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新關鍵詞——章節關鍵詞解釋

摘自《網絡素養:數字公民、集體智慧和聯網的力量》,作者為霍華德·萊茵戈德,本書指在通過教導人們用合理的方法去培養掌握社會化媒體所需的五種網絡素養。

第一章 關注你的注意力!為何及如何控制你強大的思維工具

神經重構:即人腦進行自我更新的能力,這將讓你更好地引導自己的大腦進行自我更新,而不是被動地任其擺布。
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 WM):是指在執行認知任務過程中,用于信息的暫時儲存與加工的資源有限的系統。大腦的特定區域能夠調用特定的記憶并且將有用信息保留在工作記憶中,這就是所謂的“執行控制”或者“認知控制”區。
冥想:一種不參雜任何個人情感的呼吸方式,能夠使人快速集中注意力,在美國特別知識分子中尤其盛行。
敘事網絡:當人進行自省,回味幻想,喚醒記憶或制訂計劃的時候,就會在腦中活躍起來的神經元網絡。
直接經驗網絡:能容納更多來自感官的現時信息,使人更靈活地應對一切的神經元網絡。
敘述性網絡:能夠把在腦海中模擬他人行為的能力,轉化成控制意識的工具性神經元網絡。
專注:指的是擺脫不假思索的生活方式,對日常生活中的新奇事物保持敏感。
注意瞬脫(短暫的注意力中斷)*:指轉移了注意力,總需要一段時間,讓思維重新定向,讓精力重新集中,讓大腦過濾掉無關信息的現象。
選擇性忽視:目標和意圖驅動著執行控制力為達成目的而處理信息環境中最重要的信息,同時屏蔽無關的內容的現象。
社會化媒體成癮:指對于社會媒體產生沉溺感,無法控制自己不去接觸社會媒體,無法接受脫離社會媒體。
神經元再利用:指大腦將原有機制服務于新功能的現象。
番茄工作法:一種簡單的訓練注意力的方法,需要將你每天的主要任務寫在一張紙上,將計時器(計時器長得像番茄,這種方法因此得名)定到25分鐘,然后開始工作,直到工作完成,或者計時器響起。然后花5分鐘的時間做你想做的事情。重復這個過程四次,然后你就可以休息較長時間。要訓練自己關注當下,清楚自己正在網上干什么,這有助于目標的實現。最終,你將不再需要計時器的幫助。

元認知

元認知共分為四部分
元認知意識:指個人對自身及他人作為認知主體的了解;
元認知規則:指對認知和學習經驗加以管理的規則,通常通過一系列控制學習行為的活動來實現
元認知經驗:指同當前持續的認知活動有關的經歷。
元認知策略:即采取“一種較為高級的思維模式,其中包括對學習過程中的認知行為的積極控制。

第二章 垃圾識別術入門:如何找到需要的信息及如何辨別信息真偽

PageRank:一種為搜索結果排序的算法,對某個網頁排序的依據是有多少其他網頁鏈接到了該網頁中。在所有的搜索結果中,被其他網頁引用次數最多的頁面被排到了靠前的位置;如果兩個搜索結果被引用次數同樣多,那么被更受歡迎的網站所引用的搜索結果就會占據上風。
立即識別的三點定位法:即從三個不同的、可信的信息源處驗證信息的可靠性(記者,權威機構,著名,可信搜索引擎等)
網絡信息可信度:(品牌、聯系方式、信譽以及用戶反饋等)。其他的影響因素包括使用網頁的便捷性、網頁設計的質量、有無錯誤信息、技術性問題(如掉線、無法登錄網站等)、更新速度以及可靠性(更新的頻率、信息的一致性和可驗證性等)
微決策:指具體的技術,需要微決策來解決每時每刻的信息過載問題。
算法權威:一種認為自動的信息提取過程具有權威性的看法,這種過程通常是從廣泛的、不一定值得信任的信息源中獲取信息。這個過程完全自動化,涵蓋數字化信息集成技術和人的意見的系統。
維基現實(Wiki reality):指在維基百科上發布虛假消息,這樣就能用維基百科創造出虛假的真實。
守門人:來自“守門理論“,用戶平時所瀏覽的新聞,用來形容都篩選,加工和整理新聞信息的專業媒體從業人員。
RSS 簡易信息聚合(也叫聚合內容):基于XML標準,在互聯網上被廣泛采用的是一種信息聚合的技術,都是為了提供一種更為方便、高效的互聯網信息的發布和共享,用更少的時間分享更多的信息。內容包裝和投遞協議。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是一種描述和同步網站內容的格式。
XML:可擴展標記語言,標準通用標記語言的子集,是一種用于標記電子文件使其具有結構性的標記語言。
分類:一種認知行為,這種行為將數字化信息管理工具和注意力聯系起來。
大眾分類法:指的是許許多多的人用自己的分類方式(比如不同的標簽)來為信息分類,而不是遵循某種預先設計好的分類規則。

