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007讀書||莫以執著心對無常事(讀《煩惱都是自找的》)

號有“小型中科院”的龍泉寺出品,值得一看

這是一本“輕松易懂的漫畫禪”

能傳播出去的東西才是好東西,不能傳播出去,再好,作用有限。太嚴肅的東西,大家往往有畏懼感,心生遠離。……大家喜歡不嚴肅的佛法,更親切的佛法,那就要有這樣的佛法。(學誠法師)

今天是長假最后一天,因下午還有將近4個小時的車程要趕,上午的時間翻了翻兩年前買的一本書,龍泉寺方丈學誠法師的《煩惱都是自找的》,整書漫畫風格,看起來輕松舒服,但又不失禪理,臺灣漫畫家蔡志忠在推薦序中說,這是“輕松易懂的漫畫禪”。

談起佛教、禪宗,你想到的是不是暮鼓晨鐘、青燈古佛,寬袍袈裟下,慈眉善目大和尚吟誦阿彌陀佛,咱這都是古裝劇看多了。這本書,可是號稱清華北大分校、小型中科院的龍泉寺方丈學誠法師所著,全書采用漫畫形式,人物呆萌,用詞精煉,接地氣的日常對話闡釋了渡眾生的佛理。

這是一本可以每隔幾年重讀一遍的書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為了創造更美好的未來,要做好人,不要做一個痛苦的人,委屈的人,要做一個快樂的人,有力量的人。

兩年前買的時候,就從頭到尾認真看了一年,還用紅筆勾勒了一些金句。今日重讀,有了一切更深切的感受,很多道理,是要配著閱歷才能理解的。

人若沒有堅持的力量,幾乎是無法品嘗到生命真正的味道。

這幾年來,一直嘗試著堅持做些事情,跑步、讀書、日志等等,無一例外的虎頭蛇尾。所謂愛好,不過是持久堅持的結果。因為沒有堅持的力量,連一個能夠炫耀的愛好都沒有,何以品嘗生命真正的味道。從今年起,不斷的反思調整,開始跑步,還好今年已經跑了930公里;決定每天寫東西,以輸出倒逼輸入,從10月1日注冊了簡書,發了初心要日更,盡管每天為了寫東西挖空心思、絞盡腦汁,還在堅持。

以執著心對無常事是痛苦的根源。

關于痛苦,王小波說,人的一切痛苦,本質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相比較,我更認可法師這句“以執著心對無常事是痛苦的根源”,痛苦的原因很多,或欲望太多,或內心虛弱,或認知迷失,但對自己無能的憤怒,是從內心深處對自己的不認可,與現實的自己不和解,是“堅固的我執在傷害自己”,正如2014年,工作感覺各種不順,甚至一度有抑郁傾向,現在回頭看,無非放不下對自己的執著,外在的人與事達不到自己的預期,便會感覺到痛苦。

放下內心的貪執、嗔恨、愚癡,并非放下發心、放下責任心、放下進取心、放下進取精進。

活在當下,這個詞比較火。有些人理解為向死而生,另些人理解為及時行樂。我認為佛學講放下、講忍讓比較好的闡釋了這個詞的意義。活在當下,就是要放下內心的執念,斬斷內心的煩惱,不把心力放在糾結、郁悶、憤怒上,坦然而堅定的做該做的事,而不是一味地向死而生,定個一個億的小目標,去飛蛾撲火,也不是純粹的及時行樂,放棄初心、放下責任。因上努力,果上隨緣。

這是一本要化雞湯為行動的書

一切在于行動,并且要有相應的結果,否則會把自己的妄想當發心,而整天起煩惱消福報不自知。

我也是從小就在成功學、雞湯文的包圍下長大的,如果說這本書硬要列入雞湯文的話,幾乎每段文字都是雞湯,而且這口感跟外面的那些妖艷賤貨根本不一樣。關于堅持、放下、無我、忍讓、修行等等,講了太多,用故事講道理,兼具了價值觀與方法論,如果只是當做雞湯,潤了嗓子不入心,怕是這跟我們前面喝過的那些雞湯一樣,一時的熱血,恒久的冷漠。

最后借用文中的一句話收尾吧,一切在于行動,不妄生愛憎,不管遇到什么境界,都能從中學習、成長,事事想占盡先機,會輸了起碼的幸福。

以上。

晚上忘了白天沒做完的事,白天忘了晚上睡不著的事。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