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醞釀了一個不靠譜的夢想,那我勸你堅持

文/經年雪白

《奇葩說》第四季中的某一期辯題是:如果你的好朋友一直在堅持一個不靠譜的夢想,那么你要不要支持。

看到這個辯題,我想到了自己,恰巧也是非常的不靠譜。因為高考的失利我上了一個專科學校,但是對于名校的向往和追求讓我重新燃起了一個想拼盡全力努力的斗志。我也想去985.211。看起來真的特別的不靠譜。就在百度上搜索這樣的故事都是鳳毛麟角。

然后我開始努力,在每一個不能早起的清晨,在每一個不專心學習的瞬間。我對自己有極大的失望和悲哀。我和朋友抱怨著,抱怨著我的不努力和不堅持。

朋友說:“你還不如把目標放低一點,這樣也不用那么累了”

我就問“你有真心喜歡一個東西嗎,就是拼命的想得到,要是放棄了,那余生就都是遺憾了 。”

他說“那不是喜歡,那叫任性”

……(我也不知道該怎么反駁他的話我就覺得短短數十年不該變成自己喜歡的模樣嗎?)

的確,他不懂我,也不怪他,這世界上有幾個人會為自己拼命呢?楊奇涵在書《如果你想過1%的生活》中其中的一篇——當理想與愛站在對立面。怎么辦呢?作者給我們舉了很多的例子。某高考生就因為想考復旦而復讀5年,作者評價說如果有這樣的毅力還不如目標低一點然后早一點進入大學,可能收獲更多。

可是執念卻是一個很可怕的東西,如果你放棄了堅持。等到某個瞬間回憶起來的時候就會想“如果那個時候……就好了”我極其不喜歡這樣的句式。

20歲。一個尷尬的年齡,面對風光無限的萬種可能的未來生活和家中父母年歲越來越大之間的相互矛盾和沖突。想要好好拼搏就做不到每天給父母打個1個多小時的電話。想要和父母每天聊上1個多小時就沒有那么的時間去學習。

生活,好像永遠都是恰如其分的給你一刀。嘲笑你這個狂妄自大的傻子。

可是,有時候,支撐我們這些生活的可能就是那些不靠譜的夢想吧。我是演說家第三季有個老伯伯上臺演講,他說自己的兒子在10幾歲的時候走丟了。數十年來一直在尋找。伴隨著一起找孩子的人都已經找到了孩子,他的孩子卻還是沒有任何的線索。這位伯伯的孩子活著的概率都微乎其微了,可是他仍然執著的在全世界的尋找著 。也許有人說,干嘛浪費那么多時間去找一個不可能的孩子,有那時間還不如去孤兒院慰問慰問。可是有些不靠譜的事情,堅持堅持著,就變成了信仰。就算孩子找不到了,可,找的那個過程支撐著他更好的生活。

和過程比起來結果看上去好像似乎沒那么重要了吧。這個未知的多變的世界里追夢路上所遇到的驚喜可能是不可多得。有緣者遇之。

導師羅振宇說“如果有朋友請你去參加聚會,雖然你不想去,但是如果你有時間你就一定要去。因為你不知道你在聚會上會不會遇到一個你們會有著彩虹般的交往過程的人。你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那次聚會熟悉了某條小路的地理位置,在20年后遭遇劫匪的時候就可以輕松跑出去了。”

這一路上不確定的因素和不確定的心境可能是誰都無法預知的。或許這世界上會有如曹操,馬云一般的抬頭一望就可以遇見幾十年后的光景這樣的眼界和胸襟。可是別因為這樣的預測就埋沒了這一路上你所有快樂和開心的可能。

雖然逆襲考到985并不是靠譜,可是在每個挑燈夜讀的晚上和早起的清晨,我也收獲了別樣的開心。這比起十點還躺在被窩里不起的人是不是強的太多了。

讓我意外的是,都已經是大二的學生了,有些人說到夢想,說到未來的工作還是一臉茫然,一切都等著家里給安排。每天就是刷劇,睡覺。可見,有夢想本身就是一種一個光環,就是一種仰望。

這世界上有許多人。伴隨著的也有很多的第一次。如果你現在正醞釀一個不靠譜的夢想,我希望你可以堅持下去。如果你連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誰又會相信你呢。萬一你就是某個不靠譜里面的第一個人呢?

我相信這一路上的繁花似錦只有你自己才配得上觀望。

楊奇涵說“熱愛你夢想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把你的夢想告訴自己,而不是想全世界宣布。等你一點一滴的慢慢的實現了,再大聲的告訴全世界也不遲。”

或許你會偏離。就如本來打算晚上吃茄子的,把配菜都準備好了,可是看見了冰箱里的雞蛋就突然想吃煎蛋了。

別怕,這世界上還有這么多孤獨的靈魂陪你一起堅持。可不可以,為自己,堅持一次。

加油?

END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