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講人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王陽明全占了。
立德:授課育人,弟子滿天下;立功:多次平定叛亂;立言:開創“心學”,與程朱理學分庭抗禮。
程朱理學提倡格物致知,即:終極真理存在于萬事萬物之中,要尋求真理,就要到外部世界尋找。
王陽明卻說:不對。尋求真理不用借助宇宙外物,而要回到自己的內心。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套完整的終極真理,把內心的真理挖掘出來,再擴充到萬物之中,去影響別人和社會,這就是“致良知”。
王陽明認為要“知行合一”。這不是說知道了就要去做,也不是說行動和內心想法契合,而是“知道”和“做到”本就是一回事,知就是行,行就是知。知道了就一定會做到,之所以沒有做到,是因為不曾真的知道。
一念發動處便即是行。只要有了做壞事的念頭,你就已經做了這件壞事。
只有靠不斷修煉,提升道德修養,從內心深處斷掉做壞事的念頭,才能成為圣人。
四句教: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格”是正;“物”:“心之所在便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