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山月藝術館位于蓮花山東南腳下,建筑風格古樸典雅,遺世獨立在一隅,辨識度很高。
今天是關山月美術館展出的“中國寫意油畫巡禮”的最后一天,湊熱鬧去看!之前對油畫只聞其名,除了兩年前一個畫家在水南村寫生畫樟樹林之外再無見過真品!這次算是油畫入門!
作為完全外行的人,今天三個多小時,四個展廳上百幅油畫看下來,深有體會,分享下:
首先我對油畫感觸最深的,就是色彩。 油畫的色彩并非特別鮮艷明亮,油彩往往有亮度上的暗化,這部分多用于主體,或者很多油彩是深色厚重,用于背景描述的多。但是油彩的顏色很豐富,通過不同層次的使用能夠給人視覺很強的沖擊,并且給人長久的回味。在展廳偏暖的白色燈光照射下,始終有一種靜謐的感覺,但是畫中似乎有種風起云涌或者蠢蠢欲動出現!
其次我對油畫所展現的線條非常感興趣,近看恍惚隨意走筆、略顯粗糙的線條,似乎很沒有章法可言,甚至會顯得混亂,讓人摸不著頭腦。但是不去吹毛求疵,追求那么多精致的話,站在半米之外,從整體的角度來看,略顯粗糙的線條就會變得生動,顯得鮮活,仿佛是相互照應一樣!
這應該不是油畫普遍的特點,今天也有看到對景物和人物精致的描畫,而且是大色塊的組合。有些畫家偏豪放,立意大局和氛圍意境,也有畫家追求細膩很沉穩。所以對線條風格的使用應該是風格特征!
我想關于線條應該是門道學問最多的地方,里面涉及到很多很多種的做法,而我只能看懂精細和粗放兩種,個人比較喜歡粗放型,比較有揮毫潑墨的灑脫!
油彩的厚度:在今天首先給我驚喜的一副山村遠景中出現在最前面的那棵樹,那棵樹堅挺的擋在畫面前面,雖然瘦小,卻巋然不動。我感覺那棵樹就像鮮活的存在畫中,我甚至能夠感覺北方呼嘯時吹動枯葉的聲響。我想這一切都在于那棵樹呈現的立體感,那種黃昏光彩渲染的蒼涼和陰影讓他徹底活了,也讓遠處的山村活了(雖然整幅畫沒出現一個人)!
油彩所呈現的葉子的不同色彩形態,不光是顏色,還有油彩厚度和走向,影響著反光,給人樹葉溢出畫布的感覺,那種感覺需要到現場去體驗才能感受到!我感到一種奇妙!
另外在畫布上也有出現一些驚奇,有火燒,有破洞,還有貼紙,這些都增加了話本身的奇異和神秘!而且這種實驗性的作畫方法,估計也是很驚艷,連畫者自己
上面講到的色彩,線條,厚度涉及到客觀專業知識,我一知半解胡說一通,但畫作最講究的意境也體現每個人主管的審美趣味!我依然能從上百畫選出我最喜歡的那幾幅來!
這群高原雪山下的羊,正因為它白色的毛,遠景呼應,茫茫草原遼闊高原的畫面出現在我眼前,雖然遠山除了雪看不到其他東西,但是我看到了水草,看到寒風,還有溫暖!
流光溢彩的不知是出海捕魚的船,還是夜航瀟灑的游艇呢!天空靜悄悄,那幾道光感覺蛐蛐的歌聲在那片海岸草叢中斷斷續續!
這幅畫我看了很久,始終無法擺脫那是一根煙頭丟進大海或者油田的想象,如果那不是煙頭,那是什么??老煙槍的我實在無能為力了!
記憶就像是一張張折疊好的卡片,夾在相冊和書本當中,打開時一幕幕似曾相識有無比親切,整個的這組關于田野,房屋,小路,勞動場景,小物件的描寫,都是在一個熟悉的視角去展現,讓身在農村長大的我倍感親切,同時他整體上布置也展現了獨特的感悟!
最后一張雨中深圳圖壓軸吧,這也是我的回家方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