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回家,都能看到家門口那棵老棗樹。家里的老棗樹是哪年栽種的呢?據九十七歲奶奶說,她十九歲嫁過來的那年,爺爺栽上這棵棗樹也有10多年了,那么這棵老棗樹也九十多年了。
自打記事起,棗樹就在院子的西南角。后來翻蓋新房,按照村里規劃圖,棗樹就在院墻外了。前幾年村里硬化路面,施工隊聽說老棗樹樹齡不短,就留下了這棵棗樹。
老棗樹伴隨著爺爺奶奶那些艱苦的歲月,伴隨著爸媽辛苦的勞作,地里干活回來總愿意在棗樹下休息。奶奶是村里以及周邊村子里年齡最高的老人家了,生活能自理。勞累了一生,卻也性格開朗,每日臉上都帶著笑容。常常和幾個老人家在樹下有一句沒一句的聊著家長里短,他們大多耳朵都聽不大清楚了。
沒人過來找奶奶玩時,我常看到,奶奶也是一個人在棗樹下靜靜地坐著,好多次我都以為奶奶睡著了,過去看看,奶奶很清醒的樣子,看到我們總是很快樂的跟我們聊天。我想,也許奶奶在老棗樹下能聽到爺爺跟她絮叨一些陳年往事,爺爺的靈魂在陪伴她灰色卻安逸的晚年。
老棗樹也是村里樹齡最大的樹木了,記得以前村里有好多粗壯的老樹,多年過去了,都不見了。也許再過幾十年,更是沒有人忍心讓這些罕見的老樹消失。要是有人要砍伐老棗樹,我們家族里的年輕人肯定是極力反對的。在我們心里不再是為了吃棗的事情,而是它在我們心里已扎根很深,成為一種念想的老樹。
老棗樹黑乎乎的樹干,樹皮裂成一塊一塊的,看起來像是干枯了似的,泥土一般的顏色,很有滄桑感。小時候,我和小伙伴們常常爬上爬下的玩。棗樹是生長極慢的樹木,今年有次我試著去抱抱老樹,還是可以與老棗樹來一個擁抱滿懷。
春天,萬物復蘇的季節,都努力開花發芽,盡顯春色。可是老棗樹還是不動聲色,好似在春日溫暖的陽光里睡著了。
卻在不經意的一天,你會發現干枯的樹枝上長出嫩綠嫩綠油光發亮的小葉子,讓人欣喜不已,真讓人有種枯木逢春的感覺。
棗樹綠葉長出不久,棗花就開了,小巧精致的開放了。像一個個黃黃的小星星,密密麻麻點綴在綠色的葉子之間。香氣怡人,撲鼻而來的香氣,引得蜜蜂在樹上嗡嗡地盤旋吸吮著。
兒時,物質貧乏時期,我和小伙伴們總是急于品嘗那小小的果實。好在棗子不熟時也不是酸澀的味道,雖不甜但是吃在嘴里有一種粘糊糊的感覺。
終于到了農歷八月十五前后,是棗子成熟的季節。紅綠混雜的金絲小棗,五彩斑斕,煞是喜人。
每當這個時候,爸媽就會選擇一個好天氣,清早四點半就得開始打棗。小時候不懂,問爸媽為什么天蒙蒙亮就開始打棗?是怕小朋友和鄰居饞的來撿棗子嗎?記得爸媽笑得合不攏嘴,說是秋天的早上氣溫涼爽,棗子脆甜,要是太陽曬過了打棗,口感不好。
爸爸把樹下及周圍地面打掃干凈,再鋪上幾塊大大的塑料布,就去平房上面用長竹竿用力在棗枝上敲打,棗子就像冰雹一樣,噼里啪啦,歡蹦亂跳的掉落下來。我和媽媽,弟妹,爺爺奶奶,幾個叔叔嬸嬸,這一大家子人都在下面張羅撿棗。鋪了塑料布的地方,幾個人四個角拉起來,呈現了一大堆的棗子,讓我們開心的不得了。
這時候,一家人就可以盡情吃棗了。享受那種脆甜的感覺。一咬,會在牙齒間回響起清亮的響聲。那感覺,那味道無與倫比。這種體會,每年都有,伴隨著我的整個童年,少年,青年,一直到現在,我的孩子也每年吃著老棗樹上的金絲小棗長大。
老棗樹每年結的棗子,多的時候有兩三百斤,媽媽送給眾鄰居嘗嘗,還有不少,就去集市賣掉。那些年,賣完棗子的錢,對于現在來說少之又少,但它確是我們弟妹的學費作業本錢的來源。集市上鄉親們很多認識媽媽,知道是自己家老棗樹的棗子,媽媽賣的價格也便宜,很快就賣完了。
每年打完棗子后,樹上還是留下很多,這些爸爸也是過幾天也打落下來,媽媽就用鍋蒸過曬干了,就成了干棗。我們回家,媽媽都動手為我們把這些干棗炒過,臨走讓我們拿走,讓我們回家泡茶時放上幾顆,媽媽總說,這棵棗樹的棗子養人,補氣養血。
現在新的棗子吃過了,冰箱里還有媽媽炒過的干棗。每每放幾個泡水喝,濃濃的香甜氣息彌漫著房間,就有一種溫暖包圍著我,眼睛里就有了霧氣。
每當此時,我感覺自己一直是一個多么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