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的讀完一本書,已經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吧。看著群里姐妹,語航,握瑜姐一本接著一本地終結,那種觀望讀書的感覺也很享受,我總是在每本書的朋友圈后面點下我羨慕的贊。
讀書對于終結情懷的人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因為不再輸出情懷,所以所看之物都是文件,不是書籍。讀書作為一種輸出的補給,其實是有目的性的,或為從書中尋找自己的生活方向,或為補充自己缺失的營養,或者是為了驗證自己的生活,總之書籍與自己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看著不著邊際,實際是蝴蝶效應的體現。
而我在小半年的公文輸出中,回首觀望,什么書都沒有讀完,每天拿著的是梁衡的一本書,翻看速度與貪用時間實在是想想都令自己汗顏。每天要背誦的是十九大報告,要抄寫的也是十九大報告,但是新年都過去了,卻是一遍都沒有通讀下來。
許多寫作者都推薦的寫作方法是寫寫寫。的確,不停地寫中含有不停地思考和不停地模仿,不停地攝取相同類別的文稿的框架和敘述方式,甚至是相同的內容的重新編排。
基礎材料的改寫,慢慢淪為寫者不知寫出來的為何物,不知寫文時的自己為何物。遠觀文稿像模像樣,近看經不起半點推敲,是寫也。
如果沒有參考材料,完全是頭重腳輕根底淺,久久無法歸一字。心斷腦斷,文字輸出呈斷崖式無力,寫者心中戚戚然,回天無術。當代寫者進入這樣的內循環。不知是否可以通過讀書來解決。我周圍有一位高手,可以說段位是創造文本級別的。如果我寫文用ctrl+c/v來完成,那他就是寫我ctrl的文本的人。他也在讀書分享會中給我們講了如何學習專業書為己所用的方法,真是讓我覺得自己的書真正都是白讀了。我們讀的既不刻苦,又不難為自己,又不揉爛掰碎全部吸收,還經常要選擇在睡覺前看,當成最好的催眠藥,又不應用。總之,我的讀書就是看看而已的級別,離刻苦離學以致用還太遠太遠。
家里書架的書擺設大于功效,連兒子都在問我,媽媽你的書怎么都沒見看?汗,是我買書的速度實在太快,新書尚且都顧不上放到書架上又怎么會有時間把老朋友請下來。
想起我的群友語航制定一年讀100本書的計劃,就很暖心,想到人家都超額完成100本,就很傷心。什么樣的不可能都能被別人實現,而自己的書永遠在手邊永遠翻看不完永遠停滯不前。
僅以此文羨慕讀書破萬卷的摯友,我知道我仍舊是羨慕多一些,盡可能去找回讀書的歲月,因為我知道我的時間可利用的離我的書本有多遠。
有空就讀書吧,讀專業書,讓讀懂的專業書,徹底塑造你讀書的信心,讓專業閱讀變身悅讀,這是牛咖人才能做到的,you c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