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各種燈會的照片視頻,聽著煙花爆竹聲,雖只身一人也感覺到些許暖意。
今日元宵節。不得不提湯圓和元宵,叫法的差異是人文的造就,也得益于一個個人的行走。元宵節一過,年就真的過完了,走南闖北的已經陸續啟程,在家打拼的也緊密計劃著新的生活。就像元宵在鍋中翻滾,個個都顯得韌勁十足。
看到新聞上的秦淮河燈會報道,燈的會場遍布的是行人的張望。我是體會過的,眼鏡直溜溜的欣賞著各式的花燈,身體就那樣相互擠著,心也暖著。沒有前往就不贅述燈的形狀樣式了,呈上照片一張。
照片來自愛攝影愛旅行的微博
家鄉的習俗是舞龍燈。聽大人說,前些年的時候,舞龍燈是每個村之間的文化競爭方式。村里的鄉親家家戶戶出謀劃策制備,龍頭一定要大且氣派,龍身的長度是一大看點,還有龍尾的精致。舞龍的男女老少都可以,但必須有力氣,才能把龍舞得靈活。據說有一回,舞龍隊伍都掉進了池塘,因為大家的步子不協調。每回見到龍燈,小孩都被哄著鉆龍頭,這樣能有好膽量。
鬧鬧騰騰的龍燈隊伍,那起伏的燈亮是澎拜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