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氤氳已久的夢。
當你喜歡一件東西的時候,你害怕離它太近,也怕相隔太遠。
鄧玻琳又開始了她的漫漫征途之旅。這一次,她想要挑戰的是香港中文大學在深圳設立的金融學院。
鄧玻琳有很多執念。其中一個,就是對于金錢和權利的渴望。
先說說金錢。
其實鄧玻琳小的時候被寵上了天,喜歡什么東西媽媽都會買給她,無論是什么時候她想要學習什么業余愛好,譬如說舞蹈繪畫鋼琴作文等等,媽媽一定會事無巨細統統滿足。
鄧玻琳的媽媽最喜歡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你小的時候,看見什么'小桔燈'作文班,跑回來和我說,'媽媽我想學',我能怎么辦?當然是讓你學咯!跟著鋼琴老師去看舞蹈班的姐姐們跳舞,你跟著跳,我就知道你又心癢癢了。要知道,還是十塊錢一小時的鋼琴班的時候,你姑姑都沒舍得讓你姐姐學呢!"
不止一句,是一大段話。
鄧玻琳媽媽也不是個愛拐彎抹角的女人,對于玻琳的所有特點及問題從不閉口不提,有話直說,干干脆脆,好好交流,是母女倆二十年來不變的傳統。
可鄧玻琳的爸爸不一樣,那是一個激進的男人。其實他也疼玻琳,只是玻琳每次都用他違背常理的一些行為懟他。爸爸又怎么說得過女兒呢?所以每次的電話里,結果好的時候是,"來,換個人和你聊。"。結果不好,或者說是尷尬的時候是,沉默,康橋的沉默。
鄧玻琳小的時候,因為不理解會哭,可現在喜歡故意挑逗老爸那根脆弱的神經,以此撒歡。這導致鄧玻琳對于男友,也是這個德行,一位沒事就愛搞事情的小公主,拼命地刷取存在感。
鄧玻琳從小就是這樣與眾不同,白里透紅。
小的時候,是自己主動要求學習和參加各種補習班,樂意把自己的周末填充地只剩下某個下午或者夜晚。記憶最深刻的是,小學的時候,每天下午四點放學的時候,她都會爬上鋼琴老師的摩托車后座,在老師家聯系車爾尼,每次都得過兩三條,要不然媽媽會告訴她說,"少了劃不來!"。
鄧玻琳小的時候就調皮搗怪,可是沒有一個老師這么認為。所有的老師都覺得玻琳在家里是一個很用功的小女孩,似乎所有的結果都應該寄托于強大的努力之下。
可實際情況是,鄧玻琳有了家門鑰匙后的每一天下午,趁著爸爸媽媽還沒回家,悄悄帶包辣條然后打開電視,暢快地開始自己的"黃金兩小時"。那時候的電視除了動畫片就是連續劇。鄧玻琳不愛看動畫片,她覺得很沒沒勁,但對于海綿寶寶,她百看不厭。但她一個人的大多數時候,看的都是CCTV8的五點檔海外連續劇,印象最深的是當時的《人魚公主》。
鄧玻琳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一個人躺在大理石瓷磚上,后腦勺枕著客廳的茶綠色茶幾的最下沿,把腿伸長地架在電視柜的抽屜上,臉蛋旁放一包可以含很久的西瓜子,哼著小曲兒看著劇。
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的時候總忙著找自己一個人的閑暇時光,離開了爸爸媽媽又開始不習慣一個人的獨處。
鄧玻琳的媽媽對她說: "崽啊,想要零花錢和媽媽說,媽媽直接給你。"
這話是說得沒錯,也說的很好,可是,又有誰會真的對媽媽說,"麻麻,給我點錢買辣條唄?"一想到陽臺那根因為打自己而折了的晾衣桿,玻琳想都不敢再想。
玻琳明白媽媽。
媽媽是一個很有原則的人: ?如果這件事情是對的,那好,無論我再怎么辛苦,我都會支持你。可如果這件事是錯的,翻個白眼你自己體會。
可無論怎么樣,鄧玻琳也是一個念小學五年級的孩子呀,她也喜歡背著媽媽偷偷地吃辣條買燒烤,她也想要精品店里那些玲瓏精致的小玩意呀!
