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端午節的故事

? ? ? 下班去逛超市,看到琳瑯滿目的粽子,才想起快要端午節了,所以粽子才賣得這般火熱。說起端午節,思緒飄向了很久以前。

? ? ? ?作為一個邊遠農村來的少數民族,9歲以前只在課本上看到端午的來歷,是為了紀念屈原這位悲情的政客和偉大的詩人,但是從來沒過過端午節。理由很簡單,我們的祖先不識屈原,吃粽子的節日有2個,不過不是端午,是我們少數民族獨有的盛典。因此,對于端午節,在我的印象里,不過是個書本上的詞匯。

? ? ? ?直到后來離開父母去縣城上學,第一個端午節,城里好不熱鬧,鞭炮,煙花,艾草,茼蒿,粽子擺的滿街都是。年邁的外婆帶著我們一群大大小小兄弟姐妹十幾個,正式開始過起了端午節。年齡大的哥哥們負責去附近的山上采艾蒿,買雄黃酒,而外婆帶著我們六個姐妹包粽子。白白的糯米放在一個圓圓的簸箕里,加點五彩糯米飯,這是素餡兒的,還有肉餡兒的就是把排骨切得小小的,用油炸過,拌上糯米加點鹽炒一炒,裝在盆里。碧綠的粽葉被擦拭得干干凈凈,泡過的稻草散發著特殊的清香。說來慚愧,我跟著學了很久,依然包不出一個完整的粽子,連比我小3歲的表妹都會了。外婆說我和粽子無緣,不必強求,吃現成的就行。正好我對包粽子沒什么興趣,借此機會,逃離家務,心里開心萬分,壓根兒不在乎妹妹在我面前使勁炫耀她包得完美的粽子,跑去跟哥哥們掛艾蒿去了。

? ? ? ?掛完艾蒿,在家里的各個角落噴過雄黃酒后,外婆她們的粽子也包好了。一幫孩子又開始忙活起來,樓下的空地上搭了一個灶,架起柴火,放上大鐵鍋,便開始煮粽子,外婆說鐵鍋柴火煮粽子最好吃,熟的又快。兩個小時以后,粽子煮熟了,清香撲鼻,惹得人不住地流口水,但是外婆是個注重規矩的人,不允許出鍋后自己先吃,得先供祖先,趁這個空檔,正好讓粽子涼一涼,做一桌子豐盛的飯菜。農村的孩子早當家,我們十幾個兄弟姐妹從小都會做飯,因此做一頓節日盛宴對我們來說很簡單,洗菜,切菜,掌勺,誰做肉菜,誰做素菜,誰做涼拌,都分得很清楚,幾路開工,不出2小時,一桌子菜就做好了。十幾個孩子圍著年邁的外婆,癱瘓的外公,開始享受我們的大餐。吃完飯以后,守著家里唯一一臺座機給各自的父母打電話。當我母親知道有個端午節的時候,很是吃驚,她問我端午是干什么的,我給她說了屈原的故事,從未上過學的母親一頭霧水。

? ? ? 記憶中每年的端午正午時分,悶熱到極致后會有一場傾盆大雨降臨。大雨沖刷了小城的污濁,街道干凈明亮,空氣清新。給父母打完電話,收拾完家務之后,哥哥們會帶著我們一起去山上采摘野果,十幾個孩子,走在路上,本身就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何況我的兄弟姐妹們個個生得都很漂亮。這樣的日子過了五年,后來外公病情加重,外婆的年紀越來越大,我們的課業又繁忙,她不得不回老家和舅舅們待在一起,方便照顧外公。外婆走了之后的端午,我們的節日又換了一番景象。

? ? ? ?哥哥們都已經上了高中,不再愿意屁股后面帶著一幫妹妹,這會妨礙他們玩耍,而我們也逐漸長大,小女孩心里有了秘密,也不愿意沒心沒肺地像個男孩子一樣跟哥哥們混。姐妹們雖然會包粽子,可是沒有外婆在,沒有父母在的節日,她們也不愿動手自己做了,大家齊心協力地做一頓飯便算過了節,艾蒿也不一定會記得買,雄黃酒也不噴了。但是粽子還得吃,不過是父母在節日之前從家里包好了托人帶來,也是不同的形狀,不同的口味,然而我們心里總覺得沒了幼時的味道。外婆回到家鄉至今11年,我們再也沒吃過她包的粽子,那份親切的味道熟悉又陌生,讓人時常回味。

