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故事書可以培養孩子的想象力、思考力、觀察力、邏輯思維能力、機智能力、幽默感。
能專心的孩子,在學習上就事半功倍了很多。學齡前的孩子,通過念故事書給他們聽,慢慢培養他們對事情的專注力,真是父母最值得投注心力的工作之一。
不過,父母也要先有心理準備:念故事書給孩子聽,是一個長期的工作,無法在短時間內看到成果。我們可以視孩子天生的氣質和興趣,慢慢將聽故事的時間拉長,從一次十分鐘,十五分鐘,慢慢往上增加;等孩子每次聽故事,都是我們念到精疲力竭才肯罷休時,這些一點一滴加起來的時間,就在不知不覺中養成了孩子專心的習慣。
靜態的閱讀才是專注力的啟蒙點
聽故事對小孩來說,他們面對的只有許久才翻一頁的繪圖,既沒有聲光音效,也沒有快遞轉換的畫面,這樣靜態的活動,將會需要較久的專注力。如果孩子從小就沒有機會接觸這類靜態又需要專注力的書本,總讓電視或電玩來填補生活的空檔和休閑,等到入學后,做父母的才發現孩子不專心的問題影響學習時,你會不會錯過了培養孩子的機會而懊惱呢?
說到培養孩子,似乎不是輕松的工作,但在孩子還沒有課業壓力的時候,多多幫孩子念故事書,真的是最容易不過的方法。而且這樣的工作,并不需要父母什么超高的學歷和能力,只要肯花時間,加上“打不敗的耐心”就足夠了。
讓孩子愛上書、愛上閱讀的秘密?
會彈琴的人,可以用音樂豐富生活;會畫畫的人,可以用創作滿足人生;會閱讀的人,可以永遠不寂寞。
書對孩子不是天生互相吸引的。我們幫孩子念故事書,就跟商品對消費者做廣告一樣,只要廣告播的夠久、夠好,我們就會愈認同這項產品的可信度。同樣的,只要父母的故事念得夠久,夠多,孩子就愈能發現書本帶給他們的愉悅感覺。
讓孩子愛上書、主動閱讀的秘密在哪里?就是父母不間斷地幫孩子念故事書,而且愈小開始愈好。這是父母最積極主動的做法。“積極主動”是事情成功的基石。教養的工作不能光空想而不力行,如果只是聽天由命想靠老天爺送我們一個天生愛書、喜歡閱讀的孩子,是很不負責任的。
直覺告訴我們,“聽力”走在“閱讀力”之前。會不會認字的技巧不是重點,對書本有沒有“熱忱”才是關鍵。技巧可以靠短時間密集學習,可是熱忱就絕對不是一天兩天能夠培養出來的東西了。
從當媽媽的第一天起,就嚴格管理自己的嘴巴,幫倒忙的育兒話語,我一句也不讓自己說出口。在孩子還未定型的階段,任何帶有批評意味的用于,都不可以隨便亂說。父母不能因為心里著急,就拿“貶損”當成“激勵”,它只是在育兒的路上,倒打自己一棍而已。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父母不要光用嘴巴“叫”孩子去看書,請直接拿起書本念給孩子聽。
好的教育方式都無法速成,只要我們持續念故事書給孩子聽,一旦那個“自動自發閱讀”的開關啟動后,父母只要順水推舟,確定孩子身邊的書本不虞匱乏,這個一輩子受用的閱讀嗜好,將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小孩終究會長大,你當下可能覺得每天幫孩子念故事書很累,但是一轉眼,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不過他們有沒有養成閱讀的習慣,都不會再聽父母念故事書了。最后你會發現,最辛苦的那段時間,原來就是最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