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14晚禱分享

經文|約21:15-19
15 他們吃完了早飯,耶穌對西門彼得說,翰的兒子西門,(約翰馬太十六章十七節稱約拿)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彼得說,主阿,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對他說,你喂養我的小羊。16 耶穌第二次又對他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嗎?彼得說,主阿,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說,你牧養我的羊。17 第三次對他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嗎?彼得因為耶穌第三次對他說,你愛我嗎?就憂愁,對耶穌說,主阿,你是無所不知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說,你喂養我的羊。18 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你年少的時候,自己束上帶子,隨意往來,但年老的時候,你要伸出手來,別人要把你束上,帶你到不愿意去的地方。19 耶穌說這話,是指著彼得要怎樣死榮耀神。說了這話,就對他說,你跟從我吧。

昨天我們分享了第一個方面“一題三問,是為堅固門徒”。今天我們接著來分享——

二、一題三問,是為托付群羊

服侍主是容易的,一生服侍主卻是難的,一生任勞任怨、甚至舍命服侍主更是難上加難的!服侍主的前提,是我們愛主;服侍主的動力,是源于主的愛。

這就是保羅所說“原來基督的愛激勵我們。因我們想一人既替眾人死,眾人就都死了。并且他替眾人死,是叫那些活著的人,不再為自己活,乃為替他們死而復活的主活。”也正是這樣的愛激勵著彼得、激勵著保羅,激勵著歷世歷代的圣徒們,以及今天的我們。

當主把羊群托付給彼得時,他連續三次問彼——

你愛我嗎?

這個問題,如果彼得回答不上,那么主不太可能將牧養的工作托付給他。

其實,第一次耶穌問的是“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

這里提到一個比較:主VS這些

“這些”是指什么呢?

當我們看21章1-14節的內容,我們大概可以判斷出,“這些”指的就是彼得打魚這件事。彼得原本是漁夫,工作就是打魚,直到有一天耶穌呼召他之后,他才撇下了“船和網”跟從了耶穌。但是跟從主三年半之后,耶穌被釘十字架上死了,眾門徒也都灰心、懼怕了。于是,彼得想到了重操舊業,重新去打魚,他的這個想法和這個行動,影響了整個門徒團隊,大家也都表示要跟彼得一起去打魚。

三天后,耶穌復活向門徒們顯現,并且是第三次顯現之后,門徒們似乎才醒悟過來,“主復活了”。于是,有了耶穌和彼得的對話。耶穌問彼得:

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

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

說的更直接一點就是,你愛我比打魚更深嗎?你愛我比世界的工作更深嗎?

如果,彼得認為“打魚”比主更重要,那么他將來就不可能擔負起牧養信徒的工作。但是,他的回答是:“主啊,是的,你知道我愛你。”是的,雖然彼得曾經否認主,失敗過,跌倒過,但他愿意在主面前坦露自己的軟弱,主就以愛激勵他,并相信他,而委以重任。


于是耶穌三問之后,緊跟著三個托付——

第一次:你喂養我的小羊;

第二次:你牧養我的羊;

第三次:你喂養我的羊。

這三次托付有著怎樣的區別呢?羊,就是指教會中的信徒。從現象來看,教會中有不同生命層次的信徒:有初信的、靈命淺、如同剛出生小嬰孩般的信徒;有信主很多年,靈命成熟的“成年”信徒;還有就是信主很多年,但靈命仍然弱小的信徒。

對于這三種情況,耶穌對彼得的囑咐是:第一種和第三種信徒需要彼去“喂養”——如同母親乳養嬰孩一樣有耐心、有細心地去關懷他們的靈命;而第二種較成熟的信徒,只需要彼得牧養——正常的靈糧供應他們。


從新約時期“人人皆祭司”的廣泛意義來講,牧養工作不再局限于專職傳道人。而應該是:有生命的基督徒,要成為未蒙恩慕道友的牧者;靈命成熟的基督徒,應成為靈命幼小基督徒的牧者;靈命豐盛的基督徒,則應是多數一般基督徒的牧者。

愛,是一切服侍的動力和源頭。沒有愛,就沒有服侍。愿基督的愛激勵我們,讓我們以愛去服侍主,服侍主的羊。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