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欣 ,2歲半年男孩的媽媽,正面管教家長講師,鼓勵咨詢師,37度媽咪聯合創始人。
正文:
掐指一算,已經20多天沒有更文了,應該是最久的一次了,不過還好,全職媽媽兩年以來,最大的收獲就是懂得了舍棄,懂得了做事情的優先級,后面大家會陸續看到我的改變。
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我的寶貝去幼兒園了,今天是第三天。
最初開始寫文章,討論重點在孩子們的睡眠上,那個時候他們還那么小,我們初為父母一切還那么焦慮,如今,他們就要獨自去面對我們的世界了,一時間感慨萬千。
未來幾天,我會通過一系列文章紀錄孩子去幼兒園前后我做的準備工作以及心路歷程的變化,延續自己的老風格,梳理自己,也給看到這篇文章的你一點點啟發。
如果說上幼兒園最難的部分,我要說是媽媽的心態調整,尤其是,把孩子交給老師,你要離開的那一刻,是最難的部分。
可以說我做了很多的準備,從出生就開始有意識的安全感構建,提前很久讀各種各樣的繪本,各種心理建設,帶孩子去幼兒園體驗,開媽媽沙龍跟媽媽們談分離焦慮,但是那一刻,我還是沒有忍住,這是人的本能。
孩子有分離焦慮是必然的,去到完全陌生的環境和陌生的人在一起,對一個大人尚且很難,更何況是一個孩子。
這跟你的準備工作是否充分沒有任何關系,到了那一刻,孩子的本能反應就是不讓媽媽走,媽媽的本能反應就是舍不得孩子,第一步要做到接納,接納自己和孩子的本能反應。
然后,還是有一點技巧可以談的,就是果斷分離,親密重逢。
其實,在分離焦慮沙龍上,我給大家做梳理的時候,重點就在談“果斷分離,親密重逢”這8個字,事實卻是,我兒子去幼兒園第三天,我在感受到自己的不果斷給孩子帶來的可能的傷害之后,才第一次想起“果斷分離”四個字。
所以道理雖然懂得,真正要去實踐,還需要媽媽走出自己的情緒,把事件從情緒中剝離出來,才看的清楚,才有能力給孩子更好的支持和幫助。
我曾說過,孩子去幼兒園,在分離的那一刻,會哭到歇斯底里,讓你無法接受,你要在心里預演很多遍,提前想好應對的方式,但這真的很難,父母看到孩子哭的時候,大腦的理智系統已經不起作用,是的,我知道,這很難。
但今天是第三天,我及時的覺察到這一點,我相信明天,我會更加坦然的面對孩子的哭,分離焦慮,必須經由分離,才能真正解決。
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經之路,只有經歷了這樣的掙扎和痛苦,孩子才能獲得真正的成長。
孩子的每一次前行,對外部世界的恐懼感越來越少,對世界的信任感逐漸加強。
在一次次適應新環境的過程中,孩子的安全感構建會更加全面,成年后的安全感會讓孩子有信心和能力獨立掌控和處理面臨的問題和困境。
這個過程本就是痛苦的,而父母的過度擔心和焦慮,會加重孩子的痛苦,所以,果斷放手吧,這是孩子邁向世界的第一步,我們的陪伴,是為了讓他更好的度過,而不是給孩子增加負擔。
有人會問,分離會不會影響孩子的安全感,這又是另外一個話題,我會陸續梳理出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