? ? ? 哥哥姐姐們一個接一個地上了大學,留下的人越來越少,我們的端午節越來越冷清,我上大學前我們剩下的5個姐妹一起度過了在小縣城的最后一個端午節。時值高考在即,我和同年級的表姐住在學校,只能在節日當天才能回去一下。很是擔心其他3個妹妹是否能過好這個節日,推開家門的剎那,飯菜飄香,妹妹們自己包了粽子,還給我買了蛋糕慶祝生日。我的生日就是端午當天,但是一直沒有過生日的習慣,父母對這些事也從不在乎,于是18歲的端午,是我第一次真正地過生日。從小離開父母的我們一起相依為命十年,度過最后一個端午節的時候,我從未想過再聚在一起那么難。美味的飯菜,妹妹們貼心的生日蛋糕,親手包的粽子,我們一起開心地享用了,至那以后,我們再也沒有一起過過節。

? ? ? ?離開家鄉到遙遠的北方上大學3000多公里的路程,讓我不得不在校園和同學們一起度過。從南到北,第一次知道北方人不吃肉粽,只吃甜粽,而且包粽子的米是事先泡過的。粽子是家離得較近的同學的媽媽托人帶來的,里面包了大棗。說實話,第一次吃這樣的粽子,覺得水分太多,味道寡淡,那份思鄉之情更濃了。外婆打電話問我北方的粽子好不好吃,我沒回答,告訴她我很想念她,想念她包的粽子,電話那頭的她心疼得不得了,許諾我過年給我包。媽媽也打來電話問我是否吃得慣北方粽子,我說挺好的,和我們的口味不一樣。妹妹也會在微信里告訴我等我畢業回家了,端午她們一定會給一家子的人包粽子,做飯。除了粽子口味的不同,戴五彩手繩也是第一次嘗試。在端午的前一個星期,大街小巷都是賣五彩手繩的小販,北方同學告訴我,這是他們的習俗,大家都會買。于是我也跟著他們一起買了,花花綠綠的,戴著挺好看。北方的端午節也下大雨,大雨過后,大家都會把手繩丟進小水蕩里,表示驅邪。天氣放晴,地上的水干了以后,一堆堆的五彩繩到處都是,清潔工人小心地清理,把它們扔進垃圾桶里。幾年后,漸漸習慣了北方粽子的清淡口味,漂亮的五彩繩,可惜也到了畢業離開的時候,那份和同學一起吃粽子的感動,一起戴五彩繩的喜悅也成為了過往。

? ? ? 回到家鄉的第一年端午,沒有放假,在親戚家里吃了幾個粽子,表妹給剛失戀的我帶了一個小蛋糕,我哭著點了蠟燭許了愿,一起分食了蛋糕,最后沉沉睡去。想來從小到大,我和父母從未一起度過端午節,沒有一起度過任何一個生日。但是我知道,自我們離開家鄉,告訴他們有端午這個節日存在的那年起,父母也開始過起了端午,他們依然不明白這個節日的意義,但是每年都會包粽子,無論我們是否能吃到。父母從來不會說生日快樂,但是爸爸會在每年的端午給我的銀行卡打錢,讓我買漂亮衣服和好吃的。這個習慣一直堅持到現在,即便我已經畢業工作。今年的端午節終于有足夠的時間回家和父母一起度過,我知道會有可口的飯菜,不同口味的粽子,即便我已很少吃糯食,母親依然會準備很多。在電話里跟外婆說今年端午我會回家看她,她開心得像個孩子,突然很失落地告訴我她太老了,手上沒勁,包不了粽子了,電話這頭的我淚如雨下。哥哥們已經成家,幾個姐姐要么上班,要么在外地,還在上大學的妹妹在家人群里說一定要回家過節。我知道,那些年一起過節的日子再也無法回不去了,我們都長大了,外婆年近九十,同學各奔東西。但是那些年一起過節的點點滴滴,每每想起都會覺得心里無限溫暖。

? ? ? ?端午對我來說,不只是傳統節日,我的生日那么簡單。它承載了我們一幫從小離開父母的孩子和外婆之間的感情,記錄了我們這個大家庭的成長,見證了我們親人之間一路攜手走過的日子,也是我在異鄉一段獨特的旅程,端午節是我成長路上一段溫馨的記憶。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