自己的方式去回應我們。
我們需要明白,讓自己幸福只有活在當下。“活在當下”這不是一句空文,也不是暖人心脾的早就被人轉載讓人疲倦、看了就像昏昏欲睡的勵志文字。如果你想要做什么,只要是有益于自己發展和成長而且不會對他人產生傷害的,馬上去做吧.腦子里有了一個好點子,馬上記錄下來,很有可能它就是你成功的起點。你需要的是行動,只有去執行,你的美夢才有實現的可能。
前一刻的世界已經消逝,后一刻的世界從未存在過,只有這一刻,才是真實存在的。
所以,親愛的,你要相信,在生活中,你所失去的一切,財富、感情……都會以另外一種形式回到你身上。
同樣的道理,你給與別人的一切,也會以另外一種形式回到自己身上。包括幸福、感恩、傷害、嫉妒、恨意……
因為宇宙的法則是最公平的。
靜靜的去思考,向自己曾經傷害過的所有的已知的或者未知的生命去道歉、懺悔吧,懇請他們原諒自己,請求與他們終結一世又一世的輪回,永不休止的糾纏與傷害,過去的都已經過去,我們要活在今天,讓自己幸福。讓我們大家一起幸福,好嗎?
愛的力量無窮無盡,我們來到這世間,是因為愛。我們進行生命的輪回是有原因的,因為我們會發現更真實的自己,做一個更好的自己。
醒來吧,寶貝。
后記:如果你看到了以上的文字,并且說深受感觸,心情愉悅,那恭喜你,你已經開始正視“小我”,并給自己種下了蘇醒的種子。我也會非常的開心,我也是突然升起了想寫一篇文章的念頭,馬上付諸行動,所以它才誕生了,被你審閱。我不奢望我的文字所闡述的思想能被所有人理解和接受,或者我的說法還未徹底成熟和圓滿,但是的確,我因為這種想法而受益,生活產生良好的變化,我真的很開心。現在的我愿意與你分享,我想和你一起醒來。
如果你對這個理論感興趣,也可以去看看這部影片《秘密—吸引力法則》、微電影《醒來吧,寶貝》還有張德芬的《遇見未知的自己》,相信你看過之后,會對你產生一定的幫助。謝謝你,我是韓悠悠。
2013年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