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什么時候起,購物似乎已經成為了繼追劇、打游戲之后的另一大興趣愛好了,沒事逛逛淘寶,順便看看天貓,閑來時逛逛唯品會,突然想到化妝品快用完了再趕緊再打開聚美,如果有什么緊急的,想要馬上到貨的便又會選擇京東。五花八門的購物平臺在滿足我們欲望的同時也一點一點蠶食著我們的時間,掏空著我們的錢包。
上大學前,只知道雙十一是光棍節,還在據說是千年一見的巨大光棍節2011.11.11當天拒絕了一個追求我許久的男生,至于是為什么演變成了購物節我就不得而知了,難不成是那天表白被拒的人太多,大家都用shopping的方式來緩解心中的苦悶,當然只是搞笑的猜測,還有后來的雙十二、十一八等等各種橫空出世的購物狂歡節更是一個比一個火熱。? ?
翻看了下自己近期的購物記錄,十一月份僅花唄賬單已經高達兩千,還不包括信用卡和唯品花。值得一提的是我的唯品會已經“光榮”的升級到鉆石會員了,也就意味著我花出去的錢已經超過三萬了,是的,三萬!而且還送了我幾個月超級VIP特權,所有的購物和上門取件退貨都不收取費用,當我昨天抱著著襖子去退貨時,快遞員驗收后說了句此單不收取運費,我才真真感受到花出去的錢終于有了一絲回報,但這個回報也只是為了使我將來更多的投資。
在不久前的某個上午,一個朋友在和我分享她的剁手清單時,我還一臉嫌棄的嘲笑她是拿著四五千的收入,過著月入上萬生活的人。直到我無意中看到一篇名為《別做買買買背后那個缺愛的小孩》的文章,分析了大多數人在購物中的心理,以及商家是如何利用這種心理引誘消費者消費的,“狂歡背后藏著的是玩弄心理戰術的商家和狂熱過后依舊空虛的我們”,里面講了三個有關心理學和經濟學的理論:錨定效應、從眾心理和麥克斯韋爾定律,這里就不對其再進行解釋了,以及在文章中提到的我們為什么會這么喜歡買買買,通俗點講就是精神世界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往往會寄希望于物質,該文也提到了《親密關系》一書,說是我們每個人一生都在追求歸屬感和確認自己的重要性,也就是愛與被愛的需求。這句話擊中了多少人的內心,雖然很不想承認,但是卻不得不說,雖然我有愛的人,也一直被別人愛著,但是我的內心深處還是有著滿滿的不安全感,怕被拋棄,擔心不被認可,似乎只有下單的那一刻可以證明自己很強大,那種虛榮心瞬間被填滿。
今天上午的時候,打開淘寶本是想看下前天買的東西到了哪里,誰知一不留神竟然又添加了許多商品到購物車了,看了看并不貴,還沒過百就直接按了指紋付款(這里不得不吐槽一下這個指紋付款啊,簡直是消除付款罪惡感的一大“神助攻”),過了半個小時,才突然緩過神來,趕緊又查看了一遍那些訂單,發現我都買了些什么啊,加濕器,家里不是有嗎,還有暖手蛋,明明已經買了四個了,還有一些其他亂七八糟的小玩意,就因為它們造型呆萌惹人愛,就又買了幾乎完全一樣的東西。我順便查看了下這個月的花唄賬單,發現都是這種幾十塊,一百來塊的支出消費,不知不覺間已經又小一千了,這才半個月還差一天呢,難怪我永遠逃離不了月光一族。
突然的醒悟再加上那篇文章的魅力是我陡然一驚,人類的欲望是永無止境的,但是“一本好書,就算出版了幾十年,思想的閃光卻永遠被世人銘記和發揮、使用。內心的愉悅、自我成長帶來的滿足是物質的東西怎么也比不上的”。于是,更加堅定了我對簡書的喜愛,思想總能在這里碰撞,情感也總能在這里得到共鳴。
2017年12月14日,在這個平凡的日子里,卻有一位偉大的文豪墨客永遠的離我們而去了,最后我還想說一句:再見,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