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斷續續二十幾天,讀完了這本匯集了57位名家的經典田園散文。書不是很厚,但我讀了很長時間,可能是因為書中或質樸或華麗的語言吸引了我,也可能是字里行間透出的那份溫情讓人為之觸動,所以留戀其間,不舍離去。
1.
徐志摩的《翡冷翠山居閑話》。說的確是閑話,但這一兩句閑話串起來,便也什么都說明白了。一會兒帶你出門散步,一會兒又作客山中,一會兒又讓你獨自漫游,用這樣那樣的方法感受大自然,親近大自然,這時候,你什么也不必帶,只需帶上眼睛跟耳朵,從阿爾帕斯與五老峰,雪西里與普陀山,萊茵河與楊子江,梨夢湖與西子湖,建蘭與瓊花,再到杭州西溪看蘆雪,去威尼斯觀賞夕照的紅潮。。。領略過自然美景,尋得見人生真諦。
摘錄:什么偉大的深沉的鼓舞的清明的優美的思想的根源不是可以在風籟中,云彩里,山勢與地形的起伏里,花草的顏色與香息里尋得?自然是最偉大的一部書,歌德說,在他每一頁的字句里我們讀得最深奧的消息。
只要你認識了這一部書,你在這世界上寂寞時便不寂寞,窮困時不窮困,苦惱時有安慰,挫折時有鼓勵,軟弱時有督責,迷失時有指南針。
2.
沈從文的《綠魘》,作者躺在小小山地上,看著四周茂密枝葉、交錯的綠蔭,想到了綠色植物的生命力,螞蟻等動物的生命力,進而聯想到人的發展。可見其腦洞之大。文章中用了擬人的手法,以和螞蟻對話的形式,講述了“手爪的用處”,由于思索太荒謬了不近人情,連螞蟻也匆匆逃走。此外,作者從綠色次第與變化中,發現了象征生命所表現的種種意志。人的意志,存在于何處,又在哪消失?民族、階級墮落是必然還是偶然?如果消失了我們又如何重建?我們的下一代是否會燃起新的希望?這些都是作者想象出來的,自然都無結論可得。
摘錄:。。。。。。一切生命無不出自綠色,無不取給綠色,最終亦無不被綠色所困惑。頭上一片光明的蔚藍,若無助于解脫時,試從黑處去搜尋,或者還會有些不同的景象。一點淡綠色的磷光,照及范圍極小的區域,一點單純的人性,在得失哀樂間形成奇異的式樣。由于它的復雜與單純,將證明生命于綠色以外,依然能存在。
我覺得散文的精髓在于“話散形不散”,詞藻可以不華麗,篇幅可長可短,但是不能缺少該有的情感與主題,徐志摩說的都是“閑話”,但就是這些閑話喚醒了人們探索大自然的心,也喚醒了游歷在大自然間的我們。田園生活對于我們來說并不陌生,當我們腳踏這片土地時,依然可以想起曾經在土地上勞作的人們,依然可以聞到到泥土的芬芳。
古人向往田園生活,特別是居廟堂之高后,對仕途名利視如糞土,一揮衣袖,歸園田居,從此不知今夕何夕。陶淵明,柳宗元,李白...他們從田園走出,最終都又回歸田園,可能,只有在田間的簡單生活,才是他們真正的歸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