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和工作中,有些人說話很有邏輯,條理清晰,聽眾能很容易明白。即使是專業性較強的內容,也能讓大家聽懂。而有些人說話含糊,沒有邏輯,聽眾聽得云山霧繞。
沒有邏輯的人說話都有哪些表現呢?
1、說話前后矛盾。
比如小張說:“我睡眠太少的話,第二天就容易頭痛。……我最近加班比較嚴重,已經好幾天沒有休息好了,幸好平時鍛煉,也沒啥事。”
這種就是前面說的話與后面的自相矛盾,或者所用的例子不能證明自己的觀點。
2、說話沒有條理
想說幾件事,但把幾件事摻雜著一起說。
“今年公司的業績不錯,銷售部的同事業績比去年大幅度上升。產品部研發的幾款產品獲得了熱銷,這也有產品部的功勞,同時也是銷售部同事努力的結果。”
這個經理本來想表揚市場部和產品部,但把兩部分揉在一塊說,弄得哪個部門聽了都不太滿意。
3、說話含糊,沒有重點
這樣的人羅羅嗦嗦地說了一堆之后,聽眾聽不到重點或者甚至沒有聽出觀點。
“以上幾個人的發言都講了關于項目的后續的建議,我覺得這個項目從長遠當前的進度是很快的,按期完工沒問題。據了解其他公司研發的產品……(講其他公司產品,講了10分鐘)我們公司這次項目研發的產品……(又講了5分鐘)”
這種說話沒有邏輯有什么危害?
說話沒有邏輯,首先會讓聽眾理解起來費勁,如果是一份專業報告,本來內容就夠專業,如果再加上沒有邏輯,聽眾就很難理解報告內容,對匯報失去興趣。其次說話沒有邏輯,往往對自己觀點就缺乏有力的支撐,即使有論據,也不能證明觀點,這會讓觀點失去說服力。
我們應該如何才能表達有邏輯,說話條理清晰呢?
1、金字塔原理
簡單地說,金字塔原理的是先講總的觀點,再說分論點,再往下用實例或者是繼續細分不同的論點闡述,就像一個金字塔一樣,從上往下一級一級遞推。
如上文第二個總結公司年終業績的經理,利用金字塔原理的話,他會更有邏輯,更有條理。
“我們公司今年業績提高得很快,這要歸功于銷售部和產品部的共同努力。銷售部在整個行業都略有低迷的時候,能力挽狂瀾,群策群力,把銷售業績提高了15個百分點。另一方面產品部的同事也在產品研發上費了一番腦筋,公司研制的同樣功能的產品總是能領先競爭對手一個多月問世。如……”
這種方法能夠把復雜的事情一級一級展示,使得要表達的內容層次分明,條理清晰,避免出現沒有重點、聽眾聽不懂的問題。
2、黃金圈法則
西蒙·斯涅克在《從“為什么”開始:偉大的領袖如何激勵行動》一書中提到了“黃金圈法則”,這是一種思維模式。
我們平常在遇到問題時,總是會停留在表面的思考,即這個問題是什么,再深入一點思考則會考慮這個問題應該如何解決。
而黃金圈法則是一個三層圓圈,最內圈是“為什么”,中間商“如何做”,最外圈是“是什么”,即思考問題時從內向外,先問為什么,找到原因后再去問“如何做”,最后回到最外層的“做什么”。
比如店內的生意不好,先問自己
“為什么生意不好?”
“客流量小。”
“為什么客流量小?”
“自己的服裝風格適合中老年人,而這里顧客以年輕人居多。”
“我改怎么做?”
“適應主流顧客或者做出自己的特色,即使是年輕人逛街,也有可能給父母買。”
“如何做?”
“進一些時尚的衣服,又或者清一色的做出自己風格的中老年服飾。”
黃金圈法則不僅僅用于做事上,放在溝通上一樣適用。
只不過在說話時,需要做一些順序的調整。
為了讓聽眾盡快理解,同時抓住聽眾的注意力,我們需要簡潔地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告訴大家“是什么”,其次要證明自己的觀點,即為什么要如此,不這樣有什么壞處。最后告訴大家應該如何做。
以本篇文章為例,你要告訴大家“說話要有條理,邏輯清晰”,首先告訴“什么樣算是邏輯清晰,或者什么樣算是沒有條理”,其次證明”說話有邏輯“的好處,或者”沒有邏輯“的壞處,最后告訴大家應該“如何才能說話有邏輯”。
金字塔原理和黃金圈法則,只是提高邏輯方法中的其中兩種,還有其他一些提高邏輯水平的方法,將在以后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