信息力

一種思維模式,這種模式結合了內在的注意力技能以及基于計算機技術的信息篩選工具,其包含了三種要素。
思維模式(精神力量):培養出一種思維模式,可以合理地使用網絡媒體找到有用的信息,并且掌控這些信息流,幫助你在適當的時候用適當的注意力模式來處理信息。
外在的技術:懂得如何使用搜索和RSS等網絡工具,建立自己的情報機關、“新聞雷達”以及信息篩選器。
與他人互動:分享出信息,并與他人交流信息,使得信息的流通與進展得以察知。

第三章 參與的力量

參與的冪律分布:領導、調節、協作、重構、寫作、網絡、分享、訂閱、評論、加標簽、閱讀。
參與:即為用戶和公司、話語和技術之間的實時互動。
策展:指在網絡世界,一些人的選擇也會影響到其他人的注意力的分配。
社會化書簽:即能夠儲存某個網站鏈接、內容片段和他個人的總結,并在書簽上加上多個關鍵詞,并且需要用到某些信息的時候,可以使用標簽搜索這個信息集合。
玩樂勞動:一種憑借興趣愛好而付出勞動的行為。

第四章 社會數字指南:集體智慧的科學與藝術

大規模協作:萬維網本身對協作創新的支持,以及信任、分享、互惠的互聯網精神,產生的一種聚集眾多相識或不相識的人為共同目標合作的現象。
集體智慧:指的是沒有人知道所有東西,而在集體中每個人都知道一些,任意成員的知識可以通過即時問答的方式與他人分享。
虛擬社區:一群見過面或素未謀面的人,通過BBS和網絡分享文字想法。和其他社區一樣,它是由一群遵守特定的軟性社會契約,并且有共同興趣的人組成的。
眾包:一種是公開召喚人群去協作完成事情的行為。眾包時,參與是自愿性質的,而且需要調動到大規模的人際網絡才能讓這個項目初具規模。
開源:指源代碼可以公開讓所有程序員檢查和修改,而源代碼是一系列人類可讀的程序指令。
協作治理:即讓大眾分擔信息收集和決策等過程的責任,把群眾專家的專業技術和專業決策者的法律規范聯合起來。一旦建立聯系,許多專家可以同需要專業意見的決策者分享知識。
分布式審議專利(peer-to-patent):即通過眾包的方式處理專利申請,創建類似維基百科的社區來管理申請過程,專業技術的人員可以毛遂自薦,評論和注釋專利申請文件,為專利官員提供意見。
禮物經濟(gift economy):一種向他人給予有價值的產品或服務而不索取直接回報的人際交往模式。
大數定律:數學與統計學的概念,意指數量越多,則其平均就越趨近期望值。在重復試驗中,隨著試驗次數的增加,事件發生的頻率趨于一個穩定值。
交往:指遞出名片、參加研討會、在聊天室里閑聊或者評論博客的行為,不需冒很大風險和承擔很多責任。
協調:意味著所有參與方需要分享信息,并在共同利益下更正自己的行為。協調需要比交往承擔更多責任,不過沒有合作來得多。
合作:指交換信息、修正行動、為共同利益分享資源、達到共同目的的行為。合作比協調需要更多冒險和承諾,雖然合作也通常需要協調,從共同利益轉變到共同目的需要從自利(參與方只考慮自身利益)轉變為所有參與方有一致的共同目標。
協作:是集體行動中目標最為明確的。交往、協調、合作是協作的基石。