一計從心而生。
不如自主賺錢。
于是,玻琳下課放學后的時間不再只有電視的陪伴,她喜歡去那個有著紅色琉璃瓦的房子那兒,和大家一起寫作業,她和她的小伙伴們,親切地稱呼它為"紅房子"。
在紅房子里,玻琳的口袋漸漸地膨脹了起來。
玻琳有一個老是頭暈流鼻血的女同桌,女同桌呢,總是喜歡找人給自己"按摩",說是按摩,不過是拿發卡上羽毛樣的柔軟物在自己的手上劃過。
一開始,玻琳看到班里的"變態"給她"按摩"時,覺得,真的好"變態"啊。可后來,當她看到女同桌居然給"變態"五塊錢時,玻琳驚呆了,也收啟蒙了。
近水樓臺先得月。
時常,上課的時候,玻琳和她的女同桌都在桌子底下"鬼鬼祟祟"。
這件事,到了高中,當玻琳再和這個女同桌一個班時,玻琳總覺得怪不好意思的。
女同桌的習性畢竟難以捉摸,這樣一個賺錢方法顯然不夠牢靠。
已經是六年級的玻琳環顧四周,想要找尋"商機"。
因為成績好,老師幾乎不怎么管玻琳,六年級的模擬考對于玻琳就像過家家,平淡無奇。
可就在六年級的下半個學期,各科老師開始為了自己的成績單使出渾身解數,決心讓不及多少多少分的同學抄卷子!相差的分數越多,所需要抄的份數也就越多。
而那些需要抄二十多份的同學,往往都是班里那幾個零花錢給的最多的男同學。
"需要我幫你抄卷子么?五塊錢一份,筆跡保證相同哦。"鄧玻琳開始了自己的自我推銷,再加上他們都是紅房子里一條路線的玩伴兒,哪里有人搶得過鄧玻琳的生意呢。
除此之外,更大的暴利是考試幫忙作弊。當然,這只能是小范圍經營。總有很多高利潤是踩在制度與規章的紅線上。
那個時候起,鄧玻琳每天的世界就是在紅房子里幫人家抄作業,和男同桌一起去倒垃圾時不忘踢他一腳再威脅。
所幸的是,鄧玻琳從小就和各式各樣的人能夠處得來,所以,和班上那幾個和自己一樣,學習成績拔尖的同學們,依舊有聲有色地比較著成績,依舊有語文課代表對她說,"鄧玻琳,王蘊說他喜歡你!"。
小的時候,真的是歡樂多多。
鄧玻琳的第一桶金就由此而來,就像算命先生說她適合從事金融一樣,小的時候,她最喜歡的東西,是錢。錢不是萬萬都能,可沒有錢就是萬萬不能。這一點,當別的女同學還在討論哪個貼紙好看的時候,她就已經沉迷類似于"致富之路"這樣的節目而無法自拔了。
鄧玻琳就是這樣的一個女孩,她有會支持她努力的爸爸媽媽,有一顆主動努力的心,還有一個在別人眼中看起來很世俗現實的愛好。
小小的夢在心里發芽。
初中,再高中。
高考是一場宣泄。對于鄧玻琳,不是關于青春,而是關于囚籠已久的欣慰。
高考的志愿填報的很現實,選了離親戚朋友們關系最緊密的計算機專業,為的是以后的就業。
六年的時間,她快要忘了這個曾經萌發出綠芽的種子。
可什么是命運呢?
命運就是讓你放走一些,失去一些,又兜兜轉轉,找回一些,得到一些。
大三下學期,就在玻琳以為自己的一輩子就該像爸爸媽媽給自己規劃的一樣,步入一個正常而悠閑到有點無聊的體制內生活時,香港中文大學金融系就這樣,在傷透了她的心的四月,展露了眉稍。
當你喜歡一件東西時或是一個人時,你會忘記所有應該有的套路和流程,你只想真真切切地去抓緊它。
第一次看到關于金融系對計算機專業學生的招生,鄧玻琳的內心里隱藏了很久很久的角落再一次被撩起了面紗。
無論是暴曬的太陽,還是等待過程中的焦慮,還是中途朋友們的引誘,她都選擇留在宣講會門口,等待宣講會的開始,她第一次感覺到,自己和多年以前的自己,在不同的時空重合了。
她仔細地聽著金融系主任慢慢地介紹著項目詳情,她第一次感覺到,下午六點的時間,原來她的記憶力如此地好!
她面帶熱情的微笑,用自己對于數據分析的了解,積極地回應著主任關于金融數據的問題。她在教授對她的眼睛里看到了肯定,更加看到了自己對于這個專業的熱情!
她積極地詢問著自己其他的疑惑,她和其他女生一起,圍在教授身邊,同樣是闡述自己的情況,她卻激動地一股腦地說"老師,我連續拿了兩個二等獎,六級也有500分以上,您看我能進入你們的夏令營嗎?"
當她把所有情況說出口的一瞬間,她有點后悔,可同行的同學們都唏噓不已。
她知道,距離教授認為的,在年級里排名十幾,她還差了很多,她的排名,大概是在百分之二十左右,可她真的熱愛著這個專業,可她真的想完成自己許久的夢,可她真的需要這個offer。
懷抱著無以倫比的忐忑,她投遞了簡歷。她記得教授對她說"你被錄取的勝算比較大",她同樣記得,"你們都需要證明你們憑什么對金融感興趣"。
郵件發送的時候,鄧玻琳突然想到自己沒有把自己輔修的證書和成績單一并上傳,因為這些東西需要等到明天,教務處才能批下來,可會不會因為少了這個東西,原本就不那么優秀的她又少了可以加分的籌碼?
她想要向媽媽傾訴,這個來自小完美主義的小遺憾。短信編輯到一半,她突然覺得,既然如此喜歡,若是兩周之內沒有結果,不妨電話訴求,告訴招生辦當初教授們的承諾,表達自己極度渴望的心情!
于是,她沒有發出短信。
她把手機立起,抵著自己的下巴,看著遠處被雨水浸透的樹干咬緊下嘴唇。她在默默祈禱。又是一次忐忑不安。
要走的路還有那么長,要做的功課還有那么多。
不要煩惱,要思考。