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組可見這事兒一般是由當事人暗中操作的,具有主觀能動性,被分組的人基本上都被蒙在鼓里。所以有時候你翻看好友列表會發現,明明此人沒有將你刪除,但為什么你總是看不見此人發狀態呢?人家把你分組了唄,放在某個類似于冷宮的地方,沒有廢棄你,卻也永遠不會在朋友圈對你進行寵幸。但事實真的如此憂傷嗎?
其實對朋友圈好友進行分組這件事,對于很多人來說實屬是無奈之舉。
比如你是個身在異鄉的游子,生病了發個朋友圈求關注。結果被爸媽看見了,免不了又是一番鞭長莫及的擔心。只好在發送時將家人屏蔽。
生活中很多人還是希望自己的朋友圈能夠像是一本紀念冊,或是自己人際關系網的縮影,我們可以在上面隨心所欲的發表生活感悟、了解朋友動態、獲取感興趣的咨詢、進行適度社交等等。
但是長大后,我們學會了適時掩藏自己的情緒,因為很多時候,你的很多見解很可能只能代表你個人的看法,你無意中的直抒胸臆可能會讓另一些人中槍,感到不適。
所以雖然分組可能有些給人“貼標簽”的嫌疑,但事實上,很多時候的分組可見是充滿善意的。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分組可見可以從根本上凈化我們的朋友圈。
分享心靈雞湯給勵志朋友們看而不給現實主義者看,分享人生感悟給親朋好友看而不給及時行樂的人看,分享逗B段子給中二小伙伴看而不給嚴肅高冷的人看,分享育兒秘籍給辣媽同事們看而不給黃金單身貴族們看。既然都是你的好友,那么迎合他們的胃口發點他們愛看的東西又怎么了?把那些難以言說的心事,設置成僅自己可見,等難處過去了,翻回來再看看當初,會發現那都不是事兒。一鍵刪掉,云淡風輕。
不要跟我說我在朋友圈里發些什么關你屁事,畢竟朋友圈是個資源共享的平臺。
綜上所述,其實分組可見的朋友圈,沒什么不好的。學習管理自己的好友并將他們分組,并不是讓你把好友分成三六九等。而是因為他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針對不同角色的人,設置不同的劇情,在說話之前多走一遍腦子,這并非道貌岸然,而是對好友們的尊重。
畢竟發朋友圈并不能幫我們解決實際問題,那么為何還要冒著禍從口出的風險,得罪或者干擾別人?比如你覺得此文你想分享給誰看?覺得誰看了之后會多想?翻翻好友列表,先分個組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