第五章 社會的形狀:為什么網絡很重要?

賽博空間:由電子郵件、博客、超鏈接、即時通訊還是Twitter構成的都是小世界網絡。
互聯網:由大量低連接度的節點和少量高連接度的超級節點構成網絡,這些超級節點是谷歌、Facebook、維基百科和雅虎等網站。
聰明暴民:即懂得運用網絡技術高效工作生活的人群。
帕累托分布(80/20定律):經濟學觀念,20%的人將占有80%的社會財富,在此書中指超級節點所占的連接度。
聯系強度:多種因素的組合(有可能是線性組合),包括情感強烈持續的時間,親密度(互相信任),以互惠服務為特征的互惠服務。
社會傳染:人們在社會中互相接觸影響,互聯網也會互相傳染。
聯網個人主義:個體——而非家庭——是分散連接的,互聯網和手機讓通訊不再以家庭為單位,而變成以個體為單位。它是社區的新基礎:個人不再依靠單一社區來獲取社會資本,個人經常主動尋求適當人群的幫助以及用以應對不同狀況的資源。
網絡論壇:指聯網創業者集聚起來的、在線上或線下運作的,以人際或文字方式交流的網絡。
個人學習網絡:能夠并應該得到培養的、可信、有用并能夠促進社交的網絡,這是網民們需要學會培養并保持的東西。

社會資本

社會資本可以看做從持久社會關系中產生的個人的資源庫;另一方面也把它看做群眾的能力,即網絡或社區完成集體行動的能力。
紐帶性社會資本:指的是那些擁有很強的共同背景,并且為彼此之間的關系付出很多的聯系,比如說具有強關系的朋友、家人、鄰居和同事。紐帶性社會資本增強團結的感覺,增強信任,具有直接回報行為。
橋梁性社會資本:指較弱、距離較遠的關系的集合 ——但同樣,也是由擁有共同特點的人們組成的。”橋梁性”社會資本幫助小集團打破狹隘的世界觀,引入外來的信息,并促進信息擴散到多重網絡。
連接性社會資本指處于不同的環境和社區的人們的聯系,或者說組成小世界網絡的那種必要聯系。

第六章 (有意識地使用)網絡能讓你更聰明

數據監控:通過監控人在互聯網留下的痕跡來探尋人隱私的行為。
面包和馬戲團:指流于表面的綏靖政策,政治學上指不是通過公共服務,而是滿足民眾的玩樂需求來獲取民眾支持。
網絡中立:在法律允許范圍內,所有互聯網用戶都可以按自己的選擇訪問網絡內容、運行應用程序、接入設備、選擇服務提供商。這一原則要求平等對待所有互聯網內容和訪問,防止運營商從商業利益出發控制傳輸數據的優先級,保證網絡數據傳輸的“中立性”。
版權條款:是對計算機程序、文學著作、音樂作品、照片、電影等的復制權利的合法所有權。在一定情形下不利于互聯網的發展。
公共領域:一種介于市民社會中日常生活的私人利益與國家權利領域之間的機構空間和時間,其中個體公民聚集在一起,共同討論他們所關注的公共事務,形成某種接近于公眾輿論的一致意見,并組織對抗武斷的、壓迫性的國家與公共權力形式,從而維護總體利益和公共福祉。
混合文化:一種鼓勵與允許派生作品的社會文化,其與知識產權有強烈的沖突。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