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活在一個鼓勵標榜自我的時代,我們每個人盡管渺小,但都已然形成了自己很重要、很獨特、很不可替代的自我意識,這不僅僅是一種生命現象,更是一種人生心態。然而,這種自我感覺良好的認知,常常會在某個不經意或者猝不及防的瞬間被生生打破,支離破碎。
在工作中,你有沒有這樣的時刻,發言稿在私下里背了很多遍,一上場還是卡殼了;或者團隊比賽中,前期預演時跟其他成員配合都挺好,一到正式登臺,自己還是講錯了拖了團隊的后腿;或者在一個常規項目中,自以為經驗足夠豐富,內心足夠強大,可仍然被看起來很誠懇的對手套路了,給自己造成了不可彌補的損失,然而追究責任時,自己要承擔的責任也著實不小。于是,整個人會突然陷入深深的困境和滿滿的挫敗感中,沒有誰來責備你和安慰你,你也不好對親朋講,你只能一遍遍對自己講“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能與人言只二三”,思維變得倍加清醒、恐慌和沮喪,不由得一遍遍問自己,我是誰,我怎么了,為什么總是緊張,為什么總是不行,為什么總是那么笨,為什么。
于是,開始不停反思,為什么會出現這些情況,是由于做了不擅長的事情,是由于私下不夠努力準備,是習慣被動接受而不積極爭取表現,是因為太過天真沒有設防。總之,翻來覆去,全是自己的錯,于是,更加無法自我原諒,只好不由得賭氣:我就是這樣,什么都做不好,什么都一般般,口才很不好,頭腦不靈活,膽子又很小。我天生就是這樣,老天沒有眷顧太多給我足夠智慧,你還要我怎樣。
然而,冷靜下來,我不再被自己任性的開解迷惑心智。為什么?一方面,我們些許不特殊、不豐富的讀書、工作、生活經歷,已然讓我們感知到做人做事的不容易,所以,遇到再大的困難也要承受住的這個心理認知還是有的,因為生活總在繼續呀。另一方面,我想,根本在于我也不喜歡那陷入困境中的自己。因為即使不是很有語言天分,即使反應很慢,即使智商不高,但是,當遇到難題時,也還是要從從容容的,穩穩當當的,冷冷靜靜的,好不啦,唯唯諾諾的,自說自話的,自以為是的,笨笨傻傻的,總不像個樣子。
是呀,誰不希望自己被大家喜歡呀,那么,憑借什么呢?還得靠個人的內涵、層次和魅力。可是,如若這魅力只靠老天賞賜,那沒被老天眷顧的人活該活得忍氣吞聲、無所適從嗎?而且,人生路上遇到的這些問題,無可回避,除了自己動手,也沒有誰能幫忙徹底解決,胡亂敷衍的混過,早晚還會被同樣的問題絆倒,到時候的損失和傷痛說不定會更難以承受。
所以,再平凡的自己也要學會在生活的不如意中成長起來,即使產生了只能用肉身對抗生活暴擊的痛感、笨感,也要趁早把問題解決,不要簡單承受,更要頑強成長,讓自己豐富起來,不要給自己局限太多,主動突破舒適區吧,去嘗試,去堅持,去遇到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